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登上泰山
作者:袁海善 编辑:伦智英
一九八七年的盛夏,借公出机会,我第一次登上了被世人称之为“五岳之尊”的东岳一一泰山。
这次登泰山,是名符其实地“登”泰山。全程完全是凭两只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六千三百三十一级石阶,攀上了海拨一千五百三十二点七米的泰山主峰一一玉皇顶。
这次公出是与矿保健食堂管理员老付一起,去山东办理矿“招弟”手续的。行程至泰安市,下午四时许办完了住店手续,我便约老付出门随便走走。这时,太阳西下,已不是那么暑气逼人了。
老付是一个比我年长几岁,喜静不喜动,又很喜欢喝酒的人。一路上,他像一个被押送的俘虏,垂头丧气地跟我一起随便走着。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天外村泰山山门。山脚下一巨石上镌刻着“泰山”两个饱满雄劲的朱红大字,像两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心紧紧地抓住了。
早就听说有句老话,“泰山归来不看山”,可见泰山非同凡响。这时,身边有几位游客对话说,“现在正是上山的最佳时机,在山上住一宿,明早看日出,再从东路下山,东西两路的主要景点便大致看全了”。
在我的极力劝说下,老付最终还是很不情愿地勉强与我一起,从西路开始了登山之旅。
游览了普照寺与冯玉祥墓两个景点,前行不远,便传来“轰隆隆”的磅礴涛声。随着脚步加快,涛声越来越大,震耳欲聋。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长江一去不回头”的宏伟气势。
穿过一片松林,眼前便呈现出一处绝佳胜景。百余丈悬崖峭壁上,一宽约十数米瀑布咆哮如雷,“轰隆隆”以雷霆万钧之势直砸崖下石坑,形成深不见底的一汪黑潭,故称黑龙潭。深潭溅起的水花犹如喷珠溅玉,凉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
黑龙潭四周,有千年古松翠柏环绕,为游客洒下了一地绿荫。不远处又有古色古香的西溪亭,云水亭及长寿桥,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使游客如置身于人间仙境。
长寿桥下,涧底平缓,溪水涌着层层浪花悠然流过,又骤然纵身一跃,直落万丈绝壁,犹如一匹银色缎带飘然而下。轰然涛声回荡在群山深壑之中,使人不禁想起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
一路走过黑龙潭,扇子崖,傲徕峰等几处景点,路便越来越陡。时间虽已近下午五时,山上的太阳依然明晃晃的掛得很高,像一盆熊熊炭火烘烤着游客。这时,我和老付早已汗流浃背了。
曾经在画报上见过“泰山挑夫”的伟岸形象。大特写彩照逼真地反映出他们那独有的,令人震撼的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面前亲眼见到的“泰山挑夫”,与画报上的“泰山挑夫"相比,更显伟岸如山,更令人肃然起敬。
与我们擦身而过的五六位泰山挑夫,各挑着约一百多斤的重担,如沙漠中负重的骆驼,正在陡峭的山路上跋涉着。他们仅穿一件短裤,打着赤脚,全身呈紫红色。身子骨虽算不上强壮,但胸部,胳膊,肩膀上仍有突出的肌肉块,如刀雕斧凿。尤其是脖子后的肌肉更为突出,犹如一峰高耸着的驼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五个脚趾都分得很开,像古树老根,牢牢地抓紧脚下的石板路。
汗水,似无数条蚯蚓,从他们身上不停地向下蠕动着,汇聚成铜钱大的汗珠滚落在烫脚的石板路上。瞬间,就被石板烘干。在他们走过的路上,随风飘过一股汗水的酸味儿。
曾听人说过一句很浪漫的话,“泰山挑夫也是泰山一景”。但我无论如何却不敢把“泰山挑夫”当作“一景”去欣赏,去品味。也无法将泰山挑夫与绿树红花,青山碧水等美景相联系。
过了云步桥,便远远看见好客的“五大夫松”,在习习晚风中正向我们招手致意。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松树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为“五大夫松”。明万历年间,古松遭雷击毁。清雍正年间重修泰山,补栽五棵松树,现存两棵,虬枝盘曲,古拙苍劲,自古被誉为“泰山挺秀”,为 泰安古八景之一。
“五大夫松”以西不远处的一片苍翠的迎客松林,妩媚多姿,如诗如画。一棵棵迎客松虬枝下伸,如弯腰招手,毕恭毕敬地迎接游客,故被人们称之为迎客松,并早已成为泰山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我喜欢迎客松,喜欢它婀娜妩媚的身姿,喜欢它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更喜欢它扎根岩层,不畏贫瘠的抗争精神。但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五味杂陈,浮想联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许多棵迎客松的树枝上,先大后小依次压满了一排排石头。树梢处又掉掛着一块大石头更显沉重。人们试图用重力压迫它弯腰曲膝,低头垂臂,迫使其低眉顺眼地向游人曲意逢迎。后来人们又强加给它一个“迎客松”青楼女子般暧昧且俗气的名称。
我这才知道,“迎客松”向游人展现的并不是它的天然姿态,而是人们按照自已的审美观,以强大的外力重塑了它,改造了它,致使它面目全非,甚至连它原本的名称也早已被世人淡忘。我心中不免泛起一阵对迎客松的怜悯与凄楚,一下子便没了欣赏的兴致。
走过无极庙,拾级而上,很快便到了中天门。六千六百多级石阶从这里向南天门延伸。抬头向被片片白云缠绕着的南天门放眼望去,犹如仰望神话中的神圣天堂。攀爬在陡峭的“十八盘”石阶上的点点人影,隐隐约约地在慢慢蠕动着,显得那么遥远,那么高不可擎。我不由生出些胆怯和愁绪,心想猴年马月能爬到山顶啊!
