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化名下连队当兵,一次枪械拆解暴露身份:要求继续留下当新兵
1958年,解放军徐州某部六连二排四班迎来了一位头发半白的“新兵”—— 杨绍起。
望着这位年纪比自己都要大的“新兵”,班长尹必辉显然有些不知所措。对于这样一位老人家,要怎么安排照顾呢?
然而这位杨绍起仿佛一眼便看穿了班长尹必辉的心思,他走上前去向班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笑着对他解释道:“虽然我的年纪比较大,但在之前我也当过一小段时间的兵,希望班长不用特意关照我。”
听到这话,尹必辉心里那颗悬着的心才落地,“既然是老战友了,那就好办得多!”随后便安排他和其他战士一同起居。
连队生活异常艰苦,但在之后的日子里,老兵杨绍起很快就融入了与六连四班的战士们之中。
他不但与战士们一同起居,还一同接受训练,虽然年龄很大,但是在训练期间,杨邵武一直都以最高的标准来严格进行。
即使是那些最为基础的行伍训练,他也没有丝毫马虎,严丝合缝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其认真的劲头儿,甚至很多年轻士兵都赶不上。
与此同时,班长尹必辉也发现,在杨绍起的身上似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过往,作为一个新兵,杨绍起的训练要从基本的大背包开始学起。
然而,杨绍起在这项任务上的表现却异常出色,几分钟便打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背包,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打背包的手法与早先八路军游击队一模一样!
尹必辉发现了他奇特的手法,虽然纳闷,但还是特地为他做了一遍新手发的示范,为他重新打了一遍背包。
看到这一幕,杨得志赞叹不已,不禁感慨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随后,他只打了一遍就打得十分完美,这尹必辉着实吃了一惊,对此赞叹不已。
杨绍起的种种举动,很快便引起了尹必辉的注意,慢慢地,他不禁怀疑起了这位“新兵”的真实身份。
将军下连队
尹必辉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位老人除了是“新兵”杨绍起以外,还有着一个隐秘的身份:他正是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国解放军开国上将,杨得志。
关于这位开国上将为何会以一个“新兵”的身份下到基层连队中,这件事情还要追溯到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面对全军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十分“新奇”的要求:“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
“一年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
因此在一个月后的9月20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之下,中央发布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
在这份规定当中明确写道:要求全军各级干部,除了年老体弱或者身患重病的人和科研人员以外,其余人务必在每年里抽出一个月的时间,下到基层的连队之中去,体验基层官兵的生活。
在此期间里,这些干部们,要切身处地地与战友们打成一片,做到“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下连队期满时,还要由所在的连队做出评定。
当这项规定下发到各部队以后,立马便引起了全军上下的积极响应,各大部队之中也迅速掀起了高级干部下连当兵的热潮。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活动中,许多高级将领带头参加,其中不乏一些从战场上走下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例如邓华上将、杨成武上将、许世友上将、陈再道上将、秦基伟中将、成钧中将等……
而在此次活动之中,杨得志是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军区司令员。
杨得志出生于1911年,十七岁便加入了红军,踏上了这段伟大的征程。
彼时的红军刚刚成立一年时间,是一支十分年轻的队伍,同时还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剿,没人知道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和这支年轻的队伍在未来会迎来怎么样的考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命运究竟是什么样的。
但杨得志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走到了最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到之后的抗美援朝乃至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最前线。
这位功勋卓著,早已功成名就上将,居然会愿意重走一遍“新兵”历程。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此时的杨得志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没有在经历普通士兵的生活了,而解放军部队也在此期间,经历了无数次装备轮换,训练方法更新。
此时的杨得志想要融入基层连队,那就只有一个方法,进行一场“突击”训练,适应新部队的生活。
为此,在杨得志下连之前的十几天时间之内,他就特地找来了自己的警卫员,利用自己为数不多的午睡和休息时间,展开“加练”。
在这段时间里,济南军区大楼的人们总会看见老将军忙碌的身影。
在八月的酷暑之下,他按照着最新的部队条令一遍遍不知疲倦地操练,即使刮风下雨,也丝毫没有终止。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完成“下连队”的计划,杨得志还专门召集了其他预备“下连队”的将军们,展开了一次研讨会议,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等到下到连队去以后,该怎么样保密身份,以便更好地融入。
最终,经过这几位将军商量以后,他们终于有了计划,首先为了让未来的“班长”大胆进行管理,他们都要为自己找一个化名,例如杨得志就选择了自己最早参军时候的名字,“杨绍起”,由于时间久远,这个名字几乎无人知晓。
其次下连队的地点上要选择那些远离原部队,条件更加艰苦的地方。
经过商量以后,杨得志选择了徐州,邓华则去了海防某哨卡,许世友奔赴了舟山群岛,陶勇上了“井冈山”号战舰。
一时之间,解放军各大将军都为自己找到了新的身份,从炮兵、坦克兵再到炊事兵、卫生兵,各种兵种应有尽有。
不过此次“下连队”活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这些首长们的警卫员了。
要知道,他们去的可不仅仅是温暖舒适的军营,其中甚至还有人要上“军舰”,下“工地”,这都是有潜在危险的!
