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小麦,秆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小麦秆黑粉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分布广泛,在我国小麦种植区或多或少基本都有发生,同时,它的危害也比较大,除了危害茎杆外,小麦的叶片、叶鞘等都可被感染,所以,正确认识秆黑粉病,做好预防和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害症状
观察患病后的小麦植株,和正常麦株相比,会出现矮化、畸形或者卷曲的症状,而叶片、茎杆上会出现孢子,根据发生严重程度,会形成孢子堆,并且会有凸起,颜色刚开始为白色,随着病害加重,慢慢变成黑色(从秆黑粉病的名字上也能判断颜色),等到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黑粉。
如果小麦抽穗期时被感染,会影响小麦的正常抽穗,严重的情况下,导致直接不出穗,即使部分能抽穗,也是畸形穗,对最终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另外,据一些农户反应,小麦分蘖期时被感染秆黑粉病,会增加很多无效分蘖,和正常的分蘖争水分、争养分,导致生长不良的现象。
二、发病原因
1、品种
购买的小麦品种不抗病,目前市面上的种子有很多,质量有高有低,价格有高有低,在一些抗性问题上,也会有差别,如果抗病性较弱,感染病害的几率以及危害程度都会加大。
2、串种子
某个地区小麦秆黑粉病发生比较严重,而另外一个地区小麦没有发生秆黑粉病,但是,由于出现了串种子种植的现象,患病地区的种子在未患病区域种植后,导致未患病区域也开始大面积发病。
3、土壤
土壤中携带有病菌也是发病的一个原因,一些病菌会以冬孢子团散落在土壤中,在土壤中进行越冬或越夏,等到小麦种植后,开始危害。
三、发病规律
适宜的温度能加大秆黑粉病的危害,比如冬小麦苗期时,土温温度处于20度左右,利于病害的侵染。
另外,土壤墒情的好坏,也关系着发病率的高低,据观察,田间比较干燥的地块,相比湿润的地块,发生会比较严重。
其次,少雨的区域比多雨的区域,秆黑粉病的发生相比也会加重。
四、传播途径
1、种子
种子携带病菌是秆黑粉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上面已提到过,串种子种植的情况,是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2、土壤
土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播途径,当土壤中携带病菌后,等种子播种以后,会传染到种子表面,或者是肥料中,等小麦发芽出苗后,开始慢慢危害。
3、农家肥
农家肥也有可能成为传播途径,病菌通过覆盖在农家肥表面,进行传播危害。
五、预防
1、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当地的天气、温度、种植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种子。
2、轮作
如果是发生秆黑粉病严重的地块,可以和其他作物轮作种植,建议选择非寄主作物,2年或者2年以上即可。
3、田间管理
除了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外,水肥管理要适宜,另外,播种时也不要过深,其次,如果出现旺长,要及时控旺,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小麦正常生长,提高自身的抗性。
4、播前拌种
播前拌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用拌种剂有苯醚甲环唑、萎锈·福美双、苯醚·咯菌腈、咯菌·戊唑醇等药剂。
六、防治
当田间已发生小麦秆黑粉病后,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减产,农户们要做的就是控制,需及时打药防治,越早越好,可用药剂有多菌灵、戊唑醇、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关于小麦秆黑粉病的介绍以及预防和防治办法,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看完后有所收获,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更好的防治经验,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