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呼吸让娃变丑,多数人错失预防期,矫治年龄别再错过!
9月7日推出“张口呼吸”主题科普
家长共鸣共情,留言区爆满
总的来讲留言有以下五类问题:
1、孩子是否该割扁桃体、腺样体?
答案可戳:发烧喉咙痛,扁桃体又“作妖”了!割不割?
2、两岁以内孩子睡觉张嘴怎么办?
3、孩子鼻炎很重怎么治?
答案可戳:孩子鼻子痒痒的,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缺维D,晒太阳就够了吗?
4、已经做了扁桃体/腺样体手术,还是睡觉张嘴怎么办?
5、已经腺样体面容了,还能救救吗?
答案今日揭晓
本期科普邀请到武汉儿童医院口腔科正畸专科邓卓峰副主任医师,将重点介绍口呼吸引起的颅颌面部畸形的预防与矫治。
邓卓峰,副主任医师,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儿童及青少年各种牙列不齐和颌面部畸形的矫治。
是口呼吸还是张口习惯?
当家长朋友发现孩子睡觉张着嘴巴的时候,千万别着急,首先需要判断一下,孩子是口呼吸,还是张口习惯。
口呼吸顾名思义就是用嘴巴来呼吸,可以用手放在孩子嘴唇边缘,感觉有气流进出,这就是口呼吸。
如果孩子口腔内没有气流进出,是正常用鼻子呼吸的,那么就可以放心了,只是张嘴习惯。
孩子如果是口呼吸,那么呼吸道一定有问题,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以及鼻炎等呼吸道问题。鼻呼吸会受阻,自然会形成口呼吸习惯。
这时需要前往耳鼻咽喉科就诊,借助影像学或鼻镜等检查手段,此外,睡眠监测是口呼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金标准。找清楚问题后就能进行相应治疗。耳鼻咽喉科治疗好之后,自然能用鼻子呼吸,那么口呼吸就减少了。
但家长们发现,孩子即使做了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或者孩子根本就没有口呼吸问题,依然会出现张口现象,这就是一种不良习惯——张口习惯。
虽然习惯改起来比较难,但形成张口习惯的原因和改善还是有法可循。
口呼吸引起面容改变重在预防
长时间的口呼吸,无论是病理性口呼吸还是习惯性口呼吸,对颅颌面正常生长发育均可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正畸学界已有较多研究。
口呼吸儿童上颌窄长、腭盖高拱、前牙浅覆HE并存在开HE倾向、牙列拥挤、切牙前突、面部呈垂直生长、下颌平面角增大、下颌体长度减小、下颌角增大、颏部后缩;同时发现骨性鼻咽长度小、舌咽最小矩小;相关分析还显示,口呼吸所占比例越大,这些症状越严重。
简而言之,除开遗传因素,口呼吸越久,脸越丑。
在武汉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8岁是孩子们产生腺样体面容后到口腔科就诊的高峰年龄,其中四分之三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口呼吸问题,家长们通常是在孩子换牙后突然发现“变丑了”,也就是孩子出现了腺样体面容显现,才匆匆到口腔科就诊,寻找改善面容的“良方”。
其实,与其在8-9岁的混合牙期进行口腔干预,不如在更小年龄进行预防。如果孩子在3-5岁时就出现口呼吸,应引起重视,及时到耳鼻咽喉科确定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口呼吸治疗正畸怎么做?
见多识广的家长一定关注过肌功能训练器,宣传的功效十分诱人,“功能强大的牙齿矫正方式”、“正牙利器”、“适用于3-15岁”、“避免拔牙”等,这个“神器”真的这么厉害吗?
口腔专家一致认为,夸大宣传已经产生误导。
肌功能训练器,并不是想用就能用,使用不当可能效果甚微。因此,听口腔科医生安排,针对适应症恰当选择治疗手段十分关键。
对“腺样体面容”,口腔科专家建议早干预,而万一错失了预防时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正畸门诊采取的治疗有所不同。
5—8岁:乳牙期及替牙早期的口腔环境变化较大,容易形成肌功能异常和不良习惯,继发的错颌畸形刚刚形成,是肌功能训练器进行预防性矫治的恰当时机。此期间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干预措施,例如:口腔前庭盾、肌功能训练器等简单的功能矫正器;也可采用肌功能训练,唇肌收缩-放松反复进行,使唇肌自然闭合,舌尖上顶硬腭前部使舌位恢复与硬软腭接触、封闭口腔通道。
9—11岁:替牙晚期患者错HE已较明显,需要阻断性矫治,肌功能训练器移动牙齿的作用较小,对错HE特别是骨性错HE的矫治效果并不明显
12—15岁:处于恒牙期,不良习惯持续时间更长,其形成的上牙弓狭窄、下颌后缩等畸形已经比较明显,需要进行综合矫治,包括扩大上颌牙弓,辅以肌功能训练,继之以全口固定矫治。此时仅使用肌功能训练器反而会延误治疗。
此外,要引起警惕的是,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在儿童中较常见,没有分清口呼吸的病因,贸然将肌功能训练器用于气道阻塞的口呼吸患者,可产生较大风险。
某宝上热销的“呼吸贴”对改善面容效果也微乎其微。
因此,专业人做专业事,家长们不必对商业广告宣传的“妙方”抱有希望。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就诊,请专业医生给出合适的定制方案才最靠谱。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搜索阅读下面这篇刊载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文章,也是干货满满。
审核:邓志宏 王琛
制作: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