因此就有人提出,要安排陪同人员保护首长们的安全,但这番好意几乎遭到了所有将军的拒绝,他们要的就是到每一个普通战士的身边。
所有将军都铆足了一口气,他们都想证明一件事:在指挥上万人作战的战场上,他们龙腾虎跃,在最为基层的连队之中,他们也能游刃有余!
身份暴露:一次意外的枪械拆解
来到二排四班以后,杨得志很快便融入了连队生活,不但跟上了普通战士的训练节奏,他还十分积极地参与打扫卫生,每天争着扫地、擦玻璃。
在开饭时,还要忙着给大家分菜、盛饭,直到最后一个战士吃上饭他才端起自己的碗。
杨得志是不服输的,在战士们眼中,他是新兵,但在他自己眼中,自己是这些战士的老前辈,老前辈不照顾后辈,难道要让后辈来照顾自己吗?
他的行为很快便引起了战士的钦佩,因此在一次午饭时,有战士了解到了这位老前辈来自湖南,为了照顾他的口味,有人特意在杨得志的桌子上多放了一盘辣椒炒肉丝。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杨得志当即拒绝了这番好意,坚决把菜倒回了菜盆里,之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坚持与战友们同吃同住。
不过,即使杨得志再怎么努力,他最终还是在一次拆解枪械中,“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一次,杨得志所在的六连二排展开了一次拆解枪械训练,连队向排里的士兵们下发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让他们以此进行拆解练习。
发到杨得志手中的是一支自动步枪,这支枪与杨得志之前参与作战时期所用过的武器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让杨得志一时摸不着头脑。
较之红军时代的武器,这把枪在原理和构造之上都要先进太多了,寻常士兵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几乎就可以放弃了,毕竟已经超出正常知识范围。
然而杨得志在拿到这把武器之后,却开始了主动进行尝试,凭借着以往采用拆解旧式冲锋枪的记忆,他希望用老方法来尝试拆解这把枪支,可结果都一一失败了,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拔不出那把枪梭。
看到眼前的一幕,旁边的战士立马上前耐心地向杨得志进行了讲解,并且还做出了一遍演示,这一番操作下来,杨得志恍然大悟,很快就掌握了这把枪的诀窍,看了一遍就立马学会了,当他第二遍尝试时就成功分解了枪支。
作为与枪炮打了多年交道的老兵,在了解枪械构造以后,杨得志上手十分之快,整个枪支拆解的过程行云流水,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和停顿,只用了短短数十秒钟的时间便完成了一套操作流程。
看到眼前这精彩的一幕,旁边的战士不由得目瞪口呆,纷纷鼓起了掌。
此时,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才发现,这位“新兵”的身份似乎并不如他所介绍得那么简单。
想要做到这种地步,必须要对枪械十分熟悉,而且从杨得志的拿枪的姿势还和拆解的流程来看,都显得十分老练,几乎可以称为是教科书级别的了。
如果只是“之前当过一小段时间的兵”,是根本无法做到这一切的。
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五同标兵”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只有一个,这位“新兵”至少有着几十年与枪械打交道的经历!
在回想起杨得志之前的种种行为,人们越发感觉到,这位“新兵”的身份不一般。又联想起了最近的“将军下连队”活动,开始纷纷猜测这位“新兵”究竟是哪位将军?
可在当时照片还是稀罕物,单靠猜,这些士兵们恐怕永远都猜不出来,因此始终没能讨论出来个结果。
看到战友们如此好奇,杨得志倒也没有继续隐瞒,在之后的一次全营大会上,杨得志公开向全体战士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这才真相大白。
在身份暴露以后,杨得志倒也没有在意,他表示要继续留在四班当一名普通士兵,直至完成自己的“下连队”计划。
可话虽如此,在知道了他的身份以后,身旁的战士们却坐不住了。他们怎么忍心让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将军继续受苦受累呢?
因此,为了照顾杨得志休息,他们在安排夜间岗哨时偷偷地把杨得志的哨位排在头班或末班,以便将军在晚上的时候能够睡个好觉,然而杨得志却很快地察觉出来。
他坦然面对战士,拒绝了这番好意。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依旧坚持按顺序轮班,经常半夜起来放哨,直至此次训练的结束。
此次训练结束以后,按照规定要由连队进行评价,考虑是否评杨得志为“五同标兵”,毫无结果意外,全连上百名战士一致同意。
就这样,杨得志也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位“五同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