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人过度倾诉,必将遭人嫌弃?不要做“被嫌弃”的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过度倾诉,是会遭人嫌弃的”,你认同这句话吗?
我赞同,因为人都是自私的。
当今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们生来是自私的。这是一本让人脊背发凉的书。但不乏有很多道理可以借鉴,毕竟是一本关于大自然科学的书。
第一部分是进化的动力。
文章告诉我们,我们很多普通人其实对于进化,对于道德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进化的动力是绝对的自私,只不过这个自私并不是个体的自私,也不是物种的自私,这个自私体现在基因的自私。比如有自杀行为的工蜂实际上是为了种族的继续繁衍。
第二部分解释了基因的自私。
告诉我们进化的目的、基因的概念、生物的概念。进化的动力来自于基因的自私。进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基因的最大利益。基因就是DNA。
生物从本质上看是各种基因的不同的组合。比如说男人的花心都是正常行为,男人出轨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基因不断延续下去。
第三部分是两大经典理论的总结。
生物只是基因制造出来的生存机器;基因在本质上是自私的。不过自私的基因这个理论不适用于人类的行为。
因为我们进化出了文化和理性,我们有了道德观念这是我们可以克服动物本能的根本。我们有了道德所以可以不那么自私,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并且感到愉悦。
倾诉,一般指的是向别人说自己的事情。所以,既然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为什么要听呢?
而且,倾诉的内容往往是失败或是挫折或是没有办法和众多人诉说的事情,也就意味着是不太好的事情,不能给对方带来积极影响,正向体验的事情。
作为负能量的接收者,我们当然不愿意。这个社会变幻莫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自己的生活圈子,每个人都希望从别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正面的能量。我们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爱,我们理所当然地想靠近更多更美好的东西。

过度倾诉,实际上是模糊了人与人的界限。
而丧失边界的同时,也意味着侵犯了别人的边界。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距离感的,过度倾诉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过度曝光。除了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和爱人,哪怕是最最亲密的朋友,如果每天都在接受我们生活的各种信息,也会厌烦的。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过度倾诉会被人嫌弃么?
倾诉欲是带着很强烈的个人情感,向倾诉对象发出代表当下或者对待某事的一种心情态度。倾诉欲强的人,内心往常缺乏安全感并且无法进行自我调适。
当然倾诉欲强的人不一定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也有可能是缺乏对自己的认知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向倾诉对象倾诉的时候,得到对方的认同的心理是大于希望对方提供给自己建议的心理。所以往往倾诉的目的并不是说为了消除困惑解决困难,而是希望被人理解被人同情寻求支持甚至肯定。
其实也是不自信或者说是自卑的体现。压力面前的不自信,挫折面前的自卑。困难面前的不确定,失败面前的无助。适量可以,过度的话,只能说明你有一颗玻璃心。
但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玻璃心。
有一种商叫做逆商,也就是面对挫折的能力。那么如果经常无法面对失败,或是孤独,只能说明这个人还未完全长大。其实到最后,我们的人生是需要自己去走完的。甚至是我们的父母以及爱人,都没法保证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
而人与人交往中我们很看重对方的情商。
情商里的两大关键词是真诚和分寸,前者意思是需要付出真正的感情让对方感受到体贴和理解,后者的意思是需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尊重每个人的私人空间,不过分隐藏,也不过分暴露。
过度倾诉的人实际上就是没有掌握好分寸,嫌弃的本质就是,我已经够烦的了,你为什么还来打扰我,我需要自己的空间和精力,你懂不懂?
其实嫌弃比讨厌更让人害怕。
因为嫌弃背后的深层含义就是,你已经对我造成了影响,我已经不想跟你继续做朋友或者保持其他好的互动了。我们的关系已经由好变坏了。
嫌弃的最开始是不嫌弃甚至有点不喜欢。所以当我们愉快地聊天变成了一方不停地念叨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嫌弃。
那么如何防止过度倾诉呢?

第一,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关系来决定讲什么讲多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