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合镇的由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云合镇,地处金堂、简阳、乐至三(市)县交界处,距成都第二机场38公里,有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出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镇,1949年为云合乡,1958年为云合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双流乡并入置云合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云合镇,宛如镶嵌在资水河畔的一颗明珠。这里为何叫做云合镇呢?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县志档案,走访云合镇的文化名人,探望耄耋之年的长者,得知了云合的由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云合镇地处成都之东,与乐至相邻、与简阳接壤,是川中进入成都的要冲。悠悠的资水河从中江县一路悠然流入云合镇,到此,河床变得宽阔,河水悠悠,碧波荡漾。一路坦然经简阳汇入沱江。据老人们说,从云合镇到沱江入口的水深面阔的水面上,曾经是中小船只的理想航道,从省内外运往成都府的物资从这里上岸,由挑夫马班搬运至成都。而云合镇丰富的物产,特别是当年生产的井盐,由此下船运往川南及远方。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广地区、江西和福建入川的百姓经简阳和金堂土桥镇进入云合。各路客商都云聚在这个金堂东南部唯一的码头,或客居、或经商,不愿再往成都府赶的人,见此地风水好,便定居于此。在如今的云合镇上游的新桥湾形成了集市,后来在下游的开阔地带新修一座桥,集市下迁,市场日显繁华之象,当地乡民顺口就称它新桥场。久而久之,新桥场云聚的人多了起来,他们颠沛流离,一路打拼,日子安顿下来后便有了强烈的思乡情结。于是在小小的云合镇,建起了江西馆、关圣宫、南华宫、牛王庙等供各路族人聚会、祭祀的会馆。如今,镇上依然留有这些会馆的旧址,现在的云合中学就是江西馆的旧址。有的会馆日久破败,片瓦无存,便成了地名。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据民国《金堂县续志.物产》记载:“治东通海井,距白塔寺里余,有地名‘盐地’。明洪武暨嘉靖中,通海井盐课司,大使、副使其姓名、职司均详载旧志。则通海井之为昔日大盐场,却有可证已。”
如今的云合镇白塔村就是通海井。“通海井明代以前即为大盐场,采之断碑残碣,均称明于其处设盐课司衙署。今有地名‘衙湾’,即衙署故址。其井系石砌成,每石一圈,厚约四尺,径约三四尺,愈下,井愈宽大,即就外面观之,与简井、贡井之类以筒汲水者迥异。相传逆献(张献忠,著者)乱蜀后,人民稀少,其井始湮塞。又通海井纵横二十里内,古井遗迹可证者,凡百三十余处。利弃于地,几及三百年矣。”“衙湾”这个地名现在仍是当地老百姓对白塔村十六组的称谓。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通海井盛产的井盐,除了供应本地人外,大量的井盐需要外运。北经又新、竹篙运往金堂及成都。南经挑夫十几里的辛劳搬运,到达云合场。在回龙码头堆积如山,供各路客商谈价,购买。最后经资水河船运致川中地区。小小的云合场,商家云集,商贸繁荣。茶馆酒店客满为患,白昼商贸繁忙,夜里灯红酒绿。场镇上的名流和商贾都云集在回龙码头边的一个云水茶馆,既谈生意,又谈国是,天南海北,各领风骚。大舞台上的川剧座唱,更让有头有面人的人出尽风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最早入川的肖氏长者和胡氏长者邀约商贾名流喝茶聊天。茶客们手捧盖碗茶,悠闲品茗,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高谈阔论。突然,肖氏长者说:“各位客官,现在这里云聚了这么多的客商,新桥场这个名字不能够完全表现这里的景象,大家出出主意,给这里取个名字如何?”此话一出,很多人都面面相觑,难以作答。大家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茶馆走来一位书生模样的人,他背着褡裢子,手里还拿着一本破旧的书。“老板,来碗茶!”店小二紧忙迎上去,“客官,请坐,马上泡茶!”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位书生身上。有人说:“我们虽然是商人,也是这里的名流,但是文化都不高,要不叫书生取个名字,如何?”大家欣然赞同。书生也不客气,一个叩手礼后,慢悠悠的说到:“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又有这么多的外来人口聚在这里,和谐相处,一起发财。我读过一本书,书里有句诗,可以表达此意。”这时,书生卖起了关子,端起盖碗茶,慢慢品了起来。几位长者着急起来:“客官,请道来,如果你说得对,这里以后就叫你说的名字。”一位很有钱的商人,叫随从给书生奉上一个翘宝银子,书生婉拒。书生翻开书页,说到:“古诗里有句话叫做:龙归沧海云犹合,我看这里商贸繁荣,云聚了这么多客商,大家都非常友善,和睦相处。把这里叫做‘云合’,有云作之合,风调雨顺之意,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大家稍作思考,马上就鼓起掌来。肖氏长者说:“云合这个名字好,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云聚在这里,大家又非常和谐,睦邻友好。正和此地的景象。以后,我们就叫这里为云合吧!”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午了,大家一起来到聚仙楼,举杯畅饮,以示庆贺。
资水悠悠东流去,岁月沧桑云犹合。笔者查阅金堂县志1994年版,记载有“龙归沧海云犹合”的诗句,究竟这句诗出自哪个诗人,哪个年代,无法考证,也许是哪位书生自创的吧!但汉扬雄《解嘲》中:“天下之士,雷动云合。”也有云合的说法。从此云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文|刘元兵 编辑|王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