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与罗马⑤ | 同为天才少年,刘彻和屋大维的治国思路有何不同?

编者按:

西方政治学者是近年才承认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才承认中国于秦汉时期就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国家”,早于欧洲1800年。“现代国家”意味着要拥有一套非血缘、依法理、科层明确、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

与秦汉同时是罗马。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最大规模政治体。欧洲史上的大规模政治体,无不以罗马为精神象征。

秦汉与罗马作为两个都建立在农业社会之上的超大规模政治体,都需要处理土地兼并和小农破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权与军阀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外来宗教的关系。但两者的结果完全不一样。罗马之后再无罗马,只有多个信仰基督教的蛮族封建王国。而秦汉之后却继续兴起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

相似的基础,相似的挑战,不同的路径,不同的结果。本文希望通过对秦汉和罗马两个古老文明的对比分析,增进人们对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促进文明互鉴,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

刘彻和屋大维的复杂与矛盾

西汉王朝灭亡时(公元8年),罗马帝国刚刚开始。创建罗马帝国的屋大维,和刘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天才少年。刘彻17岁即位,23岁同时开始立儒学打匈奴,49岁前两件事都完成。屋大维19岁起兵,32岁时结束分裂,47岁前完成了罗马帝国的制度建设。

他们都是复杂的人。刘彻的历史评价在穷兵黩武和雄才大略之间摆动了2000年。说他是儒家,他行事却像法家;说他是法家,他又没有退回秦制;说他爱道家神仙,他又偏偏用儒家立国。

屋大维也充满矛盾。他与巨头合作,架空了元老院;又与元老残党合作,消灭了巨头。他保留共和国的形式,却变更其内在逻辑,虽称元首,实为皇帝。他身兼多个文职,从执政官到保民官到祭司长,但18万罗马军队才是他的真正力量。他没有建立明确的继承制度,但王朝最终还是在家族内传承。

《维吉尔对奥古斯都和屋大维娅朗诵〈埃涅阿斯纪〉》,1787,让·约瑟夫·泰拉森,布面油画,纵147.2厘米,横166.9厘米,现藏伦敦国家美术馆。《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在奥古斯都指示下撰写的罗马史诗,构建了“罗马民族”的认同。

屋大维和刘彻之复杂,在于罗马与秦汉都是超大规模政治体。在草创之初,要整合这样广阔复杂的疆域,任何单一的理论、制度、安排都不足为凭。

屋大维和刘彻的治国思路,也是英雄所见略同。除官僚、军队、税吏制度外,屋大维也很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强调对家庭、国家和本土神灵的忠诚与责任。就像刘彻找到了董仲舒,屋大维也感召了一批文化巨匠。维吉尔仿照希腊的荷马史诗,创作了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构建了“罗马民族”的认同;李维写了《罗马自建城以来史》,批判分裂的派系主义;贺拉斯的《讽喻诗》,号召社会回归对家国的责任感。

而两人的路径与结果大不一样。

屋大维建立了文官系统。为了克服财阀对政治的破坏性,他大胆吸纳财阀进入文官体系(税务官),真正实现了西塞罗的“贵族与财阀共天下”。与之相比,汉朝的文官路线则是求取基层寒士。钱穆说,汉代是第一个“平民精神”王朝。

罗马帝国的文官,都集中在行省首府,没有建立一杆子插到底的基层政权。行省之下无官僚,下面是一堆拥有自治权的王国、城市、部落,各自按照原有的制度运行。罗马派遣一个总督和若干财务官,掌管税收、军事与司法,对于行省下的公共服务和文化教育则一概不管,也不承担公共经费。地方领袖对当地事务很有发言权,总督经常按照地方实力派的愿望作决断。地方的城市建设和文化活动由本土富商志愿掏钱。在中央政权衰落之后,这些地方实力派就此转化为蛮族王国之下的封建地主,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独立的,谁收税都一样。英国学者芬纳将罗马帝国称为“由众多自治市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控股公司”。

