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草竟然极大影响了中国历史,汉武帝费好大劲才弄到!
史书谁都有资格上吗?
皇帝当然得上,皇后也可以上,但更多的嫔妃,就没得机会上;流芳百世的大忠臣可以上,遗臭万年的大奸臣也可以上;那些没了下面脑子里满是金钱权力祸害国家的大太监,也可以上……但一般的官吏,没得机会上,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却有一种草,竟然在《史记》《汉书》里出现了很多次,它为何那么重要?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它就是苜蓿。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说到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带回了很多汉朝原来不出产的植物,葡萄啊、石榴啊、黄瓜啊……另一个,就是苜蓿了。
苜蓿是种饲料。
饲料有什么好讲的呢?
如果只是鸡啊鸭啊猪啊之类普通动物的饲料,那真是没什么好讲的。
但,它是马最喜欢吃的饲料。
俗话不是说吗?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行的。想要马儿长得壮,跑得快,就必须给它吃好料。
马对汉朝有多重要?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他老人家与匈奴干架,被围在白登,进不得,退不得,差点就被冒顿单于一锅端了。若非陈平使出“美人计”,说要送大汉美女给单于,会分了阏氏的专宠,吓得单于的老婆吹起了枕边风,说动单于开了道口子,刘邦说不定就此有去无回了。
然而——如果他当时骑着比匈奴马跑得更快的马,会不会还受这耻辱呢?
正因如此,汉武帝对良马的期盼,一直在他胸中翻腾不已。
他派张骞通西域,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找到传说中的天马。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尽艰辛的张骞在出发十三年后,带回了好消息,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 耆目宿”。
原来,大宛国有《三国演义》里名动中原的汗血宝马,是天马的后代,最喜欢吃苜蓿。
既如此,汉武帝当然想买些马充实战备。
于是,派出使者,带着金马等财宝到大宛国,想以金马换宝马。哪里晓得,大宛王“以汉绝远,大兵不能至,爱其宝马不肯与”。
汉使怒了,把带去的金马砸碎,想给大宛王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尝尝大汉使者的脾气。大宛王也不是吃素的,想个办法把汉使及其随从都杀了。
消息传回大汉,武帝天威震怒,派李广利带兵十余万伐大宛。最终,大宛王被大臣杀死,首级送给李将军,“献马三千匹,汉军乃还”。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于大宛人怎么想,汉武帝或许认为,能沐浴在我大汉的阳光之下,是你们的福气!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战固然给了大宛教训,更重要的,却是得了三千匹良马。
后继的大宛王最终臣服汉朝,派子为人质,“岁献天马二匹”。
而汉朝使者相望于道,“抵宛西诸国求奇物……采蒲陶、目宿种归”。
有了好马,有了好料,汉武帝心中就踏实多了。
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葡萄、苜蓿成了宫廷观赏品种,向不断过来朝贡、贸易的外国使者,展示着大汉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