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2篇)

青春

尹钰沨

遥远的山巅上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将破败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昏暗的日晕之下,使其显得更加的荒凉。泥泞的土地,沟壑交错的房屋,简陋单调的陈设蜷缩在山脚之下。山风刮过,扬起阵阵黄土,将整个村庄禁锢其中,使人感到一阵的茫然与无措。

王习无助地伫立在茫茫烟尘中,始终不愿接受自己将插队在这样一个荒凉破败的地方,他还未满17岁,刚刚完成初中的学业,正是青春韶华却被要求作为知青下乡,一切都是这么的突然,萧条的村庄突然闯入他的生活,成为高材生并开设公司的理想突然破灭,他的青春将要浪费于此。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手足无措。黄土不但阻隔了视线,似乎也阻隔了他的未来。

秋风习习,水稻成熟。全村人下田割水稻,一人一陇,一陇好几里路,要全部收割完。王习愣愣地盯着手中的镰刀,又呆呆地望向排排的水稻,在此之前,他甚至不知道水稻是这幅模样,镰刀也是第一次触碰。他弯下腰,用手轻轻捏住水稻的根部,慢慢地将镰刀放到水稻的躯干上,回忆着先前农民大叔教他的动作,手臂迟钝地前后划动,一下一下缓缓地和水稻拉锯着,三十多回漫长拉锯战结束后,终以水稻的失败而告终。他又连割了五根,汗水渐渐浸上鼻尖,他直起已然有些酸疼的腰背,将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水稻丢入篮筐,望着漫无边际的稻田,只得再次绝望的弯下腰。

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在山峦上,灼热的阳光炽烤着王习那早已被汗水浸湿的后背,尖锐的麦芒刺着他的手臂,并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杰作。虽有草帽的遮挡,王习仍觉得有些头晕目眩,丛丛的水稻出现了重影,疲惫的双腿也早已酸软,只能堪堪支撑住他沉重的身躯。但远方的水稻依旧望不到尽头。他绝望地滑坐于地,怔怔地凝望着一簇簇水稻。就在此时,一个三十岁上下,头戴草帽,脚踩农鞋的壮汉走到他的面前,拿着他的镰刀开始割王习的水稻,一边割,一边操着本地口音不甚在意地说道:“你去李婶那吃点东西,剩下的我帮你割。”王习不可置信地望着他,似是在无声地询问他为何这么做,壮汉冲他咧嘴一笑,“俺们都干农活干习惯了,你是新手,多帮助一下也是应当的,快去吃东西吧,俺马上就能割完。”说完又憨厚地笑道,接着又飞速地割起水稻,不再理会王习。阳光洒在他黝黑的肩膀上,竟是如此的耀眼夺目。

远处的重峦叠嶂,迷迷蒙蒙地罩上一层柔和的黄晕……

雪挂枝头,新春将至。自上次受人帮助之后,王习又接连受到了村民的恩惠,今日李婶邀请他去吃午饭,明日王阿姨提出帮他洗衣服,大家都对他关照有加。这使王习对这个破落的小村庄有所改观,也不再对下乡如此抵触,即便这个村子再小,再简陋,这里的人们都是十分热情与无私的,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帮衬,其乐融融。王习因此打算在他到来这里第一年的最后一天设宴感谢他们的照顾,不料却未战胜寒流,一病不起,卧床终日。

大年三十很快到来,王习却仍久病未愈。起初每日皆有人来探望,但越是临近春节,来的人愈发少了,大家似都在火热地准备着新春的到来。王习心急如焚,但却被病魔死死扼住喉咙,无法逃脱。只得望着窗外的飘雪,看着身着红袄的人们呆呆地出神。

大年三十当晚,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响彻山谷,席卷了整个村庄。王习一个人蜷缩在黑暗之中,迷失在窗外耀眼的光亮间;寒风透过墙缝钻了进来,冻得他直打颤。忽然,一束微弱的柔光照入黑暗的屋内,随即十几个人影闪入屋内,王习吓了一跳,借着昏暗的灯光观察来人,却正是李婶等人,她们将还在手中的盒子放在桌上,竟是冒热气的饺子!她轻轻走近床檐,低声询问:“小王,睡了吗?俺们给你带了饺子,刚包的,就等你一起吃呢,过年了,一定要全村人都在一起在算团圆。”王习一怔,草房内的温度骤然上升,热气腾腾的饺子早将周遭的严寒驱散,村庄人们温暖无私的心使他再也不会感到寒冷……

和煦的晨光渐渐爬上山巅……

王习渐渐融入了这个狭小却温暖的村庄,此时,他不再后悔因来到这里而丧失大好的前途,恰恰相反,他开始被村民的温暖和热情所感化,他开始因自己的青春中出现这些无私的面庞而感到庆幸。

