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祖先姬晋---《太清导引养生经》(2)
接上篇,继续介绍导引养生法。
说明:本文与上文本是一篇,因太长了,怕你读着累,硬生生地删去几千字。还是太长,又分成两篇,隐隐感觉对不起原文。个人以为,文章是应该一口气读下来的,分开就味道不同了。所以连夜续发,怕隔时间久了,上下文会彼此忘记而生隔阂,因为我相信文字是有生命的,上下文之间也是有情的。
比如,元代道士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历代都被视为国宝。到了清代,收藏家吴洪裕从他爷爷那继承了《富春山居图》,爱得要命。等他要死的时候,要以《富春山居图》和《千字文》“焚以为殉”,要把这两件书画作品烧了为他殉葬,他是宁舍这个世界也不舍心爱的藏品。结果烧了一半,被他的侄子抢过来了,于是《富春山居图》就分成了两半。因历史原因,前半卷“剩山图”,在浙江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2011年,前后两卷合起来台北故宫展出,很多人激动得落泪。对于爱书画的人来说,他们认为书画是有生命的,看着被分割的书画合璧是一种心理上的温暖。
而我,是爱文字的,所以也认为一篇文章是不能分开的。因公众号一天只能发一篇,此为过零点发文的原因。我也不在乎节奏不节奏的,这也不是商业目的写作,只是随心罢了。我随心写,你随意翻。就这样,隔屏隔空,共为神仙。
(以上夜为夜里写的,但一直发不出,估计后台审核人员休息了,天亮再试)
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火法:
注:方法来了,陶业的祖师爷到底是如何遇火不伤身的,越来越有意思了。
向南方蹲踞,以两手从屈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内曲,利腰尻完,治淋遗溺,愈。
箕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寤寐精气不泄。
两手交叉颐下,自极,利肺气,治暴气咳。
举两脚夹两颊边,两手据地,服疗宿壅。
举右手,展左手,坐,右脚上掩左脚,愈尻完痛。
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
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皆治骨节酸疼。
掩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为之即愈。坚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视者。
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倾侧膝腰及小便不通。
......(略300字)
注:难怪说一套动作天天做可治百病,也是,看看以上种种动作,各防一种病,多少基础毛病都没了。
龟鳖行气法:
注:看到这个名字,感觉做了能很长寿一样。
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鼻出内气,愈鼻塞不通。
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满二七,咽,愈口乾舌苦。
雁行气法:
低头倚臂,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
注:意念排宿便方法。意念可以指挥人的身体各位,是真实可信的,体会过的人一定懂。就是很少见这种自我疗法。终于看到了,古人有用过。奇怪了,今人怎么不研究这个呢?
龙行气法:
注:导引、行气法不可分割的,导引最要解决的就是“气滞血淤”,如果一个人气血通畅,就百病不生。
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
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不息十二通,愈脚足温痹不任行、腰脊痛。
以两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
月初出、月中,月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吸之,阴精益盛,子道通。
注:刚才有一套向阳的动作,大补阳气;这一套动作,补阴,助妇女的生育能力。月华精足,可助怀孕。古人真是有趣。
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
(注:这套方法对游泳的人很有用)
向北方箕踞,以手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
急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尻,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
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尻,持任息极,交脚项上,愈腹中愁满,去三虫,利五藏,快神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疾入上下,致肾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五指,低头自极,则五藏气总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人发白复黑。
正偃卧,卷手,两即握不息,顺脚跟,据床,治阴结、筋脉麻痿累(lei2,原文:纍)。以两手还踞,着腋下,治胸中满眩,手枯。
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
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
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中,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
注:身体虚弱的人,常做做这个动作,有好处。
坐地,以两手交叉其下,愈阴满。
以两手捉绳,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见,愈头眩风癫。以两手牵,反着背上,挽绳自悬,愈中不专精、食不得下。
以一手上牵绳,下手自持脚,愈尻久痔及有肿。
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自极,愈肠不能受食,吐逆。
