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基本方式与课堂变革

学习是课堂的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方法一定要适合学的方式。
知识是学习的主要的内容,在课堂学习中有五种类型的知识,知识的类型不一样,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是应该不一样的。因此,与五种知识对应的学与教的科学方式应该是课堂中学与教的基本的方式。这些内容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常识”,一切课堂教学的变革都应该在这些基本的常识的基础上展开,抛开这些常识的所谓的课堂变革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五种基本的学与教的方式如下:

事实性知识:

内涵: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它是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适合的学习方式:接受与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一般流程: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的知识--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根据线索提取知识
恰当的教学策略:
  1.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3.呈现新的事实性知识
  4.阐明新旧知识的关系,促进理解
  5.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方法指导
  6.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和方法

概念性知识:

内涵: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类型,包括概念、原理、理论、规则等形式的知识。
适合的学习方式:理解与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一般策略:
 通过对概念性知识的例证进行分析、概括而习得
 通过对概念性知识的言语界定的理解而习得
恰当的教学策略:
 告知目标,引起兴趣和动机
 选择恰当的例证,呈现例证
 引导学生对例证所体现的的概念性知识的特征或关系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注意概念性知识的言语界定中的关键词句
 呈现多样的例证,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

程序性知识:

内涵:关于如何做事的知识。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
适合的学习方式:操作与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主要特点:
 习得构成程序性知识的步骤或程序的知识
 通过对步骤的解释指导自己产生相应的行为
 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和反馈
 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并获得相应的反馈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提高自己表现水平的动机
 根据迁移条件来安排学习和练习
教学的策略:
 告知目标,引起兴趣和动机
 教师示范、讲解程序性知识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注意通过评价和反馈强化或纠正
 通过独立练习,巩固正确的行为和策略
 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知识:

内涵:关于情绪情感、价值、价值观的知识,以及它们如何形成的知识
适合的学习方式:体验与体悟式学习
学习的主要方法:
 进入情境,关注自我情感和体验;
 分析与反省体验,深化理解;
 分享交流以增进理解,获得体悟;
 迁移运用于生活,强化体验,深化体悟。
教学的主要策略:
 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创设情景,引导体验
 讨论明辨,深化认识
 运用强化,巩固认识
 迁移运用,质疑创新,发展认识,深化体悟

元认知知识:

内涵: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适合的学习方式:反思与感悟为主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主要环节:
 规划自己的计划
 观察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
 根据反思结果对学习进程和方法进行调节
教学的基本策略:指导学习规划,帮助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指点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科学地调控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