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的人,一直在服用降糖药,为啥还是有人发生了冠心病?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张先生有糖尿病十多年了,头几年对糖尿病没有足够的重视基本没有采取干预治疗,近八九年一直在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血糖基本上控制的还错不错。可最近总是感觉时不时有心慌、气短尤其是上楼梯喘气的现象,去医院检查出了冠心病。他有点想不明白,自己服用了这多年的降糖药难道没起作用吗?不是都说把血糖控制住了就不会有大问题吗?

【医生评析】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生活中这样一个例子。

开车的人通常会认为只要自己小心驾驶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但不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非仅仅是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导致的,需要路上出行的每人个都要自律地遵守交通规则才行,否则即便是十字路口设置了红绿灯,就是有人闯红灯;明明划定了斑马线,偏偏有人随意横穿马路,如此等等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发生。

其实糖尿病也是如此,它本身就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会影响全身代谢的疾病,血糖的升高只不过是可以检测到的一项最明显的指标。实际上糖尿病发生后,机体的脂代谢大多也会发生异常,而血脂的升高对高血糖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为什么呢?

高血糖对机体最大的危害在于对血管的损伤,可以说糖尿病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实际上都是血管病变的结果,根源在于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有斑块的形成。而在血管病变的发生中,高血糖起着“打先锋”的作用,它会不断侵蚀血管内皮使之受损而发生破损。

破损的血管内皮不但使血管内表现变得凹凸不平增大了血流的阻力,还可能产生小的“裂口”给血液中脂肪的进入创造条件,而大量脂肪的不断进入并沉积将形成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粥”状物,当粥状物集结成团时就形成了斑块。

有了斑块的血管管腔会变窄阻碍血流,尤其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由于血流的减少给心肌细胞的供血不足,而心肌细胞对缺氧极其敏感,就会表现出心慌、气短、胸憋甚至疼痛即心绞痛;如果斑块发生了破裂,粥状物暴露在血液中引来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就会立即堵塞血管导致致命性的心肌梗塞发生。

因此,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服用降糖药控制好血糖是应当的,但由于自身控制血糖功能障碍,血糖的波动在整个病程中是不可避免存在的,血管内皮的损伤也是免不了的,所以尽可能将血脂保持在较低水平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而且是必须要做到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控制指标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因为脂肪要想进入血管内皮必须通过它的运送,因此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至关重要。临床实践证实: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血脂尤其是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尤为关键,在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甚至比控制血糖更为重要,比如对血糖的控制可以有宽松的目标,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0mmol/L可以算做基本达标,但对低密度脂蛋白必须严格控制,且不能以正常人不超过3.37mmol/L的正常标准来要求,控制目标是:

  • 尚未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时,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

  • 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发生时,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1.4mmol/L以下

综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有糖尿病的人每3-6个月要检测一次血脂,且要特别注意不能看检测结果没有向上的箭头就万事大吉,一定要以糖尿病对血脂的控制要求来要求自己。

那么,你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达标了吗?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