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 | 努力,不代表你已经尽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耒阳溪夜行
张九龄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
1.诗中营造的意境具有__________特点,“不是别家愁”的“愁”具体内涵是__________。
2.请赏析本诗写景的艺术特色。
【答案】
1. 清幽 羁旅(漂泊)之愁
2.①选景典型,描绘山溪夜行的特定情景。
②重客观描绘,情景浑然一体、高度统一。
③简笔勾勒,白描景物,追求传神。
④诉诸视听触等感觉,多角度描写景物。
⑤以(猿)声衬静,烘托境幽情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境和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依据诗中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本诗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依据诗歌内容,以及小注“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可知“不是别家愁”的“愁”具体内涵是羁旅漂泊之愁。
2.本题考查写景的艺术特色。常见的写景艺术特色有: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另外,还包括写景手法的运用,如虚实,动静,正侧,视听,远近,白描细节等。
①选景典型,描绘山溪夜行的特定情景。在诗中,作者选取了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具有鲜明的特色。②重客观描绘,情景浑然一体、高度统一。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等意象的选用,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诗歌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③简笔勾勒,白描景物,追求传神。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④诉诸视听触等感觉,多角度描写景物。在诗中,“月明”“岭树”等是视觉描写,“风静”“溪声”“猿声”是听觉描写,多角度描写,丰富了描写内容。⑤以(猿)声衬静,烘托境幽情愁。整首诗读来,给人以清幽的感觉,诗中的明月、岚气、霜华,以及“缘源路转幽”都表明路途之静,尾联以“猿声”入诗,以声衬静,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