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黄桑为什么叫“黄桑”?

《绥宁黄桑为什么叫“黄桑”?》

首先得说明一下,“黄桑”之名是黄桑坪的简称,如原“黄桑乡”名称的全称为“黄桑坪苗族乡”,2015年并入了寨市苗族侗族乡。

黄桑坪一名的来历,与历史上明清王朝设在绥宁大地上,用来弹压少数民族地区营保哨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黄桑坪之名最早出现在绥宁县的地方志中是在清雍正六年(1728)。据清同治版县志记载:雍正二年(1724),以姚景崇为首的全县士绅第三次联名上书,强烈要求绥宁知县周正向上司请求设立绥宁营。经层层请示,雍正五年四月初三日,兵部议“绥宁地方,苗瑶杂处,应于黄桑坪设营弹压。”经皇帝批示,雍正六年(1728)初,正式增设绥宁营,营署驻黄桑坪(今原黄桑坪苗族乡政府所在地),设游击1员、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4员、外委千总1员、外委把总2员兵丁304名(乾隆初年增至580名),分驻耑城、临口、县城(今赛市苗族乡政府所在地)、长安、锡坡、竿子隘、枫门岭、门楼、凉伞坡、镇彝、都里11汛,受镇竿道(即今凤凰县竿子坪镇,时名为移辰沅靖道)节制。

在此之前的地方志中,黄桑坪的名字是江口,又称上冒江口。据明太祖洪武九年所修《靖州志》之“属乡”载,绥宁共设2乡9峒2图,其中9峒2图属少数民族居地,原黄桑坪苗族乡与2015年合并前的寨市苗族侗族乡(包括八十年代的原联丰苗族侗族乡)属莳竹峒。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开始,绥宁及周边地氏先后发生了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蒙能与李天保起义(1436)、湘桂黔少数民族的重新起义(1466)、李再万起义(1501)、黄吉起义(1506)。到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为了加强对绥宁县少数民族地区的防守,始设黄石堡(今县城长铺镇及周边)、关峡堡(今关峡)等处哨堡。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十日,青坡司(原住地在今枫木团学校,时已迁至今武阳镇)巡检余宝赴县衙祭祀孔子生日,归途中在磨石岭的庵寺门处,被人劫去行装,夺走印信,新上任的知县高应冕带领兵马和捕快搜山十余天,无功而返。翌年,高应冕以防备苗瑶造反为借口,在绥宁设立三堡,蓝溪堡(今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与关峡苗族乡交界的磨石岭)、江口堡(地址位原黄桑坪苗族乡政府大院)、多龙堡(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原多龙村,今并入天堂村),拨黎平、靖州轮流分戍。江口堡堡址就是后来的黄桑营署址,即原黄桑坪苗族乡政府办公大院。

时绥宁有两个江口之名,即芙蓉江口和上冒江口。据同治版绥宁县治记载: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由直隶靖州拨千总两员,把总4员,兵丁210名,分防绥宁长安(后划城步苗族自治县管辖)、芙蓉江口、流源(两地后划通道侗族自治县管辖)、锡坡、上冒江口(今黄桑坪)、黄石、关峡、地林、蓝溪、多龙10处堡哨。县城为防范少数民族反抗,从这年开始,改以前的官军轮流分戍为长期驻守。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先前设江口堡指的是今黄桑坪,后来另一个江口也设了堡,为了区分地名,才有芙蓉江口和冒上江口的区别。从两个堡的地名来看,前面的地名是相当多个村的大名称,江口是小地名。从此可以看出,古时江口上面还有一个大地名,应该叫“冒上”,此名疑为苗瑶语的记音字。据当地民间流传,明末清初进,黄桑苗瑶杂居人口达三万人以上,至今在黄桑各村的山中依然看到大片古苗瑶居民村落的遗址。

前面说的是绥宁县地方志上的记载,现在到黄桑当地问问老人,看他们之中有没有先人留下的一些说法。一访问,黄桑民间果然流传有黄桑坪来历。

据黄桑籍司法局退休干部龙宪清介绍,黄桑老一辈的人在乡政府机关未建之前,也就是解放以前,当地都称后来的乡政府办公所在地为大老爷衙门。这也是符合史实的。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朝廷将城步、绥宁二县由宝庆理瑶同知分出,分令靖州判管理,责令黄桑坪之绥宁营之中军守备兼管苗瑶事务。看到绥宁营之中军守备在涉及到苗瑶事务,这方面的权力大于县城在市(绥宁县城当时称在市,而不是现在的寨市)知县权力,也足见当时黄桑坪苗瑶人口之盛。当地老百姓说,城步与绥宁的县太爷在一些事务上经常到黄桑来请示大老爷(中军守备),这也不是妄言。

龙宪清老人还介绍说,黄桑村到现在还有江口这个小地名。至于绥宁营署所在地,其所在的小山峁上有一个巨大的桑树,到了秋天的时候,桑树叶子一树金黄,特漂亮。黄桑坪的名字就是来源于此。至于这个名字是当地老百姓约定俗成给取的,还是官军给取的,就无从知晓了。只不过,既然有“大老爷衙门”在此地,即便原来是一个小地名,官衙所在地的地名也就出名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地方的代名词。比如怀化,原为一个2000来人小镇,后来黔阳公署搬到了这里,如今怀化名字不仅比黔阳的名字响亮得多了,现在作为曾经的县名,黔阳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历史地名,现实已不复存在了。

最后来说说绥宁民间的“坪”字。坪字在字典里一般指平坦地方的意思。而在绥宁有民间有句老话:某某坪而不平。如,高坪不平。高坪在关峡苗族乡的枫木岭下的高山之中。又如,芷坪不平。芷坪是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一个行政村。说起芷坪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新化移民来到绥宁,分到了党坪公社,再分到村去的时候,移民们看到“芷坪”这个名字,都认为芷坪是一个平坦好地方,不用受翻山越岭之苦,移民都争着去芷坪,结果到了那里,芷坪哪里是想象中的坪坦之地,从巫水河岸到马嘴界,高差之大,有五六百米,各个生产队农户与水田就散布在陡坡山间。分到那里的移民大呼上了“坪”字的当,后悔不迭。其实按绥宁古时的习俗,“坪”地确实不平,住在山里的人,只要大山里有一些局部的平地,能开垦水田出来耕种,他们就满足了,就自豪地称“坪”。从整个原黄桑坪苗族乡来说,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地方确实不是平地,从黄桑坪小地名来说,当时绥宁营署建在小山峁上,小山峁有一小块平地,所以称“坪”,而那小一小块平地长了一棵大桑树,秋天到来的时候,一树漂亮的黄叶,故称此地为黄桑坪。由此可以推断,黄桑坪之名应为当地苗瑶人所取。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