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疗人员实施心肺复苏 意义重大
麦哥本哈根大学的Kragholm K等人发现,与未进行心肺复苏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 相比,非医疗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可显著降低脑损伤或疗养院入院率及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收集了丹麦全国院外心脏骤停的数据和功能结局数据,并报告了院外心脏骤停且存活30天的患者的缺氧脑损伤或疗养院入院及任何原因死亡的一年风险,以评估非医疗人员CPR或心脏除颤的效果。
2001年至2012年间,共纳入2855名院外心脏骤停后30天幸存患者,在随后1年中,10.5%的患者出现脑损伤或疗养院入院,并有9.7%的患者死亡。在研究期间,2084名心脏骤停患者发病时没有紧急医疗 (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 ) 人员在场,非医疗人员心肺复苏率从66.7%增加至80.6%,除颤率从2.1%增加至16.8%。脑损伤或疗养院入院率从10%下降到7.6%,全因死亡率从18%下降到7.9%。
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与未进行CPR相比,非医疗人员CPR显著降低脑损伤风险 ( HR=0.62,95% CI:0.47~0.82 ) 、全因死亡风险 ( HR=0.70,95% CI:0.50~0.99 ) 以及脑损伤、疗养院入院或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 ( HR=0.67,95% CI:0.53~0.84 ) 。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刻行CPR,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抢救,4分钟~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大脑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但在现实生活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周围不一定有专业医生在场,即使这样,有一定抢救技能或经过培训的非医疗人员也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因为本研究告诉我们,非医疗人员施以心肺复苏术和除颤可显著降低心脏骤停患者脑损伤以及全因死亡风险,这也提示我们全民普及并掌握急救知识是多么重要。
参考文献: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376:1737-1747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