归根结底,罗马的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如西方学者所言,罗马帝国文明有着无比丰富和复杂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却是粗陋和简朴的“奴隶制大庄园”。文化基础也如此。罗马的行省中,只有贵族、官僚能说拉丁语,基层群众基本上不会拉丁文。高卢和西班牙并入罗马300年后,农民们还在说自己的凯尔特语。屋大维苦心建构的“罗马民族认同”,随着拉丁语仅停留在贵族圈里,从未抵达基层。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而秦汉则是打通了上层与基层,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由官府从基层征召人才,经过严格考核后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税收、民政、司法和文教。两汉的基层官吏不光管理社会,还要负责公共文化生活[43]。郡守设学,县官设校,配备经师,教授典籍,慢慢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即便中央政权崩塌,基层的人民还能看懂同样的文字,遵循同样的道德,理解同样的文化。唯有这样的人民基础,大一统王朝才能多次浴火重生。

罗马为什么无法控制军人干政?

罗马与秦汉第二个不同在于军队与政权的关系。

屋大维起于军队,他解决政权与军队的关系,仍然是军阀式的。他先将最富有的埃及财政收归为“元首私库”(fiscus),再用私库之钱给军团发酬劳。这意味着:一方面,军队属于能发出最多军饷的那个人;另一方面,一旦皇帝发不出军饷,就得换一个能发饷的人当皇帝。果然,这种规则下的和平,在屋大维之后只维持了50年。

《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公元1世纪,高2.08米,现藏梵蒂冈博物馆。雕塑表现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神情冷峻,全身披挂,以演说家的姿态举起右手,似在向部队讲话的情形。

从公元68-69年的内战开始,军人开始大规模干政。专家统计,“从屋大维到君士坦丁的364年中,平均6年发生一次帝位更替。其中有39位皇帝死于近卫军和军队之手,占总数70%;只有12位皇帝属于自然死亡,不足20%。”先是中央禁卫军操控皇帝,在军营前“拍卖”皇位,出价高者当皇帝。然后是边疆军阀入主中央,军饷翻倍,但依然暗杀不断。50年内出现了23个皇帝。最后,帝国晚期经济崩溃,发不起赏金,罗马人不愿当兵,只能雇佣日耳曼蛮族看家护院。攻陷罗马的阿拉里克、奥多亚克、狄奥多里克,都是蛮族雇佣军首领。罗马兴也军队,亡也军队。塔西佗说,“罗马帝国的秘密,就在于皇帝的命运实际上把握在军队手中。”

罗马为什么无法控制军人干政?第一个重要原因是,罗马没有基层政权,因而军队代行着治安、税收许多政权职能。收上来的税又变成了军饷。行省军队和税赋激增成为恶性循环。如此,本应代表中央的总督,变成了代表地方的军阀。秦汉的军队不能收税,也不能管理民政。在完善的文官制度保障下,军队都是小农,战时征召为兵,战后复耕为农。边疆部队也是屯田为生,兵农一体,没有变成罗马军队那样固化的利益群体。

塞维鲁凯旋门(局部),位于古罗马广场西北端,公元203年为纪念塞维鲁皇帝和他的儿子卡拉卡拉及盖塔在罗马—帕提亚战争中的胜利而建造,发家于边疆行省总督的塞维鲁王朝最终灭亡于自己军队的暗杀。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罗马军人的“国家意识”有问题。孟德斯鸠说,因为军团距离罗马太遥远,便忘记了罗马。“当军团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和大海的时候,战士们不得不留驻在他所征服的地方,逐渐地丧失了公民们应有的精种,而在手中掌握着军队和王国的将领们感到自己的力量很大,就不想再听命于别人了。”。

汉朝大不同。汉将班超仅靠千把散兵,在西域诸国数十万军队包围中,为东汉重建了西域都护府,打通了丝绸之路。汉朝与西域距万里之遥,中间隔着世界第二大流沙沙漠,班超完全可以割据自重。但他没有。在为汉朝苦心经管西域30年后,他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归葬故土,不带走一兵一卒一草一木。两汉像班超这样的将军还有很多,如卫青、霍去病、马援、窦融等等。

