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长期突变的积累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骨髓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变的白血病细胞发生了克隆异常,并且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大多数骨髓细胞的寿命是短暂的,并且其发生突变的概率非常低,因此,难以解释为何这种能引起白血病的累积突变(accumulation of multiple leukemogenic mutations)会发生于这一单克隆细胞系中。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ax Ja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后提出,AML突变的连续获得发生于存活时间长、拥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造血干细胞中。只有当它们经过长时间积累了某些癌症所必须的突变和基因表达异常后,才会导致癌症产生。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研究人员从6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初诊患者体内分离出了癌变前的造血干细胞。他们首先通过对外显子组测序(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来检测这些细胞的克隆演化过程。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刚开始都是正常核型,但都存在白血病常见的FLT-ITD(内部串联重复序列,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突变。接着,应用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表面标志物分离出少量造血干细胞,对其作进一步检测后发现,其中5个人的造血干细胞还陆续发生了NPM1、TET2、SMC1A等基因的突变。最后,通过对单一细胞的分析(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池),研究人员发现多种AML的克隆突变发生于这些患者癌变前的造血干细胞,而这也许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潜在机制。

这一发现为癌症研究提供了新见解,使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因为每个致癌突变的也是一个潜在治疗靶点,可通过治疗来防止白血病的复发或尽可能地延长其完全缓解期。

Science Translationla Medicin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