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张拳
绵张拳
绵张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极强的技击能力著称。百年来秘而不外传,使它更富于浓烈的神秘色彩。正是由于绵张拳的保守与神秘,才使得它完整的保存了它古朴实用的特征,也鲜为外界所知。
中文名绵张拳
分 类汉族拳术
地 区中国
简介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体现。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其动作简捷,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
源头
石家绵张拳在家族内部已经秘密流传了好几百年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只能靠口传心授的资料回顾它漫长的历史,未免显得支离破碎。
石家先祖曾在元朝做过武将。到了明朝,家境没落。万历年间,出了一位著名军旅武术家石敬岩。江苏常熟人。他身长赤髯,性鲁重诺,侠肝义胆,在军中任武师多年,身经百战,多有战功。据明人陆桴亭《石敬岩转》记载,石“年已七十余,犹力举千钧,盘舞丈八蛇矛,龙跳虎跃,观者皆辟易”。崇祯八年,明军在安徽宿松中了埋伏,石敬岩等人从早晨战到傍晚,杀敌无算。同行壮士马蹶被执,“公(石敬岩)大呼往救,抢锋所及,无不披靡,围散复合者数。已而,枪折马毙,公挥短刀步战,犹杀敌数十人,至死不仆”。《苏州府志》载,石敬岩被“围而斫之,头既断,犹僵立为击刺状。皖人异之,招其魂祀之余宣公祠”。
石敬岩最初上阵临敌用刀,后来专用大枪,这就是著名的“石家枪法”。书店出售的《手臂录》、《无隐录》,就是石敬岩的弟子吴殳所著,讲的就是“石家枪”。
著名武术家马明达先生为纪念石敬岩去世350周年,写过一篇《明末武术家石敬岩考述》,其中写到,在明末民间武术人物中,最具代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王征南,一个是石敬岩。王征南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赫赫名声,关键在于他有幸结识了东南士人中翘楚人物黄宗羲一门,教黄宗羲之子黄百家习武,黄百家笔录了王征南的《内家拳》,王征南就被称为内家拳的祖师。尽管在王征南死后,内家拳就成了“广陵绝响”,然而今天“以内家拳自命的拳种拳家不胜其多”。相比之下,知道石敬岩的人就很少,原因有两个,其一,石敬岩的弟子吴殳是一个“一生困厄”的失意者,他虽然在诗、史、武三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然而身后十分寂寥,他写石敬岩枪法的书也被历史湮没。其二,石敬岩是军旅武术家,主要是大枪,以单个的实用招法(行著)为主,排斥“套子武艺”,而后来,武术恰恰选择了“套子武艺”为发展方向,这是因为枪炮的产生,原来军旅武术的刀枪招法失去了用武之地,套路表演成了武术的必然选择,石敬岩当然就无人问津了。马先生写道:“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过以石氏为宗的任何拳械流派”。马先生不知道,石家武艺却在密密的一线单传。苍天有眼,石家武艺并没有灭绝,真正的绵张拳也没有灭绝。
据老辈人讲,绵张拳是石家先人用大枪换来的。石敬岩祖籍江苏常熟,他传授枪法主要在离苏州很近的昆山。绵张拳的主要传人张横秋就曾在这一带活动,在苏州设馆教绵张拳。张横秋的弟子良轮就是这里的人,这本《张氏短打拳》就是良轮编纂传抄的,如果石敬岩的一两代后人也在这一带生活,正好与绵张拳活跃地区相吻合。石家的人在这里遇见绵张嫡系传人并用著名的石家大枪换得绵张拳是顺理成章的。
后来,石家后人为躲避仇家,从江、浙一带迁出,分成几股,游走江湖,居无定所,大概因为当年石敬岩曾两次到正定,向正定游击将军刘德常学习枪法的缘故吧,其中一支定居在河北省正定县新安村。石家的武艺,在家族内秘密地流传下来。至今已有二十二代,
