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卞说说——会钓鱼、会撒网、还要会养鱼并懂得生态

基于阅读命题的设计需要指向训练孩子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作出评价的综合考虑,设计了6题《读不完的大书》阅读设计。见:随卞说说——读懂的过程是怎样的?(阅读题设计)。并抽测了几位孩子,根据孩子实际答题情况反思阅读题设计问题,以及孩子在不同层级的阅读能力情况分析。

如下图:

命题设计反思及答题问题分析:

1、关于信息提取。

设计的第一题,提醒了阅读“第一自然段”,只有一位孩子填写了完整正确的答案,这令人意外。从提取信息的角度看,作答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解。文章中省略号后的“世界万物”包含了前面所例举的内容,只需要填入(或者抄录)即可。回答“动物、植物、果树”的孩子,应该是没有读懂题目要求第一段,这涉及到答题策略问题,需要强调并训练。但是,孩子的问题到底是阅读习惯还是阅读思维问题,或者说是三年级儿童阅读问题,需要时间核验。

从命题设计来看,设计指向了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也考察孩子细致阅读第一段内容的能力,是信息的直接提取。当然还要基于理解的直接提取,更要基于问题阅读的答题。否则就会造成如“动物、植物、果树”的随意答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明确清晰的问题要求,以便以儿童执行阅读。

设计的第二题,是基于理解后提取信息。从孩子的答题情况来看,明显优于第一题。我认为的原因是孩子从低年级上来,答案唯一的选择题比较善于回答,孩子做这样的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优势”。再从设计上看,因为答案比较唯一(这也是第三题答案正确率较高的原因),孩子就容易做对。设计这样的题型来检验孩子提取信息能力,尚不够完美。可以考虑设计高一层次的,需要孩子根据阅读文本提供信息而解释的设计。

在阅读题设计上,要避免设计问题问得的不清晰弊病,由问题造成反应孩子阅读素养水平不真实的情况,一定要努力避免。在阅读答题的教学上,要找准儿童阅读问题的习惯和思维,避免问题理解的偏差,落实读问题的素养(这也是一生的能力)。第三题的提取信息和第二题,任选一题就可以,提取信息的能力评价问题要优于第二题的设计。

2、关于形成解释。

孩子对文本的作用理解,严重低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文以载道历来就是文章的功能,文章作为功能性作用以及交际作用的载体,被阅读题设计者和答题者所忽略。因此,到底为什么“读不完”,所需要孩子作出的解释,是基于内容还是基于文章的作用呢?

一个孩子对大书的解释,指向了阅读者,指向了“人”,另外4个孩子是以文答问地作出解释。当然,从设计上来看,这样的题目是不是有利于检验和评价儿童阅读能力,必定有争议,从答题信息来看,ABC 项都可以作解释,都是文本内容,这个时候作出的解释,需要站在文章的高度来看。设计让孩子站在阅读者有阅读收获的角度看,D的设计还是发展了孩子对文章意义的理解。

这样的设计,对于孩子是一次考研,也是阅读意识的革新,如果阅读需要基于思辨判断在、来作出解释,孩子的语文能力就会有一定的提升。(当然,这一题的设计是否指向了这个高度,还要商讨验证。)

3、关于整体感知。

三年级孩子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最为薄弱的,这是三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决定的。统筹视野和整体感知,是最需要训练的内容,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全文,到高年级后,还需要实现课标“理解大意”的要求,因为第二学段儿童特征,运用思维导图是比较合适的办法。给予整体感知的支架,完成整体内容的体会理解,以免孩子“理解偏差”的具体问题。

从题型设计来看,思维导图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办法。借助思维导图,设计要更加清晰层次,便于孩子答题。如果不是设计思维导图,可以适当作一些提示,如: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中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一起找一找吧!这样就可以避免思维导图中,只是为了填满格子而编造答案的弊病。

4、关于作出评价。

如果具备了把握全文的能力,孩子对“另一种境界”的理解便会容易得多。孩子知道“超凡脱俗”的答案,但是对超凡脱俗的理解是不足的。要对另一种境界作出评价,除了理解字词意思外,还需要结合文章来解答。小鱼和棕榈叶影子相映成趣的境界与棕榈树叶子的超凡脱俗境界相比较,有了优雅与活泼的不同味道。小鱼的动与叶子的静相映成趣,另一种境界便是孩子在最喜欢的环境下玩耍。要理解这样的境界是不易的,作为孩子的阅读评价可以提升孩子的整体思维,落实表达的能力。

毕竟,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只要说清楚自己的正确理解就可以。而问题并不在于答案,而是促进了孩子返回文章,深度阅读,思维参与,清晰表达的语文能力。这是最重要的。

语文阅读题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并站在被考察者的角度而设计,否则就是无意义的评价。要在阅读题中培养儿童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要考虑基于理解的提取,这必须从被考察者的阅读能力和年龄特征出发。从阅读中信息所作出的解释,要符合文意,符合主流的核心价值观,以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准确发展语文基础能力。同时,更需要训练和培养孩子高阶阅读思维,基于文章信息的判断和评价,需要从对文章内容的判断,也要考虑读者的评价。最后是把握全文的能力,也是深度阅读的基础,要借助更合适的支架帮助孩子梳理,

对于阅读题的设计者,需要做到一是问题的清晰。二是要给予支架。三是能够符合儿童认知的判断。四是要让被评价者能够基于文章内容来评价(针对不同年龄认知,还可以适当联系生活)。从本次设计阅读评价来看,还存在需要指向扎实基础的落实,思维发展的梯度,评价中的阅读思维参与等考虑。阅读命题,是对读者的价值观引导,这样的引导应基于扎实基础的落实,阅读过程的思维呈现,“阅读问题”的阅读习惯技巧方法渗透,还更应该在于读与写中间的思维形成,这是重要的语文素养。

总之,阅读就是学习语文的火种。阅读评价,是点燃火种,制作长久燃烧的火把的设计,老师要有点燃的火以及促进火长久燃烧的能力;而对于阅读者,则需要会钓鱼(提取信息),会撒网(把握整体),会养鱼(基于文章的解释理解),会懂生态(基于思维的评价)的语文能力。

虽然,两者似乎水火不容

但是,在相爱相杀中,孩子的阅读素养才会更好!

随卞抛砖,期待引玉。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学在嵊州

教在嵊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