宁先生曰: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有一还丹,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支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㾯㾼(風病)不随,耳聋不闻,头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气者,则可补於里(注:该字原文我不认识,暂写为“里”或译为“内”,但繁体的里不是这么写的,大致看着像而已,我从意思上推测,译成“里”可能合适。惭愧啊,我不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字。查半天也查不到。或者是刻版错了),导引者,则可治於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注:这一段不是动作,是理论。宁先生在讲导引行气道理和有效的原理,大意是:想要利用导引行气,去除百病,年长而不老的人,心中要常念想有一还丹,把丹还到丹田。“生人者丹,救人者还”,活着的人就一颗丹,救人,就是把丹还到的丹田里,从而救他的命。是为命丹。命丹在,就可以延年益寿,命丹不在,就衰老难持久了。所以,练习导引之法,可有“扶正”作用,即令人肢体骨节中的邪气都去掉,使正气存身。若能精诚笃信,勤奋练习,践行于动作言语之间,昼夜坚持,就可以骨节坚强,百病痊愈。如果突然得了中风病,或是半身不遂,耳聋不闻,摇头晃脑等大脑失控症状,或是咳逆上气,腰脊苦痛,都可以按图视像,存思想像病灶所在之处,行气导引,用意念把疾病排除。行气,可从体内补充能量,对付体内我们看不到的疾病;导引,可治身体四肢疾病,从而由外及内陆导引全身健康。这是自然之道,如果能勤练力行,就能与天地之道相合,保全身体康健长寿。
彭祖谷仙卧引法:
(注:关于彭祖,以前我在介绍《彭祖摄生养性论》及《彭祖传》中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他主要是食肉桂养生,以及房中术。以下这套动作,无需翻译:
彭祖者,殷大夫。历夏至商,号年七百,常食桂得道。
居常解衣被卧,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
注:有糖尿病的请留意这个动作!消渴症,即糖尿病。古代不是疑难症,现在倒成了难治的病了。古人通过代茶引、饮食、服药、导引、行气等,多种方法合用,糖尿病在古代不算回事。现代很多人身上带着小泵,常年推胰岛素。感觉那个泵针就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我见过不止一个人,在吃饭前,当众自己推针,问疼不疼?答:不疼。
又云:申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症,利九窍。
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声。两足内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气。踵内相向,五息止,短股,除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
掩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去风虚,令人明目。
张胫两足指号,五息止,令人不转筋。
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
外转两足十通,内转两足十通止,复诸劳。
右彭祖谷仙卧引,除百病,延年益寿要卫。凡十节,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导引,常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
注:作者说这一套导引之法,一般是半夜做的。如果白天做,禁饱食沐浴!这个提示非常重要,特别是不要饱食后做,原因不言自明。不多述。
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延年益寿除百病。
注:王子乔,中国王姓的祖先。王子乔原姓姬,名晋,今河南洛阳人,是东周(周灵王)太子,人称太子晋。不到二十岁就死了。
“使人发其冢,惟空棺耳,乃知其仙去矣。”(《东周列国志》)
周灵王很痛心,挖开他的墓发现,里面只是空棺,没有尸体,于是认为他已成仙去了。他的太太带着孩子们离开了王宫,隐名埋姓,因是王室之后,就改姓“王”。后世王氏都尊其为始祖。因王子乔生前擅长韵律,他在道教中被尊为掌管音乐的神仙。王子乔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神仙,所以很多传奇故事。屈原曾十分向往成为王子乔那样的神仙,他写: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而和德”。(屈原《远游》)
这里的王乔,即是王子乔。这一段故事,我在《屈原赋》中有描述:
举世不知吾所愁,长风排浪去远游;
八龙送至南巢府,王子乔处求道符。
道心惟微难相传,人心惟危不可言;
欲度尘世以忘归,左徒从此是神仙。
不提。接着看原文:
法曰:枕当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去身各三寸,解衣被发,正偃卧,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内气,以口出之,各致其藏所,竟而复始。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久习,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知,微而专之,长遂推之,伏兔股胻(heng2,小腿),以省为贵。若存若亡,为之百遍,动腹鸣气,有外声足则得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巳?......(略500字)
闭气治诸病法:
注:这一套导引操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建议先对照一下每节操后面对应的病情再练习。身体好的可全程练习,当然更好。
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诸不快,若中寒身热,皆闭气张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
一、平坐,生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纳气,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闭目也。
二、......
三、端坐,生腰,以左胁侧卧,以口纳气,以鼻吐之,除积聚心下不快。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晦泪苦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头寒、头痛洸洸,皆当以汗出为度。
五、......
.....(.略1300字)
王乔导引图(一在彭祖中)
七日伸左脚,屈右膝,内厌之,五息止,引脾气,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
彭祖导引图
导引,服,解发,束向坐,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搯(注:同掐)两脉边,五通。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
注:搯:这个动作不好形容,会弹古琴的人可能很容易明白,左手指有一个动作叫“搯起”,就是扣下去再向上带起来。这个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同掐。我试了一下,两脉边,按下去,带不起来,但是掐得起来,而且活血脉有作用。所以,可以理解为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