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赴安福县三个溪村采风记(1)

(诗文)赴安福县三个溪村采风记(1)
文|01一线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秦朝以前,安福先后隶属吴国和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朝在今安福境内设立安成和安平二县。县治所分别设于今严田镇和竹江乡境内。隋开皇十年(590年),废安成郡,安成县隶属吉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安成县改为安复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升安复县为颖州,武德七年(624)废州,改安复县为安福县,安福之名自此始。元元贞元年(1295年),安福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清乾隆九年(1744年),从安福县上西乡划出12个都之地(即今莲花县的路口、湖上、闪石、坊楼、高州、六市等乡镇),与从永新县划出的一部分辖地,设置莲花厅(今莲花县)。民国元年(1912年),安福县直属省;民国三年(1914年),安福县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安福县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安福县属江西省第十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安福县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福县属老革命根据地,先后隶属井冈山根据地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49年7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福县,安福县先后隶属江西省吉安分区、吉安区、吉安专区、井冈山专区、井冈山地区、吉安地区、吉安市。

1984年4月,全县设置24个乡(镇)人民政府。1987年全县行政区划仍为24个乡(镇),村民委员会调整为351个,居民委员会11个,国营林场4个。安福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安福民间有耍花灯,闹元宵的习俗。中秋有烧塔的习俗。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表嫂茶”习俗传说源自清乾隆年间。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
主要有武功山景区、羊狮慕景区和野牛瀑大峡谷等风景名胜。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 “中国福文化之乡”。

今天随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组织前后主要到竹江乡沙溪古村、洋门乡嘉溪村和山庄乡嘉溪村等采风,了解到这里的历史风貌。
途经安福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停留在城北洞渊阁,听当地人讲,北门外的大街尽头,有一座石桥,叫凤林桥。桥下是一条石子河,河水清澈,叫沪水河。这条河流到吉安和赣江汇合。当时无公路,县里人去吉安或者省城,分水陆两路。水路则是这条河了。每天早上开船,傍晚可到吉安。这里除了凤林桥外,还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桥。相传唐代吕洞宾曾月夜吹箫,招引铁拐李、何仙姑等仙人至桥上饮酒歌舞,因名之曰:集仙桥。美丽的神话故事感动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将其写入所著《中国桥梁史话》中。说到集仙桥,不能不说洞渊阁,这是旧时安福城北最雄伟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供奉的主要神祗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洞渊阁附近,曾是安福县最繁华的地方,古称江边市。居民有排工、船工,泥、木、铁、篾匠,亦有木架客商、青楼槽坊、世家大族。江南欧阳氏始祖欧阳万,唐末任安福县令,卸职后,定居于洞渊阁左,过了5代后,得了6位玄孙,称为“五宗六世”,自此,安福欧阳氏大发天下,分徙江南诸省,庐陵各地,至宋出了个一代文章宗师欧阳修。
洞渊阁香火旺盛,阁前有“清净源”古井一口,水质清洌,常饮者可以长寿。居住于阁之北的“台北吴氏”,就出了不少的老寿星,事迹载于吴氏谱中。传说,当年吕洞宾曾作法,井中运木,重建洞渊阁。今人看来,此说荒诞,但洞渊阁香火之盛,似乎与泸水河上的木竹有关。《凤林桥志》载,乾隆时,客居于城北的“江南安徽婺源木客”,捐助重修凤林桥的就有黄顺信号、江利济号等16家。民国时,“爱国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的父亲因做木竹生意发了财,便从农村搬迁定居于城北。泸水河流淌翠竹红杉,亦流淌着金条银锭。洞渊阁的香火焉得不盛?
木架巷,是一条通往码头的小巷。木架即木行。两边住户多是竹木商行和撑排的工人。狭狭的巷,用青石铺就,永远是湿漉漉的,这是汲水的人们荡出或上岸排工草鞋挤出的水所致。这发亮和深深下凹的青石路,多少木竹从这儿进城,撑起了一座古老的县城。

“唱歌师傅大如天,皇帝老子是我同年,假如三年不唱歌,皇帝派人邀请我,皇帝敬我三杯酒,我回皇帝三支歌……”
泸水河上游传来粗犷的排工山歌,武功山里的大排下来了。码头上洗菜淘米的媳妇大嫂们,放下了手中的活儿,眼睛直勾勾地辨认排上掌篙的当家人,米流走了,衣服漂走了,女人还浑然不知。她们知道,男人们在这200里泸水行排,冒了多少险,吃了多少苦啊。木排抵达码头,木架老板照例要摆酒招待排工,叫做“开河”、“到岸”。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些排毁人亡、苦累狼狈的故事,尽付浊酒中。“宫殿绕风烟,江山壮城郭”。安福城北,因水而城,因山而名。北华山,又名百花山,逶迤连绵,是安福城北的风水屏障。山下旧有黄庭坚咏诵的先春阁。泸水、清溪右抱左绕,南向五峰相次,挹蒙冈之秀,据牛岭之雄,江山映带眉宇间。无怪乎,晋代地理学家郭璞赞叹:“龙山凤冈,状元文章。”山上有一座松云庵,庵旁有一座五级六面的古塔。塔下是古代安福通往宜春的驿道。宋代大诗人、佛学家黄庭坚,应安福县令李康成之邀,在山上谈禅论道:“人如旋磨观群蚁,田似围棋据一枰。”“定知与民乐,吏瘦吾民肥。”到了明代,松云庵又成了邹守益、刘阳、王时槐等一代理学大师的讲学之地。邹守益把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他所提倡的“慎独”学说,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中,得到刘少奇同志的肯定与赞扬。
而今,安福县行政中心落成于北华山下,公仆们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谱写安福新的历史篇章。