图片
在摩肩接踵,游人如织的“十八盘”石阶路上,忽见一位年龄很高的老大娘正吃力地攀爬着。我问老大娘高寿,老大娘回说,“还小呢,才六十八岁。”我又问,“上山观光呢?”老大娘说,“不价,上山朝香哩。”我便对老大娘肃然起敬起来。又走一程,又遇一位年龄更大的老大娘,问其年龄,说是七十六岁,也是上山朝香。与两位老大娘相比,自觉一下子便矮了下来,羞愧之情油然而生。
听路人介绍,这些老人上山朝香,为表示虔诚,都是从山下一步一步走进玉皇庙的,并且一年一趟,坚持进香。从两位老大娘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待爬上南天门,天便黑透了。草草吃了碗清水素面,便在一家掛着“公安旅館”招牌的旅店安顿下来。
之所以选择这家旅店,完全是冲着“公安”二字。那几年,社会秩序不很清明,常听说有歹人干些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的勾当。老付给我说,“公安”二字可以“避邪”,有着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功效。
待进到房间,才知道住宿条件十分简陋。几间空荡荡偌大的房子,立一排用钢筋焊成的双层简易大通铺。一溜几十号人躺下,你拥我挤。直到半夜,仍是一窝蜂闹哄哄的。一人翻身,整个铁架子便“喀吱喀吱”地一阵乱响,哪里能让人睡得着觉。
盛夏的泰山,昼夜温差大,山上还是冷飕飕的。约凌晨两点,我和老付便随大溜起了床,各自租了件棉大衣,随人群兴冲冲地赶往玉皇顶日观峰,去观看想象中的那一轮红日,从云海中冉冉升起,光芒万丈的磅礴盛景。
到了玉皇顶东南不远的日观峰,一望无际起伏不平的山坡,早已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连那高若数米,长约七八米,倾斜度极大的“拱北石”上,也站满了人。我和老付便在人群边沿随便坐了,坐等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从凌晨三点开始,千等万等,一直等到九点。太阳,仍像个含羞待嫁的新娘,迟迟不肯露面。突然,有人醒悟过来,大声说,“肯定是阴天,要不,太阳早该出来了!”一句话,把成千上万的人群从美好地期盼中惊醒过来,“呼啦”一声,黑压压的人群便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带着无限的遗憾哄然散去。
日观峰上,“拱北石”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立于泰山之巅,成为一处泰山的重要标志。因其形犹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我以“拱北石”为背景,请摄影师为自己照了纪念照。这是登泰山留下的唯一一张相片。
因为上山时天已经黑透,山上的美景全部藏在了厚重的夜幕之下。早晨,夜幕开启,云开雾散,便豁然开朗,把人一下子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绝妙世界。碧霞祠,日观峰,天烛峰,瞻鲁台,天街等五光十色的景点一览无余,令人叹为观止。
站在南天门,意味着自己已步入“天界”,将一路景色尽收眼底。放眼望去,千峰万壑,紫气祥云,群鸟嘻戏……,一派蓬勃景象,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绚丽山水画卷,一览无余地呈现在面前,使人飘飘欲仙。只有此时此景,才能真正体验到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游览泰山,摩崖石刻不可错过。据资料显示,泰山石刻现存一千六百多处,为全国名山之最。
泰山精华石刻,主要分布在红门,中天门,南天门至玉皇顶这段峰峦险峻,绝壁如削,也最考验游人体力与意志的路段。这里,山谷幽深,奇松怪石遍布,山泉,溪水,瀑布隨处可见,充满了自然的原生野趣,堪称泰山的“十里画廊”。
“十里画廊”中,有着一处处上自嬴秦,下迄当代,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留下的重重叠叠的各色题刻,楷隶行草彖,精彩纷呈,与山泉瀑布,奇松怪石,相映成趣,成为登山途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沿玉皇顶盘路而下,先观赏了“大观峰”上高若十数米,气势恢宏的唐玄宗东封泰山的纪事碑,御制《纪泰山銘》,俗称唐摩岩碑。据说曾多次贴金,使之金光夺目,蔚为壮观。
再往前走,我们依次欣尝了大观峰上的清康熙帝“云峰”两个笔力遒劲的大字和乾隆诗刻《夜宿岱顶作》诗二首,以及道光年间的“曲径通幽”,光绪年间的“五岳独尊”,以及明朝的“高山流水”等各式书法,令人大开眼界。
图片
“万仙楼”盘山道西侧的泰山摩崖石刻中的“虫二”两个大字,作为泰山刻石中的佼佼者,成为妙趣横生,游人喜闻乐见的佳品。据传,这是清光绪年间,山东名士刘廷桂题镌的。“虫二”,作为“風月无边”的谜面,意境深远,令人生出无边无际风光的无限遐想。
一路游览过高山流水亭,万仙楼,岱宗坊等景点,走出岱庙,便结束了本次泰山之旅。虽因山高路陡,杵得两条大腿疼痛难忍,但走出山门,还是依依不舍地一步一回头,再看看被彩云托起的南天门,看看高入云端的十八盘,看看绝壁如削的一座座险峻峰峦,还有那奇松,怪石,山泉和瀑布……
作者简介:袁海善,网名:白头醉翁,退休职工,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