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吟》琴曲与禅诗

城市喧闹又何妨,
心中无事即山居。
静听空山蝉鸣,落叶飞雪,
闲看小阶落花,夕阳西下。
执手抚琴,与清音为伴,
诗书琴茶,以雅事为侣。
山居涉趣转春秋,吟咏养德齐圣贤。
山居吟,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音调苍古恬静,如同安居空山
我们似乎想到王维那首诗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聆听山居吟,似有此意境
如山法师,法名如山
这一曲山居吟,有其深切的生命感悟
一个处在天地之间的人
如山一般挺立大地,向着苍穹
而又安然自在
大止中有大观
身静而心敏锐有觉
觉境而吟,响彻空山
元人诗僧清珙写有《山居吟》十首,这位清珙禅诗是何许人呢?是一个元朝的高僧,得到过元朝皇室的青睐。二十岁剃度。他在天目山参拜高峰和尚,和尚授给他“万法归一”之语,参三年而不悟。最后到淮南及庵禅师处参学,问及所学,其言“万法归一”再问起有何领会?其无言,及庵禅师言这是“死句,参修他干什么!”于是点拨他说:“有佛处不要停留,无佛处赶紧走过。”又说“这也是死句”。清珙参六年而未得。离开及庵时,抬头见风亭,豁然省悟。归而告及庵,言其悟得活句“清明时节雨初晴,黄莺枝上分明语”。及庵许之。后来及庵对僧众说“清珙是法海中脱网的金鱼啊”。
再后来清珙在云雾山上建了一个草庵,隐居于此。中途因佛弟子请,出来弘法一段时间,后归,终于此。留下一偈:“青山不著臭尸骸,死了仍须掘地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这是生死了脱之言。

我们想要理解清珙的诗歌,或许就要理解这个“活句”。确实啊,从这十首《山居吟》里,看不出这是在谈禅啊,但是呢,我们细细感悟,却是处处是修行的工夫啊!这正应了及庵禅师的那句“有佛处不要停留,无佛处赶紧走过。

其一

满山笋蕨满园茶,一树红花间白花。

大抵四时春最好,就中尤好是山家。

山居吃野菜竹笋,品好茶赏鲜花。这是山居之乐。修行就是该吃吃,该喝喝。没有那么神秘。
其二
年老庵居养病身,日高犹自未开门。
怕寒起坐烧松火,一曲樵歌隔坞闻。
一曲樵歌远远地传过来,真好!
山居吟,山居吟,吟得山居带仙灵。
禅师,多是不动心。他为什么会起念写诗歌呢?
你看清珙禅师的这十篇诗里,没有那种做作的东西。
日高犹自未开门,你说这是禅师有点懒散吗?
哈,这就是那个当下的状态的。
一曲樵歌,不就是“黄莺枝上分明语”吗!
或许这种相应之感,成了写诗的冲动。
故而有了这《山居吟》
其三
山厨寂寂断炊烟,冻锁泉声欲雪天。
面壁老僧无定力,又思乞食到人间。
这一首写的有意思,就是山居之艰难,又冷又饿
是不是回到俗世去啊?
这就是僧人的修行
在一个抉择的关键点
这就是禅机之所在
清珙是曹洞宗僧人
曹洞默照禅法看重静坐
修的是定力
定能生慧
悟后起修,如何能保证不退转呢?
考验在每时每刻
二六时中,无不是修行时
日常琐事,无不是修行事
其四
此事谁人敢强为,除非知有莫能知。
分明月在梅花上,看到梅花早已迟。
此事在禅家看来就是明见自性,
就是了知祖师西来意
分明月在梅花上
这就是对机
看到梅花早已迟
这就是不对机
真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就这小小的一片叶啊
障了众生
其五
茅屋低低三两间,团团环绕尽青山。
竹床不许閒云宿,日未斜时便掩关。
这是天人合一的生活,饿时吃饭困时眠。这就是自性天然。“竹床不许閒云宿”,写得太有意思了。句子都活了,都生动起来了。
其六
一片无尘新雨地,半边有藓古时松。
目前景物人皆见,取用谁知各不同。
知与行,解与悟,悟与修,有时候是天壤之别。
修行如行路,一步步走过去。
半点马虎吃不得。
其七
山形凹凸路高低,石占云头屋占蹊。
地窄栽来蔬菜少,又营小圃在桥西。
石占云头屋占蹊,石就是山峰,
你看这山峰啊,屋子啊,都活跃起来了。
挑水砍柴无非是道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处处有禅机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
何处不是山居呢?
其八
移家深入乱峰西,烟树重重隔远溪。
年老心閒贪睡稳,厌闻钟响与鸡啼。
钟声是有相的修行,鸡啼是有形的俗世生活。
老和尚的修行,都远离开这些,深入寒山。
我们可以看到清珙有寒山大士之风啊
这也是应和及庵禅师之语
有佛处不要停留,无佛处赶紧走过。
无题(寒山子)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这是真修士,隐喻于山林。但是呢,这样的修士也不是主流。禅宗六祖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对于清珙而言,他的隐入深山再深山,是对那种落入名相的修行的一种警示吧。
其九
半窗斜日冷生光,破衲蒙头坐竹床。
枯叶满炉烧焰火,不知屋上有寒霜。
修行到了深处那是无寒暑处。
“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回避?’
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
僧云:'如何是无寒暑处?’
山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无寒暑处,那就是直心是道场
不去回避,直面所有
两刃相交,不可回避
这是死生间事
其十
老来无事干怀抱,竹榻高眠石枕斜。
梦里不知谁是我,觉来新月到梅花。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山居吟》到了第十,许是停下处,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菩提性宛然啊!
道济禅师在临终示寂之前,曾作有一首《临终偈》,其辞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
山居吟
身心安顿即山居,微吟浅唱声合律;
柴米油盐弦上舞,琴棋书画指中出。
悟得死句为活句,万山映月月映眼;
心中有悟脚下路,行过一山万步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