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菌核病的症状有哪些?发生原因是什么?种植户该如何预防?
花生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花生大菌核病,一种是花生小菌核病,发病广泛,在南北花生种植区域,或多或少基本上都有发生,该病害和白绢病、叶斑病、青枯病相比,危害相对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频繁,但也要引起种植户们的注意。
花生在实际生长过程中,以小菌核病的危害为主,多年种植花生的朋友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年份危害重,有些年份危害相对较轻,和年份有一定的关系(主要是天气、气候因素)。
花生菌核病主要在花生生长后期进行危害,主要危害根部以及根颈部,发生严重的情况时,叶片、花生荚果也会受害,不同的部位,感染病害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所差别。
根部(根颈部)受害:感染菌核病后,上面会有病斑,再观察颜色,刚开始染病时,颜色呈褐色,随着病害的扩散,颜色变成深褐色,直至最后出现黑褐色,一旦出现黑褐色后,对于产量的危害非常大。
叶片受害:当叶片感染菌核病后,首先在叶片上也会出现病斑,呈圆形或其它无规则形状,并且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的情况下,病斑会出现腐烂现象。
荚果受害:当花生荚果感染菌核病以后,首先,收获时花生果针容易断裂,给收获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在荚果表面,会有褐色的病斑出现,严重的情况下,荚果里面会有白色的菌丝体,或者是黑色的菌核,给花生的品质和产量都会造成影响。
从上述症状中,可以判断花生是否患病,有朋友会问了,花生菌核病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传播的呢?下面从3个方面来说。
1、土壤
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首先想到的传播途径就是土壤,病菌在土壤中生存、繁殖,等到第二年,温度合适后,土壤中的菌核会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有些能直接侵袭花生,有些通过风、雨传播,大面积危害。
2、病残体
如果该块花生田已感染了菌核病,等到收获后,田间会掉落一些花生叶、花生植株等,这些掉落的花生残体,会成为病菌生存越冬的场所,也就是我们说的病残体,等到第二年花生种植后,和第一点一样,通过产生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危害。
3、荚果
通过荚果进行传播和病残体类似,当感染花生菌核病的地块,在花生收获后,田间会掉落有花生荚果,或者是埋在地下未收获的花生荚果,都会给病菌提供繁殖生存的场所,等到第二年适宜的条件后,继续进行危害。
了解了以上3点传播途径后,下面要说的是在一些环境下,花生菌核病的发病会严重,主要有4种:
1、常年连作的地块,发生菌核病的危害会增加,尤其是已发生菌核病的地块,如果继续连作种植,再加上不及时预防和防治,危害会越来越大。
2、有伤口的花生植株,当花生植株因外部原因出现伤口后,一方面感染菌核病的几率加大,另外一方面,危害也会越来越严重。
3、高温高湿的环境,也会花生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花生后期时,突然一场大雨,随后出现晴天,这种情况下,田间很容易出现高温高湿,加重菌核病的病情。
既然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已经知道,下面的预防措施,详细很多朋友也比较关心,预防办法也有4点:
1、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种植是预防花生菌核病的一种很好的措施,特别是针对发病越来越严重,防治越来越困难的地块,轮作倒茬3年以上,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和玉米、谷子、甘薯等作物进行轮作。
2、清除病残体
花生收获后,田间掉落的花生叶、花生植株、甚至是花生荚果,要及时清理出田外,尤其是已感染菌核病的地块,破坏病菌的生存空间,减少田间菌源,达到预防的目的。
3、深耕
花生收获后,可进行深耕处理,把上面的土翻到下面,这样的话,一些病菌会被翻入土中,也起到减少菌源的作用。
4、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保证花生能够正常生长,比如合理密植、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田间除草等等,花生植株越壮,自身的抵抗力相对就越强,感染菌核病的几率就越小,减轻危害。
如果以上4点预防措施做得不到位,田间已出现了菌核病的症状,要及时打药防治,越早越好,也可提前打药预防,目前市面上防治菌核病的杀菌剂也不少,比如乙烯菌核利、菌核净、异菌脲等。打药时,要注意打透打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针对发生严重的地块,一次防治效果不行,间隔7-10天,可多次喷施。
以上就是小帮手要说的花生菌核病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学到一些知识。
最后,关于此,如果你还有其它问题或者是刚好的观点看法,都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