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乱(十六)

第九节、参数问题

现代产业,参数是重要的东西,但是,参数不是技术,而是技术的结论。

食用菌当然不例外,例外的是平菇,为什么?因为乱。

前面我们说过,平菇是目前品种花样最为多的一个商品总集,缺乏主流,因此,即使对于具体品种,都很难令生产参数具体化,因为环境还是一个变数。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生产参数方面也非常不同,任何参数都有范围,但是相对来说,生物的参数范围比非生物的参数范围要大得多。以温度参数为例,金属进行热处理时,处理温度和时间、介质都是相当严格的。但谁看见自然界的生物温度要求那么窄的吗?因为生物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所以生物发生具体变化的参数会比较宽泛,而且因为健康程度越高会越宽泛。

很多人是从科班出身的,然后一直干工厂化,如果是这样的经历的人就会对参数的概念产生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认为参数比较窄而且不可变,比如菌丝的培养温度,目前一般根据控制设备的基本水平会定在某个温度基础上±1℃,然而事实上,实测变化,波动范围显然大于±1℃,而不超过某些范围,将这个设定调整到±2℃行不行,如果内循环好,±3℃都没有问题。

食用菌生产的很多参数的设定,并非科学试验的结论,而是科学结论与控制条件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妥协。因此,当基础条件不一致的时候,参数的基准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变。尤其是品种差异,根本不能使用统一参数。日本人的菌种培育,给出的基础参数,同一菇种不同品种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是不是进入了中国菌业的常识概念呢?恐怕是没有的。

另一个特别能够什么问题的是杏鲍菇,在工厂化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温度耐受力相差很大,这显然与高二氧化碳环境下,菌体的自身强度差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他菇种亦然如是,只不过没这么明显。

在平菇栽培方面,各种乱因就必然有一个乱果,那就是参数乱。这个参数差异如果遇到品种差异,那就根本无法当做参数来用。

首先是品种差异有参数的不同,其次是种的差异参数更加不同,然后生产季节差异也使得参数不能相同,技术方法容器规格封口模式差异,也各自构成参数不同的因素,环境条件差异必然也导致参数不同,因此,很多喜欢问参数的人,到了平菇这一块,就要难倒老师傅了。没有人了解所有品种特性和参数,除非碰巧,否则这样的问题多数不是碰钉子就是被忽悠。

幸好平菇本身总体抗性搞,普及广,所以,可以咨询的对象也多,也许七问八问之下就问出来。

最好的办法并不是问来问去,除了向种源提供者问基本参数外,自己观察总结参数并不特别困难。平菇品种多,而且来源也多,所以应该采用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的办法。每年生产的同时少量做些不同品种的引进试栽培, 这些试栽培的过程里了解参数,这是容易做到也很合乎科学原理与逻辑关系的做法。

平菇生产的参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总结,也许可适当的模糊,所以,与其问询不如自己总结,另一方面,这样的参数还更加贴近自己的实际应用,因为所有与参数相关的条件都是最忠实于应用的。

唯一不可以不预先知道的参数,是温性,平菇由于品种差异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年的生产品种。因此,温性作为最基本的特性,是千万不能搞错的,由于温性错误导致的不出菇和转潮困难,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这方面万万不可以弄错,而这个不能通过试栽培来确定的。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