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老先生附子治心衰
附子,出自《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在不同的医案中,剂量不同,配伍不同,功效也不相同。
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刘渡舟老先生的临床用附子医案三则,系统学习附子在不同疾病中的不同应用方法。
附子在《伤寒杂病论》中出现了20次之多,是仲景最爱用的药之一,临床有'扶阳第一要药'的美称。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附子在现代常被用于回阳救逆、温中补火、温经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
仲景用生附子治精神萎靡,手足厥冷,吐利烦燥,汗出如油,脉微弱等危急重症。
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少阴伤寒医案
唐某,男,75岁。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翘解毒丸,感觉精神甚疲,并且手足发凉。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则侧头欲睡。握其两手,凉而不温。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
脉证所现,此为少阴伤寒之证候。肾阳已虚,老怕伤寒,如再进凉药,必拔肾根,恐生叵测。
法当急温少阴,与四逆汤。
处方:附子12g,干姜10g,炙甘草10g。服一剂,精神转佳。再剂,手足转温而愈。
按语:《伤寒论》281条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本案患者精神不振,出现“但欲寐”,为少阴阳光不振,阴寒用事的反映。《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
今阳虚神失所养,是以嗜睡而精神不振,手足发凉,脉不浮而沉。故用四逆汤以急回少阴之阳气,亦“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之义。本方能兴奋心脏,升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并能增强胃肠消化功能。对大汗出,或大吐泻后的四肢厥逆,阳气虚衰垂危之证,极有功效。
温中补火
脾胃虚寒,吐下腹满用理中加附子汤;
虚寒便血用黄土汤;
寒热夹杂的脘腹胀满用附子泻心汤;
肾阳不足的水饮浮肿;小便不利用真武汤。
水气凌心医案
孙某,男,53岁。1991 年 5月25日初诊。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近因外感风寒,病情加重。心动悸、胸憋喘促,咳吐泡沫状白痰、量多,昼夜不能平卧,起则头眩。四末厥冷、腹胀、小便短少,腰以下肿、按之凹陷不起。食少呕恶、大便干结。视其口唇青紫、面色黧黑、舌白滑、脉结。
西医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
刘老辨为心、脾、肾三脏阳虚阴盛而水寒不化之证,治当温阳利水。
方用真武汤加味。
处方:附子10g,茯苓30g,生姜10g,白术10g,白芍10g,红人参6g
泽泻20g。服三剂后,小便增多、咳嗽锐减、心悸腿肿见轻。续用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温补心、脾、肾三脏,扶阳利水。
处方:附子12g,茯苓30g,生姜10g,白芍10g,白术12g,桂枝6g,炙甘草10g,党参15g,泽泻15g,干姜6g。
服上方十余剂,小便自利,浮肿消退,心悸、胸闷等症已除,夜能平卧。
唯觉口渴,转方用“春泽汤”。
处方:党参15g,桂枝15g,茯苓30g,猪苓20g,泽泻20g,白术10g
从此而病愈。
按语:水为阴,其代谢过程必须经过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其中尤以肾气为关键。若肺失宣降,不能通条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合,不能化气行水,则可导致水湿内停而发为水气病。
而三脏之中,因“肾主水”,“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成病。
本案为脾肾阳衰阴盛,水气不化,水寒之邪由下而上,从内至外,由表及里,或上或下,浩浩乎泛滥成灾。
若水气上凌于心,则见心悸动、胸憋闷;水随少阴经上射于肺,则咳嗽、痰多、不能平卧;
水气上攻于胃,则呕吐食少;水饮上犯清窍,则头目眩晕;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畅。
治疗之法:一要温补肾阳,二须利其水邪。真武汤专功扶阳消阴,驱寒镇水。
方中附子辛热,下温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
生姜宣散,佐附子以助阳,是主水之中而又有散寒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术以健脾,是制水之中而有利于水外出之功。
本方对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续发心力衰竭的肢体浮肿、心悸、腹胀,都有可靠的疗效。
温经散寒止痛
用于阳虚外感风寒的方剂有麻黄附子细辛汤;
产后中风用竹叶汤;阳虚寒痹用桂枝附子汤。
房后伤风医案
王某,男,25岁。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挛而屈伸不利。针、药屡治不效。脉弦迟,舌苔水滑。
处方:桂枝18g,附子12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7枚
木瓜9g,独活6g。服药二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素问·风论》说: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脉弦迟而舌苔水滑,则阳气内虚。外来之风邪,必须从外解而去;阳气内虚,则必幕顾正虚。选用桂枝加附子汤外解风邪,内壮阳气。再加木瓜以利筋骨,加独活以散风气。此外,本方还常用来治疗老年人因阳气不足而感受寒邪,见证以脉沉而汗出恶风为主,可以起到温经扶阳,正邪兼顾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届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可见,漏汗的产生是由于发汗太过,阳气不能固摄津液,导致津液外泄。
桂枝加附子汤,不仅能够温补阳气,而且还能通过补阳而达到摄阴止汗的目的。临床上用来治疗顽固性的自汗证,每奏奇效。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临床用于回阳救逆、温中补火、温经散寒止痛。
刘渡舟老先生身为中医学家,临症经验丰富,其医案对提高临床水平有极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