时光飞逝,蝉声四起,盛夏已至。王习此时已年满18,18岁,意味着他将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是否可以考上一个优秀的大学,去实现他先前的目标:成为一个高材生并开设自己的公司。但王习心里清楚,他考上好大学的机会微乎其微,他已经近一年没有读过书了,村中连纸也无法找到一张。但他却并不因此而感到难过,因为他心中已隐约出现了一个新的并且十分伟大的志向,那就是像这个村的村民一样,做一个不因自己而活,而因大家而活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

但他这个志向并未在此时实现。

“王习!王习!快来!快来!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村中的百货员张叔正骑着毛驴,风尘仆仆地赶回村,还没停下便呼喊着王习,王习赶忙放下手中的锄头,快步上前,之间张叔双手各拎着两个牛皮纸包裹,因路途奔波,牛皮纸已有些褶皱。王习对这东西再熟悉不过,这是两摞书!王习激动地有些眼冒金星,连忙接过仔细地观察,而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映入眼帘的正是几本高中教材!“这!这是给我的?”“是啊,俺们看你快要考大学了,得有点书才行,又不知道书什么适合你,大家就凑了点钱票多买了点,总有能用上的。”千言万语凝结在嘴边,却不知用什么话语来表达那份溢于言表的感谢与感动,只化为温热的泪水涌出眼眶,而后又凝结成滴,从脸颊上滑落,掉在地上。他将书紧紧地搂在怀中,他想将村民们的希望化为前进的动力,他想将人们的无私融于血肉,永远铭记。在这一刻,他的志向彻底发生了改变。

太阳升上群山,将明朗的光辉洒满山间每一处角落……

王习在山间这个小村落度过了自己最为宝贵的青春,他用这青春韶华换取了一颗无私的心。他将用这颗无私的心,使神州大地上的每一片角落都常有阳光相随。

青春

李韵依

1959年,夏天,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身着薄薄的背心和短裤,猫着腰,埋在金灿灿的麦田中,和家人进行着最后一批收割。少年的双手,铺着一层厚茧。他手执弯弯的镰刀,另一手抓着麦秆,娴熟地割断。麦秆又硬又扎,刺破了他的手。鲜红的血珠冒出,染红了金黄的麦子。他并未理会,也不曾觉得痛,继续飞快地割麦。正值六月,烈日当空,阳光耀眼,烧得皮肤火辣辣地疼,可谓是“背灼炎天光”。少年的肤色,已然被晒得黝黑。汗水,像山间源源不断的小溪,止不住地流,浸湿他的背心。晶莹的汗珠坠落,滴在这片他挥洒青春的土地上。

他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手里捧着那本破烂不堪的教科书,细细地读着。收割结束,意味着学校课程的开始。不过多久,他就要回到县城上学,这一走就是一个月。上学的路,十分艰苦,他需要扛几十斤的粮食,脚踏黑布鞋,去往几十里外的县城。蜿蜒的土路,尘土飞扬,吹得他睁不开眼。可这些他都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在他的青春里,比种田还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

蔚蓝的苍穹,飘着几缕缥缈的云。苍穹之下,一少年静静读书。小风吹起,十分清凉,携着阵阵麦香。孩童稚嫩,在田间嬉戏,吃西瓜,拾麦穗,随河流奔跑。累了,便靠在稻草人身上。

麦香和书本,是他青春,最美好的向往……

1989年,冬天,县城。冬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教室,却灯火通明。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坐在窗边的书桌前,和同学们一起上晚自习。他的父亲曾经在村子里种地,现在住在县城,在这所学校教书。窗户,透着冰凉的寒气,习习冷风,从细细的窗缝中挤入。少年虽穿着棉衣,但还是手脚冰凉。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笔,继续埋头奋笔疾书,“沙沙”作响。

放学了,少年背着书包,走到自行车前,这辆陪伴他青春的自行车。蹬上车子,顺着笔直的小路,向家骑去。凛冽的寒风在他耳边呼啸,吹红了他的脸颊和双耳。他感觉他的双腿就像两个冰柱一样,冻得十分僵硬。他飞快地骑着,上学的路上,寒风刺骨,他不在乎。因为他的青春之歌中,“知识就是力量”是永恒的歌词。

一轮明月,挂在高空,星辰皎皎,照耀着他远行的背影……

2019年,春天,北京。北京,这个我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也容纳着我的青春。春寒料峭,我坐在车中,手机里播着英语。每天早晨,爸爸都开车送我上学。爸爸以前在县城读书,不像我似的幸福。冰冷的车窗,结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我抬手,轻轻擦拭玻璃,向外望,街道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突然,我发现枯黄的草地,透出一抹青色。春天,真的到了啊。

校园中,处处都有红砖灰瓦。实验室内,温暖明亮,同学们有序地做着实验。我瞟了瞟高大的玻璃窗,窗外,一棵棵银杏树,在风中摆荡着光秃秃的树枝。再一瞧树梢上,长出了翠绿的嫩芽。学校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轰鸣声在耳畔响起,一架飞机,掠过天幕,在空中画上一道雪白的长痕,飞向遥远的天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