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小林:家乡有棵美香樟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作者简介
李小林,笔名明月照酒,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英山县优秀教师,喜爱写作,在各级各类报刊、阅读平台发表文章(含诗歌)200多篇(首);在三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先后创办了涟漪、烛光、甘棠雨三个文学社,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受到了一致好评。
李小林
英山羊角尖下、九曲河畔的孔坊中学内,有一棵大樟树, 树高千尺,枝叶繁茂,千百年来,历经了风风雨雨,它依然葱郁高大,成了代代孔坊人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冬天,大地还未苏醒过来的时候,她就张开温暖的双臂,日夜拥抱着金盆大地;春天一到,它抽出点点嫩芽,把淡淡的绿色铺向金盆地蔚蓝的天;百花凋零的时候,她悄悄从细小的花蕊间吐出缕缕芬芳,微风拂过,袅袅清香,吸引着数不清的白鹭。
大樟树,是白鹭的天堂。
每到春末夏初,这些白鹭像约定了一般,越过千山万水,聚集到这里,它们把这大樟树当做了一种生命的皈依。一落脚,就开始备料筑巢,几天辛苦的忙碌,巢搭建好了,它们就安心地生儿育女。为了繁衍后代,它们都做了详细的分工,有的一心看家护院,有的早出晚归。闲时,它们或依偎在大樟树绿色的怀抱,或站立枝头,拍打着翅膀,用它们独特的语言呼朋唤友,用它们独特的感受品味四季。
大樟树,是红色的经典。
听老人讲,这棵大樟树是生长在原陈氏祠堂的大门外,世世代代受到大姓护佑,才得以生生不息。在大革命时期,它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英山县志》记载,一九三七年,在大别山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红军医院就临时建在这棵大樟树下,作为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后方医院,鄂豫皖三省的受伤战士都送到这里接受治疗,在大树下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重返战场。有时,前方战士伤势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医治,战士们在抬着伤员翻山越岭的时候,就以这棵高耸的大樟树作为行进的坐标,这树就成了一棵生命树,让革命的薪火生生不息。一九四七年八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候,这里就成了他们的战地医疗所,刘伯承司令员的一匹战马就系在这棵大樟树下,在粮草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他的战马靠啃食这棵大樟树的树皮才抖擞精神驰骋疆场。至今,这棵树底部还留有那匹战马亲吻的痕迹。
大樟树,是历史的见证。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樟树下的陈氏祠堂就变成了一所小学,从此,早起三更,梦别星辰,大樟树也深受知识的熏陶,像一个智慧的长者屹立在小学门外。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中,为完成不切实际的钢铁生产指标,家乡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后来到了无树可砍的时候,有的人动了歪心思,他们想放倒这棵大树,成就其炼铁的狂妄。有一天早上,学生们正在教室朝读的时候,一帮人带着斧头镰刀和绳索,气势汹汹的来到了大樟树下,危急之时,老校长李明雁敲响了紧急集合的铃,几百名学生闻声冲出教室,他们手拉着手,团团围住了大樟树,那帮人看到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才悻悻而去。今天,仰望大樟树,老人们都会记起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大樟树,是感恩的音符。
一九八七年,英山撤乡并镇以后,在陈氏祠堂的旧址上建成了现在的孔坊中学,一九九八年普九验收以后,孔坊中学得到了各界支持,它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质量也一天天提高,一批批学子从大樟树出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但走得再远,他们也不会忘记日夜陪伴他们成长的大樟树,二0一九年七月,毕业二十年的九九届同学相约来到大樟树下拍照留念,有的拉起手围住大樟树,有的轻轻抚摸着树干,有的侧耳倾听,有的抬头仰望。看到大樟树挂满了枯枝枯叶,他们当即为保护大樟树发起了捐款倡议,倡议一发出,现场就有八十多人响应。不多时,九三届的来了,八九届的来了,九一届的也来了……
今天,漫步大樟树下,那朗朗书声如春风拂面,那重新舒展的枝叶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送来清凉的慰藉。扎根于沃土,枝繁叶茂的时候,这片片绿荫,不也是它感恩大地的音符?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链接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