石家的家传包括:石家大枪、绵张拳,活手八卦,石家万胜刀,石家棍法。双钩,没有套路,只有用法。还有石家医术,针灸、正骨、兽医,给马治病,都是为古代军旅服务的。
石建义的曾祖父以走镖为生,足迹遍布山东、山西、河北各地,断不了与绿林好汉交手。有一次在沧州失了镖,绿林发帖子,点名叫曾祖父去交涉,见面就要比武,绿林知道石家枪厉害,他先拿一把长枪在手,曾祖父只好拿一把单刀,岂不知石家万胜刀也不含糊,他一枪刺来,曾祖父闪身而进,掉转刀刃,用刀背向绿林好汉脖子上一拍,那好汉就摔倒在地,只好把镖奉还,说三年后再见!这种事情很多,在正定有一个姓赵的镖师,小名叫赵大狗,自称是赵子龙的后代,他那个镖局挂个牌子,实际上遇到麻烦,都是请石家帮忙解决。
石建义的祖父名叫石老丰,早年投到东北军张作霖部下,做武术教官,教东北军刀法。
石建义的父亲名叫石泽,1909年生,1979年去世,享年七十岁。1937年参加革命,百团大战时任连长,身经百战,跟鬼子拚刺刀,一个人拼死十二个鬼子。当过武工队长、锄奸大队长,一次夜袭汉奸队,堵到屋里,一口气杀了三十六个,不敢鸣枪,都是用大刀片杀的,把猪圈都填满了。他没文化,能上能下,解放后当过工会主席,管过农场,当过农机站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造反派要给他戴高帽子游街,还要挂上夜壶,这下他不干了,说:“你们找四个小伙子,要能把我的腿搬起来,我就戴”。他躺在平板床上,四个小伙子,愣是没把他的腿搬起来,夜壶也没挂成。当时,石家庄八卦掌名家曹金峰的长子曹英彬在场,当时才十六岁,回去跟他爹说:“石书记的功夫真了不起,我们四个小伙子都搬不动他的腿。”他请石泽先生与曹金峰先生会面,两个人一见如故,从此,石家、曹家,两门武术合为一家,传到后来,就是现在的石家庄市八卦掌协会。
石建义是石家长子,石家秘传武技第二十二代掌门。全面继承了石家武术和医术。从小受到严格训练,每天半夜练功,曰“子时功”。练丹田曰“一字功”。练大枪,扎香头,下了很大功夫,三米多的大枪,能抖断成三截。1990年被省体委选去与外国技击家切磋,为国争了光。1997年,有一个练跆拳道的韩国人,要与常州武术界切磋,正好赶上石建义到常州办事,大家请他出马,为缩小影响,约定在屋里进行,韩国人跳来跳去,还没来得及起脚,石建义早已贴身,用拇指尖在心口一戳,韩国人应声倒地。
由于石家绵张拳一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流传,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不教别人,也不学别人的,这虽然限制了它的流传范围,却也避免了杂交污染,较好地保留了绵张拳的原始风貌。石家绵张至今保持着“左手如拈线,右手如弄琴”这种独特的握拳法,代复一代地克隆着“之玄步”、“梅玄步”、 “通怀步”、“三角步”、“连枝步”诸多令现代人听起来十分古怪费解的步法,尽显“步到跌处身见伤”之神妙。石家绵张的八路拳法,就是由里死手三十六、外死手三十六所组成,它的拳诀里就说“里外死手要精炼”。虽然历经三百多年沧桑,就连“拜掌填拳”、“吊线手”、“缠赶手”、“冷死手”“还勾手”等许多名词都没变。说它是绵张拳的“活化石”似不为过。
当然,由于没有文字流传,丢失和变化总是难免的,但是,这些变化了的动作也明显打上了古代绵张的印记,就像人,虽然没有了尾巴,尾巴骨还是有的,只要沿着石家绵张八趟拳法的足迹摸索而去,就不难见到张横秋。
改革开放以来,武术事业有了飞速发展,家族秘传的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步伐。石建义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拳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有家规祖训,不得外传。另一方面,他又深知,石家武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没有权利把它据为私有。三百多年前吴殳就把石家大枪写成书发了出去,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