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宁远骆家村:雾云山下的佳丽,养在深宫人未识
有幸结缘骆立鸿先生,几次都邀请我前往骆家村,苦于没有机会,一直未能前行,适逢五一假期,呼朋唤友,走进美丽的宁远。骆立鸿先生在宁远东高速路口接我们,走宁嘉公路,十多分钟就来到了骆家村,下车,环望,震撼!造型精致、气势恢宏、保存完整的骆家大院门楼抢眼进入视野,像一个身着华贵服饰、体态优雅的达官显贵,四平八稳的端坐村中央,面带微笑地欢迎来客。葫芦宝顶,双龙含瑞,马跃腾飞,飞檐振翅,沉稳厚重,其气派在湘南一带难得一见。
门楼高大,两根木柱擎立,开一正两偏门,正门上方的门楣,凸雕精细、舒展盘曲的双龙,栩栩如生,高凸的龙头转身回望,其景欢愉,衬镂空雕刻花草,彰显祥和、安宁、富裕之境。跨过条石门槛,经过戏楼底层,摆放着曾经很多被损毁的旗杆石条块,成了村民休闲坐凳,条块上字迹都已模糊。上层就是高耸的戏楼,始建于清朝同治庚午年(1870),抬梁式全木结构,高12米,三进共深60米,戏台檐下横枋上有“八仙缘”、“双龙戏珠”、“蟠龙飞云”等精美木雕,屋脊有泥塑装饰,单檐硬山顶,封火山墙,上盖小青瓦,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两旁双层木结构阁楼,正中大坪,供族人看戏就坐,三进式结构,中厅为族人办大事宴会厅,后厅为供奉祖先的神台,布局合理,结构精巧,功能齐全,这就是公厅,供族人聚会、祭祀场所。
从公厅旁边侧门走出,就是条条青石板巷道,耸入云天的高墙,饰精致的彩绘,汇集所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穿行于此,心境无不清爽,踏在青石板上,眼前幻出当时大腹便便的老爷闲庭散步,小姐们飘逸如风,老人们步履蹒跚的影子,咚咚的脚步声留着回音,那份静谧之感荡涤着灵魂,那份安全悠然之感浸透着舒适与奢华。
在村书记、主任的引领下,漫步古村,就像走进迷宫,也不知穿越多少巷道,也不知道进了多少各自独立的居家院落,弄不明白三合院,四合院,和三合、四合组合两进两厅院落,双四合两进三厅四种形制的建筑意义,座座独立成栋,户户巷道相连,每一眼都是惊奇,每一份木雕、石雕都是惊叹!触摸着每一个物件的脉脉余温都是惊喜!
骆家村就在宁远冷水镇,坐东北朝西南,据族谱记载,骆家大院这一支脉最老的祖宗可以上溯到做过朝廷两千石俸禄的官员唐代的“良相公”,他的第十八代后裔骆绍境(号伯九),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从新田骆铭孙村迁至塘湾坊(即现今骆家村),与毛姓族人混居一个村庄,后因骆氏宗族逐渐壮大,毛氏宗族遂自愿搬出村庄,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古建筑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有木雕、石雕精美,灰塑逼真,形制大气的骆氏宗祠,有地域特色的商铺,有庄严肃重的老宗祠,有明代末期建制较小的一进三开间民居,有清代初期一进三合院式民居,还有清中、末繁荣时期由前三合、后四合组合形成的大户民居建筑形制。这些建筑虽处于不同年代,形制不一,但建筑风格及做法基本相同,这些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是研究湘南地区明、清代建筑发展演变的活化石。
祖先们历来重视耕读文化,至今保存有功能齐全的仰旨书屋,又叫“寻徵别墅”,是科举时代的私塾,是清代的先贤骆孟楷和他的几个子孙——时因、时勤、时翘和逢聘、逢徴,共同出资建造。是一座青砖黛瓦的三开间大堂屋,雕梁画栋,内设香案和孔、孟的神位。“仰旨”与“寻徵”,之意:一是“仰承朝廷的旨意”,必须重教兴学;二是古代的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徵”(zhǐ)是“宮、商、角、徵、羽”的五音之一,希望童子们,能够 “诗书礼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还有清朝道光二年修建的惜字塔,也是重视耕读的见证。骆家村先后出过禀生以上的族人100余名。当时的骆家大院,是远近闻名的耕读世家,被本县誉为“秀才之乡”,骆姓也成为宁远的四大家之一。
村内有一处青石围砌的水井,井深数尺,泉水汩汩清流,鱼游浅底,怡然自得,水温冬暖夏凉,暴雨连绵不溢,久旱不干涸,堪称神奇。
带着一份快意,走出古村回望,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雾云山,在阳光下浓上一层层绿油油的轻纱,特别靓丽,特别迷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怀抱着古村,呵护着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两条形似玉龙的小溪,源自大山,用清澈的泉水缓缓流过岁月,越过山沟,滋润着这里的村民,演绎出世世代代的神话故事……
在走遍永州保持如此完整、如此精妙绝伦的古建筑群实属罕见,却依然那么默默无闻,依然安静的坐卧在雾云山下,淡定而略显拘谨,极像养在深宫的佳丽,还无人敢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这里的村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日子,布满沧桑皱纹的老者,依然坐在不知多少代人坐过、那用屁股磨平字迹的旗杆石上讲述着不知多少祖辈流传下的故事,亦或荣耀,亦或兴奋,亦或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