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302】孩子的天性(图:北京路、洙河客厅夜景)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琐事杂记 


《三家经》开头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曾经好像也有相反的论调,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性。至于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我搞不清楚,我今天想说的,是关于孩子的天性,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天性。
在我们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很小的时候,尤其是能自由活动之后,一般都特别好动,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特别好奇,什么东西都想去看一看、碰一碰,会说话了以后还会不断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家长呢?有些家长常常会告诉孩子:“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个危险!”“你怎么那么多为什么?”
在产芝书院,宫老师曾经说起过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孩子进了书院之后就会很好奇,主动地拿起书去翻看,或者问这问那;有的孩子则什么也不动,有的甚至连进也不愿意进。
家长呢?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翻看书院里的书,会“善意”地“提醒”孩子:“不要乱翻别人的东西!”这话对不对?似乎对,别人的东西是不能乱翻;但是又不对,孩子看书,既使是漫无目的地翻动,只要不是乱丢乱放弄得乱七八糟,应该都不算乱翻。
有的家长会轻轻地拿起书细细品读,看到孩子翻看图书则会大加赞赏,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爱上看书;有的家长自己不看,会要求孩子去翻看,他们的孩子往往也不会去看,即使“被逼无奈”去看,也是心不在焉,根本静不下心、读不进去。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天性来自哪里?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天性?很显然,孩子的很多天性,应该都是潜移默化地从父母的身上“继承”来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一般来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长大了也会是是相同的品性。所以说,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就要努力去成为这样的人。
前几天,路遇一位年轻的母亲,骑电动车载着孩子闯红灯,交警提醒她要注意安全,不能闯红灯,她说:“没事!”说着,她就要走。交警说:“你这不是在教给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吗?”“不用你管!”然后扬长而去!
有些孩子的天性或许是好的,但是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是会被感染、发生转变的。所以,对待孩子的天性,好的,一定要积极保护,让他们不断坚持,继续保持;不好的,则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最重要的是身教,引导、帮助孩子们转变,这样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好,这样的家庭才会越来越顺!

北京路

北京路与南京路交叉路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