安福县竹江乡历史悠久。境内洋口、城田村一带原是古安平县址所在地。自古水陆交通较为发达,商贾云集,贸易活跃。发源于武功山的泸水河由北向南流经乡境,一江澄碧如练的河水,生生不息地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历来是漕粮主要运输线。同时,这里还是安福县城通往古庐陵官马大道的重要站口。如今,吉福公路纵贯境内南北,车水马龙,往来穿梭。一河一路交相辉映的交通构架,使竹江成为县境东部经久不衰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近年来竹江农副产品流通交易日渐兴旺,主产花生、大豆和芝麻,年实现销售额1399万元。

竹江生态良好,风光怡人。走进竹江,铺展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的美丽画卷。这里樟木苍翠繁茂,簇拥叠生,生机盎然;这里村庄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竹江物产丰富,经济活跃。农林资源较为丰富,传统经济作物有大豆、花生、甘蔗、西瓜等。集镇街道整齐划一、彰显庐陵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改造,集镇街道呈现宽敞、明亮、美观、整洁的新景象。目前已有10个行政村按照县“六好”要求抓好了规范化建设,为充分发挥活动场所“议事、培训、服务、宣传、娱乐”功能奠定了基础。

采风第一站参观的沙溪古村距离安福县城26公里。明嘉庆年间沙溪颜氏先祖从安福县城西南田盆形迁此立村,因村前一条小溪多沙而得名。
该村东西走向,坐南面北,四面环山,前低后高。村前有一小溪流过,水流清澈,冬暖夏凉,村落四周群山俊秀,茂林修竹,人置其中,有深临世外桃源之感。关于村落的形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颜氏先祖是一对放鸭子的夫妻,有一天放鸭至此,当天晚上每只鸭子都下了两个蛋,夫妻俩很惊奇,就继续在此地放下去,结果连续几个晚上都是如此,夫妻俩觉得此地有灵气,就在此定居下来,后来颜氏先祖人丁兴旺,演变成今天的沙溪村。
该村曾出多位名人、富贾,曾有举人3名,最大的官至州司马,历代不少族人至川、湘经商而后兴,建祠庙民居,为求善美,以荫后人。沙溪是传统社会集耕、读、商为一体的村落。村庄山环水绕,营造天地人合一的环境。古建筑类型齐全,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29栋,房舍连绵密布,布局错落有致,巷道纵横幽深,卵石路面交错相连。既有古井、古桥、古塘,又有以心斋公祠为代表的29栋古建筑,有一牌坊;一书院、学舍;又有独立的门楣、藻井、窗棂、门柱、影壁、山墙,或为书画,或为雕刻,祠柱多石刻楹联,显示出崇文尚儒的气息。

采风第二站参观的洋门乡嘉溪村现有嘉溪、洋溪两个自然村,有373户,1464人,是2017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序列的“十三五”省定贫困村。“背靠青山摇钱树,面临绿水聚宝盆”,开基以来近800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出了7位进士,16位举人。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面积的83%,原有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系典型的“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面”庐陵建筑风格。历代先贤总结出“芦源樵歌”“平湖牧笛”等“嘉溪八景”。除吃新节、中秋节烧塔外,嘉溪仍以活动传承下来打龙灯、十番锣鼓、采茶戏等传统民俗。因格局明显,层次丰富,历史要素种类繁多,成功申报为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
嘉溪村附近有上街列宁学校旧址、文昌阁祭坛、金钩文塔、长山五浪陂、南边厚德堂、安永桥等旅游景点,有陈山红心杉、安福火腿、陈山红心杉、青椒鸭舌、安福冬笋等特产。

采风第三站参观的山庄乡荷溪村位于山庄乡政府南部3公里处,距离县城13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林地11034.6亩,耕地2389.02亩,村民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特色产业发展较慢。
荷溪村附近有武功山温泉山庄、香樟园生态休闲农庄、安福孔庙、武功山景区、莲舫庵等旅游景点,有安福火腿、陈山红心杉、青椒鸭舌、安福冬笋、安福古黑陶等特产。

对于这次采风收获,随感诗一首。期待大家点评!
赣中福地满奇葩,一路凝眸愿景华。
古演村溪民俗美,新开城市史云遐。
青山燕尔三生寿,碧水清粼四季花。
筑梦读耕怀壮志,庐陵文化绽天霞。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全国科监委副理事长,全国高科技创新品牌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区域理事长、专家团成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2020年担任《庐陵诗词》电子微刊编委;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及其微刊编委。先后在《中外哲理名言》《中国作家文库》《中国亲情诗典》等大型文献、《中华文艺》《诗文杂志》《井冈文艺》《庐陵诗词》《庐陵文苑》《文山艺苑》等期刊和《东方烟草报》《江西晨报》《井冈山报》等报纸发表多篇文学作品。先后有作品入编《当代散文精选》《当代诗文精品荟萃》《作家作品精选》《当代文学精选》《诗赋中华》《当代文学精选》《中国诗歌作品选集》(中国2019-2020诗歌双年选)《战“疫”之歌:2020共和国的春天记忆》。先后在《经济》《新经济》《工业》《科研》《科技经济导刊》《价值工程》《经营管理者》《社会科学》《IT经理人》《中国计算机用户》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有100余项各类成果和事迹分别获得省部级、市级、县级荣誉奖励。2020年荣获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载入《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神州杰出人物》《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