有人说,罗马军人能够干政,是因为罗马皇权是“相对专制”,而汉朝皇权是“绝对专制”。似乎军人不造反的唯一理由是受到强力管制。更非如此。东汉黄巾之乱,名将皇甫嵩出师剿灭,威震天下。当时弱主奸臣当道,有人劝皇甫嵩拥兵自重,否则功高震主后更会性命不保。皇甫嵩却说,“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他回到长安,放下兵权。

《封“狼居胥”》,田崴,油画,纵225厘米,横450厘米。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率部进军漠北两千多里寻歼匈奴主力,一路奏凯,到达“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后兵锋逼至翰海。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在皇权没有强制之力时,军人为什么还要遵守规则?这并非畏惧皇权专制,而是主动服从国家秩序。中国虽然也出现过藩镇割据与军阀混战,但从来没成为主流。中华文明大一统精神产生了“儒将”传统。在法家体制与儒家意识双向发力下,中国古代最终实现了由文官控制军队,保证了长久稳定。虽时有反复,但总算渐成体制。海外汉学家们公认,“文官控制军队”是中华文明又一重要特征。

此文为潘岳同志为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一书的序言)

(0)

相关推荐

  • 罗马最后的军神,连阿提拉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却因皇帝猜忌而惨死

    文/格瓦拉同志 公元395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虽然东罗马帝国更加富庶强盛,但由于其主体民族是希腊人,并且采用希腊语为官方语言,因此并不被后世视为正统(注:罗马帝国分裂前,其统治阶层 ...

  • 罗马通史: 屋大维带领罗马渡过了转型期,进入帝国的盛期

    罗马通史: 屋大维带领罗马渡过了转型期,进入帝国的盛期 关键词:罗马内战结束.提比略继位 前因 罗马内战结束:公元前31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赢得内战的胜利. ▲亚克兴海战 后果 提比略继位:奥古斯 ...

  • 苏丹的羞辱:把罗马皇帝屋大维的头像埋在台阶下,人人可踩踏

    奥古斯都头像 大英博物馆的罗马展厅中有一尊青铜头像,它刻画的人物就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恺撒·奥古斯都,即屋大维.这尊青铜头像虽然已经失去了光泽,长满了绿锈,但是依旧难掩罗马皇帝的威严,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 ...

  • 秦汉与罗马的神奇共鸣

    秦汉帝国是皇帝用武力打下来的猎物和私产,而罗马帝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皇帝家族. 历史学家通常把中国古代历史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秦汉帝国,所谓第一帝国.第二个阶段是隋唐宋帝国,所谓第二帝国.第三个阶 ...

  • 秦汉与罗马(四)中西商道

    仁政的负担 2017年夏,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杭爱山一处红色石壁上,发现了一幅摩崖石刻.经专家学者确认,这就是许多古书都曾提到的汉朝大破匈奴后的"燕然山铭". 这块碑文,对罗马帝 ...

  • 秦汉与罗马(七)​秦汉与罗马折射出的东西方价值观

    从"东方专制"到对中国的误读 吕思勉说,"秦汉之世,实古今转变之大关键也".对此转变,誉者赞为"从封建到郡县的进步",毁者谤为"东 ...

  • 秦汉与罗马的奇妙共鸣

    一 长久以来,人们热衷于比较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是历史学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已经出版了很多书和论文,国家文物局也举办过<秦汉-罗马文物展>.最近我看到的一篇是潘岳先生的长文<秦汉 ...

  • 从社会体制角度,分析秦汉与罗马同一时期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

    前言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开创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其中有很多都被以后的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所沿袭.特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为中国秦汉之后的政治制度奠定了 ...

  • 秦汉与罗马: 中西治理的文明基因比较

    ✪ 潘岳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导读]今天的中国与西方,都面临百年变局的历史窗口.一个依然需要审思的问题是:中西文明分野,究竟始于何处,二者为什么会选择不同道路,又如何形成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 潘岳 ...

  • 在相同时期内,同等数量的秦军遇上古罗马军团,谁的胜算更大?

    谈秦说汉(263)在相同时期内,同等数量的秦军遇上古罗马军团,谁的胜算更大? 虽然在感情上不愿意承认,但客观地说,同时期的古罗马军队完全可以吊打秦军.决定军队的战斗力有几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单兵兵器.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