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一个普通而有寇准诗文的岩洞:东安狮子岩
【讲述永州故事】一个普通而有寇准诗文的岩洞:东安狮子岩
在永州这片古老深厚的土地上,我不停的耕耘着哪怕是一点点的古迹,都将它一点点的呈现出来,尽管算不上气势恢宏,但就是这一点一点的挖掘,一点一点的积累,就能呈现永州古老而神奇的底蕴,就能感受永州底蕴的博大精深,也许印证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古韵,翻开许许多多零碎的一页页,就能装订成永州这本厚厚的书,也就成全了永州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符其实。
在东安县石期市镇郊湘江右岸上,有一座怪石嶙峋的石头山,山上古木森森,山中有一个洞,从山的对岸乌沙洲看这座山,活象一头雄狮张开血盆大口,虎视眈眈地蹲在河边。似乎是漂移于远古留下的赘物,又像是千年甚至万年一直沉睡、不问世事、与周边格格不入的雄狮,它无视风雨洗礼,不管世事沉沦,不顾民间恩怨,它就这样静静的躺着,无论记起,无论践踏,它依然睡着,不管不顾不问不理不睬,那血盆大口就是名闻遐迩的千古名胜狮子岩。清光绪《东安县志》载:狮子岩乃“驿路所经,有三洞,第一洞左有石如磬,第二洞右有石如碓,第三洞有穴如月,皆异境也。古有朱陵寺,宋谪相寇准有诗”。岩口右边的临渊绝壁上,有明万历年间东安县令朱应辰的题额:“狮子岩”。更为奇特是这岩上竟有宋寇准留下的赋诗《题山寺》:“寺在猿啼外,门开古润涯。山深微有径,树老半无枝。望远云长瞑,谈空日易移。恐朝金马去,还失白莲期。”在唐宋时期,山上有一古寺叫朱陵寺,后寺庙被毁。
寇准怎么会来到这里?唐宋时期南方山林地带气候湿热,有各种蚊虫、毒蛇、猛兽,这样的环境,是人们畏惧的地方,而这正是贬官的最佳选择,把他们贬谪到这蛮荒之地,一是惩罚,二来也有开化边远地区的用意。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处的永州、郴州一带,就成了首选。从当时的官道交通推测,北宋京城在开封,被贬京官从京城出发,陆路多沿今天的河南境内至湖北武汉,再过洞庭由湘江各支流转湖南各地。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身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后封莱国公的寇准被谗罢相,被贬到道州(今湖南道县)当刺史。沿湘江而行,途经此地,下船稍作休息,游历于此,即兴赋诗。自寇公以后,游人不绝于道,至今洞内还有古人题刻多处。
为什么这里命名“狮子岩”?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舜帝从东安的金凤山(今舜皇山)乘竹筏去了九嶷,他的坐骑雄狮见主人久久不归就去寻找。走到石期驿站天黑了,就歇在湘江边。大约半夜时分,对岸乌沙洲的羊群骚动起来,间或还有羊的哀鸣。雄狮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猛虎在叼羊。养羊人是一老汉,眼睁睁地看着老虎将羊叼去。雄狮观察了几夜,夜夜都有虎来。眼看着老汉的羊群一天天减少,雄狮就大吼一声,跃跃欲出,老虎吓坏了,再也没敢来。第八天清晨,雄狮正想继续赶路,九嶷那边传来舜帝已崩的噩耗,雄狮觉得再去已没什么意思,不如留在这里为百姓护羊。久而久之,就化成石头山。于是就有狮子岭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