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土炉旁的童年
每到北风凌冽、大雪飘飞的季节,我总会想起童年的一台土炉,那是悠悠岁月留给我的难忘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家的温馨,它的温暖伴随我度过了一个个寒冷难耐的冬天,它的温馨给我留下了最贴心的体验,让我至今依然深切地怀念着土炉旁的童年时光。
土炉,实在是土,是巧手的父亲用土坯和掺着麦売的大泥盘垒而成。父亲在垒成的两条泥腿之间横竖放着几根铁条,用于通风漏灰,然后在下粗上细的炉桶口上固定一个圆口的铁炉盘,再用细泥把土炉的外表抹得光光亮亮的,之后母亲会用白土子水把整个土炉刷得白白净净。刚刚盘垒起来的土炉虽然在屋里占的体积不大,但它的作用可不能小瞧,它能在寒冷的冬天给老屋带来家的温情。
每年初冬,父亲总要挪挪挤挤的凑钱,用生产队的马车到二十多里外的煤矿拉上千儿八百斤面儿煤。这些面儿煤大灶是舍不得烧的,是专门供土炉用的。面儿煤不能直接使用,要把煤和红胶土按一定比例用水和成煤泥,然后放到土炉里,再用铁条在煤泥上捅个圆孔,这样土炉上下通气,烧起来炉火才旺。土炉用铁皮桶和土炕相连,煤泥燃起后湿气和烟气抽入土炕的烟道,既不呛人又能暖炕。那时家境好的人家,一般是一入秋就早早地把煤买回来了,把煤跟红胶土和起来脱成煤坯,晒干后存储起来供冬天生炉子用。条件差一些的人家都是入冬才七传八凑买一部分面儿煤,现和现用。
坝上冬天里的乡村,是以刺骨的寒风、清冷的天空、白茫茫的雪花为主色调的。寒冷的冬天,每天早上父亲的首要事就是掏、筛炉灰,给炉子添煤。父亲总是把土炉烧得旺旺的、红红的,时时刻刻散发着它驱寒的能量,让一家老老少少尽情享受温馨的生活。那份温情,那份暖暖的依恋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
土炉旁有我欢乐温暖的童年时光。清晨一睁眼,首先看到的是巧手的冬天在玻璃窗上绣出的千姿百态的冰窗花,这些花是我在课本上不曾见过的美丽的花。我坐在土炉旁,凝视着、思索着。一边是温暖递进心房的柔情,一边是冰霜刻在世界的清冷。凌晨或傍晚放过烟气的煤火着通红,映红了老屋的顶棚。我们在炉火的上面用手掌变换出不同动物形象卡通图案:小兔、小鸟、小狗还有老鹰……一个个形象在顶棚上忽忽闪闪、光影交错、神奇浪漫,不知给我的童心带来多少欢乐,勾起我童年多少梦幻般的思绪。
土炉旁有我成长的美好岁月。屋外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屋里红红的土炉暖融融的。我一有空就坐在炉旁读书、写字、做作业。母亲坐在旁边,边做针线活儿边看着我读书写字。当时,小学主要是语文和算术,所以作业并不是太多,大部分时间是读书。母亲不识字,但她常常叫我大声地念出来让她听,往往在她听得入神时,一个不小心就被针尖扎破了指头,溢出一滴鲜红的血。这时我会猛地爬起来,心疼地看着母亲,帮她擦去血迹,而母亲总说,没事的,只是扎破一点儿皮,你接着念,娘继续听。灯芯噼噼啪啪地响着,炸出一朵朵美丽的灯花。母亲用针轻轻地挑一挑, 便又恢复了正常。母亲怕我看不清书、写不好字,就一个劲儿地把灯向我这边挪。我看着油灯下母亲那慈祥的面孔、专心致志的目光、娴熟而富有节奏的动作,看着母亲鬓角间丝丝银发拉长了时光的影子,额头上条条皱纹写满了艰苦岁月的诗行,禁不住把这些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在几种书里我最喜欢阅读的是古典诗词,手捧着书本,土炉温暖着全身,书香滋润着心田。在母亲的目光下,我读着晋宋诗人谢灵运《岁暮》中“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读着唐朝诗人孟郊《苦寒吟》中的“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母亲虽然听不懂诗句的含义,但她坐在我的身旁不时地送来希望的笑容和爱的抚摸。母亲的笑容和抚摸是我在贫穷与沧桑的成长岁月中读懂的最好的诗篇。我最喜欢唐代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中的“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这句诗,我深领其意。是的,不经寒冬的肃杀,怎么能迎来温暖明媚的春光?在土炉温暖的陪伴下,我度过了一个个寒冷的冬天,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
土炉旁充满暖融融的乡情乡韵。冬日里傍晚时分,父亲早早地在土炉上用汆子汆上开水,等着街坊邻居来串门。大伙坐在炉旁暖暖的土炕上,围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坐成一个圈,每个人前面放着一碗白开水。他们大半年的忙忙碌碌,难得像现在这样闲下来坐在一起,幸福地思考着前前后后的日子。平日里,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常常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感都深深地掩藏在心中,而这种掩藏着的情感要比反反复复的絮叨更为深沉,更为真切……
汆子中的水花翻腾着热浪,发出咕咚咚的响声,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白色的水气在屋里婷婷袅袅,缭绕弥漫,蒸腾得水雾蒙蒙。大伙儿聊家常,谈农事,说过去,想未来,一个个都有说不完的话。叔叔、大爷们叼着烟斗抽着呛人的旱烟,吸进去的是顶心刺肺的烟雾,吐出的是神仙般的悠闲。姨姨、婶婶们在手掌上戴着套子,中指上戴着顶针一个劲儿地纳着鞋帮和大底,手里的针还时不时地在头皮上捋一下,一针一线穿过了时空,绕过了岁月,编织着生活的温暖。父亲坐在土炉旁闷头笑着,手里却不停地给每个人碗里续着白开水。我和伙伴们在暖暖的土炉旁一心一意地看着心爱的连环画,虽然顾不上听大人们说话,但他们那种朴实厚道的言谈话语给我童年的心灵渗进了世俗人情的许多道理。就这样,一台土炉烤热了乡里乡情,温暖了乡情乡韵……
儿时的土炉在我心中留了下美好的回忆,它深情地在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每当想起了土炉,就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土炉旁度过的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我深切地怀念那逝去的一个个寒冷的冬天,怀念冬天里的那一台土炉……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杂志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微刊编辑部电子邮箱732241689@qq.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72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阳光100东园 邮编300381 收款人:郭芳 征订事宜请联系郭芳女士 手机:13820619572
------------------------------------
关于投稿
1、凡投稿作者,应先关注本号,方便查找稿件采用情况,否则不予审稿。
2、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3、切勿一稿多投,三周内未见回复或采用,可自行处理,否则,以后来稿将不予采用。
4、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即视为平台有修改删减之权利。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