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江永向光村:那古桥、流水、人家点缀的经典

【永州古村落】江永向光村:那古桥、流水、人家点缀的经典

陈瑜
向光村属江永潇浦镇,在绵延山峦怀抱的平畴中,是由“大跃进”时期的周家邦和小干山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寓意为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生活,而有此雅村名。
沿干净整洁的公路前行,很容易走进小干山村,也有古民居,有祠堂,只是觉得不够宏伟,经打听,向光村申报的国家级古村落不是这里,而是周家邦村。
随即折返,走村公所后部公路继续寻找,在三面环山的山脚窝里就是大片古村落,一条涧溪蜿蜒村中,古木摇曳溪旁,溪水清澈见底,鱼游浅戏,悠闲自在,两边店铺或私宅林立,鳞次栉比,古民居的倒影在水中荡漾。
横亘在溪水上有五座石桥,其中一座是卯榫结构,桥面采用大材料石块,结构简单、实用,没有任何粘合的材料,据说是宋代时期修建的石桥,历经上千年,依然牢固结实,尽管历遭洪水浸漫,却依然屹立。
还有一座是2墩3孔石桥,石墩由规则条石砌筑而成,典型的“分水金刚墙”,迎水面状如船头,即所谓的“锐前杀后”。《新唐书》对这种石墩有精辟的解释:“锐其前,厮杀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
另外几座,造型各异,都是青石条块,分别建于不同年代,都依然牢固如初。
跨过石桥,就是规模庞大的周氏门楼,前坪依水而成弧形,门楼硬山顶砖木结构,“八”字型设计,有门墩、两个立柱,屋檐配有莲花、八卦图文雕刻。
进入门楼,就是周氏宗祠,虽已破损,但风韵犹存,敦实厚重,条条巷道纵横交错,连接各家各户,每户都设有凸雕门庐,彩绘雕刻,中有吉祥门匾,有一户上有“充闾”门匾,据查,很有典故:1、光大门庭。《晋书·贾充传》:" 贾充 字 公闾 ……﹝父 逵 ﹞晚始生 充 ,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子孙类》:贺生子,云充闾之庆。2,用为贺人生子之词。宋 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乡第二雏。剩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麞书。宋 王千秋 《沁园春》词:"充闾庆有,青毡事业,丹凤才华。"金 元好问 《贺威卿徐弟得雄》诗:"利市金钱四座俱,阿卿新喜到充闾。"明 李东阳 《士常得男迭前韵奉贺》:"庆协充闾事不赊,嘉期先报及时瓜。"可见住户主人的见识和用意。
据村民告诉我,周家邦村都属周姓,与周敦颐理学文化有渊源,还有好几个门楼,都分布在涧溪两旁及周围,都是从主门楼分户而立,门楼规格相同,房屋建筑严格按照风水要求设计,“前有照,后有靠”,巷道房屋结构大体相同。
据村民介绍,周家邦村后的山叫迴龙山,曾经有座迴龙寺,寺前临崖陡峭,沿石阶而上,半山腰有亭,亭门有周兆林题“三笑门”。中为佛殿,前有钟鼓楼,后有观音阁,左为迴龙书院,右为禅院。古木修竹,林荫蔽日,寺宇宽阔,飞檐斗拱,气象非凡。有诗赞云:拾级迂回过半山,昔时殿阁见非凡。奈何好景成残梦,青嶂白云伴滴泉。清邑令周鹤有《迴龙寺》云:“寥廓招提上界尊,翠微岩畔扣禅閽。秋高绝礅闻仙籁,日落平芜见远村。金碧诸天青嶂合,腾罗一壑白云昏。披襟懒作穷探想,坐啸烟霞到石门。”五十年代初毁。
周家邦村西1公里许古道上建有“佳趣亭”,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十一年(1831)增修,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估计为清早期建。亭为砖木结构,前后亭名上镶嵌“奉旨旌表”。
周家邦村还有以神秘之处就是寨山,山上有寨门6扇,石块垒砌的古城墙约3公里。寨山山石突兀,寨墙高大厚实,登高远望风景秀丽。相传这里曾是一个古代军寨,一支军队常年驻扎此地操练,把守寨山。据说是明朝修建,至于何人所建,用途为何,尚不可考。
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氏先祖为周宏章,宏章父周如锡,唐贞观元年(627)登进士第,历任高州刺史、征南大元帅等职,后贬道州充军司马,生子十八,老四宏章居东江(今潇浦镇周家巷口),明朝分脉至周家邦,另有道县楼田周人迁至周家邦,周家邦村周氏族人共有八房。后辈中,被誉为"女书研究第一人"和"男学女书第一人"、曾编写中国第一部关于女书的字典:《女书字典》的周硕沂就出生在这个村里。
漫步在古村,浓浓的理学文化氛围,青山绿水,古桥人家,远山黛影,飞檐凌空,静谧的溪水被鸭子掀起涟漪,迈过石桥的轻盈似乎难以惊醒嬉闹水鸭的情趣,站立两旁的古树摇曳着树梢浅吟那唱不完的欢歌,一切都是静美,一切都是那么惬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