战国时东方诸侯为什么一定要打函谷关,不从北边上郡进攻秦国呢?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很大程度上在于地形因素,有极高的容错率。东方各国即使打胜了秦国,只要函谷关还在秦国手中,秦国就有养精蓄锐转土重来的机会。而东方诸侯齐国、魏国、韩国都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楚国多湖泊沼泽,赵国多山地,燕国偏远,与秦国的地理优势不在一个等级上。

那么,东方诸侯为什么不换一个进攻方向呢?既然从东方向无法攻下函谷关,那就绕过黄土高原,直接从北方上郡的房间南下进攻秦国呢?

当然, 这不是什么天方异谈的战略,不但东方诸侯想到过,就是秦国也知道有这条路线的存在。最先试图走这条路与秦国进行决战的正是赵国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攻下了大片原来在匈奴手中的土地,把领土扩展到了秦国北方的云中郡、九原郡,就已经开始做南下进攻秦国的准备了。甚至为了查看地形,还冒生命危险,假冒使者亲自去秦宫。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於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

而这条路的通畅其实是没有问题的,日后秦朝灭亡后,同样定都关中的汉朝前期多次受到匈奴骚扰,而匈奴入侵走的就是这条路。云中郡、九原郡几乎就在关中咸阳的正北方,南下攻秦之路只有一个阻碍,就是隔在九原郡、云中郡与关中之间的上郡。

所以上郡的防守就是重中之重,秦国上郡的郡守历来都是国内的顶级名将,可以说对这里重视到了极点。在秦国出土的兵器上,有关上郡守的铭文出现过上郡守起、上郡守疾、上郡守错、上郡守寿、上郡守冰、上郡守绾。那么这些上郡守,都是哪些人呢?

上郡守起就是白起,秦国第一战神,伊阙之战,大破韩魏,斩首24万;攻楚,鄢郢之战,攻破楚国国都,焚烧夷陵;长平之战,击破40万赵军,威震天下。

上郡守疾是樗里疾,秦国宗室第一名将,号称智囊,攻魏曲沃、赵蔺邑,夺取楚国汉中。他是秦惠文王的弟弟,在秦武王、秦昭襄王时担任秦国丞相。

上郡守错是司马错,秦国名将,司马迁的祖先,与樗里疾一样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灭亡蜀国,平定蜀地,攻取魏国河内、楚国黔中郡。

上郡守寿是宣太后的亲戚向寿,曾经伐韩,攻下武始;上郡守冰就是李冰,都江堰的主持修造者;上郡守绾就是王绾,秦始皇时丞相。

从已经出土的兵器里,就可以看出来,能担任上郡守的都不是一般的人物,是在秦国乃至战国时代都赫赫有名至今依然名声响亮的重臣。所以,从北边绕路进攻秦国,并非是异想天开,否则秦国也没必要把这么多名将前仆后继地放在上郡守这个官位上了。不过,哪怕真的有诸侯军绕路过来,他们又会是白起、樗里疾的对手吗?

当然,最有能力走这条路的就是赵国,因为云中和九原两郡都有部分掌握在赵国手中,对其余诸侯来说确实路途过于遥远了。其余诸侯选择在函谷关东的洛阳集结,然后向西进攻函谷关,恐怕还是处于补给路线的因素。只可惜赵武灵王一代雄主,本来还想联络义渠一起南下攻秦,却因为儿子争位的继承人问题被活活饿死,而义渠王又被宣太后搞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