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的亲密关系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讲到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课程里提到阿德勒有个断言,说幸福和不幸福的关键点,都在于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你感到幸福,而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人际关系。当然,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是指广义的、你和社会、和其他人的关系。阿德勒认为,你的生活模式,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与其他人、与以前发生过什么,都无关。

最近看了一本书《亲密关系的秘密》,里面提到爱情的迷思、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以及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几个原则,再联系到阿德勒的思想,发现书中的观点来源于此。

迷思

只要对方改变,我们就会快乐。

强迫别人改变,好让你感到快乐,这不是爱,这时候一种需求。从长远来看,也不可能成功,你所能做的是从自己入手,当你自己改变了,爱人也会随之改变。

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言:“与人交往,首先不去干涉别人的自由。如果没有发生严重利益冲突的话,绝不轻易干涉别人追求快乐的方式。”利兰·福斯特·伍德在《与家庭一起成长》中写道:“成功的婚姻,不单是找对另一半,更是做好合格的自己。”因此,家庭幸福和睦的法则是,不要试图改变对方。

人有选择如何对待自己身体的自由。我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自认为打心底希望别人好,不厌其烦的建议“早睡早起身体好”“没事多锻炼”“少吃垃圾食品”等等。这样的陈词滥调没有人不知道,有什么必要再唠叨一遍一遍,当他们自己想改变的时候,自然就去做了。你只需要在那个时候给点建议,平时保持微笑就好。

潜意识里把争吵当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天下没有不吵架的伴侣,区别仅在于文雅或粗俗。争吵的底层原因是,我们都在相互索取,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争吵常见于亲密关系的权力斗争期,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往往都忽略了,那只是感觉而已,不是绝对的真理。

作者举了一个特别形象生动的例子,“我们就好似两只上了链子的狗为了一条破布在争吵,用尽所有的力气和情绪能量在咆哮拉扯,但却只能原地打转”。我也曾有过歇斯底里,怒不可遏的时候,整个人感觉就要爆炸了,血往上涌,清晰的感觉到心脏咚咚的声音,无比愤怒的眼神看着对方。她丝毫没有怯意,你说一句反击一句,嗓门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吼叫。

在亲密关系中,常见的争吵模式是这样的,“你太让我失望了,就是因为你,我才这么生气”之类的,是“你”选择了生气,而不是“别人”硬逼着你生气。假如一个家长正在训斥孩子,刚好邻居敲门打招呼,或者同事朋友打来了电话,这个家长肯定可以马上换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并且耐心的与对方交谈。等到谈完了,又可以接着怒气冲冲的训斥孩子,这时候愤怒是不是可以选择的?

生气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希望对方感到内疚。你利用负面情绪给别人施加压力,让对方感到恐惧、挫败,为了避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他们就有可能妥协。父母不同意子女的婚事,威胁要断绝关系;女朋友希望男票不要加班,你要敢去就分手,或者谈婚论嫁时,动不动就说不结婚就分手等等。这时,生气变成了控制对方的武器。

原则

你的幸福、快乐、需求,都是自己的责任。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人没有理由满足你的需求,你可以主动满足伴侣的需求,但是不能要求伴侣也如此,更不必因此而失望。你的情绪感受由别人控制,好像身体里有个开关,一旦被触发,瞬间就会失控。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的狗,铃声一响,狗开始分泌唾液,不管有没有食物出现。

不要像那只狗一样。你无法改变任何人,除了你自己。如果别人仅凭几句风凉话就能打击你,仅仅表达一些反对意见就能让你放弃梦想,那你的自我评价体系也太脆弱了。你不可能要求外界给到的都是正面积极的反馈,不可避免会有不喜欢你不同意你的人,记得提醒自己,一切由自己决定,一切都可以选择。

学会接受,学会沟通,学会付出。

不需要压抑需求,接受它,但是不能强迫对方来满足你的需求。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必然经历依赖和独立之间的拉锯。作为成年人,最应该满足需求的就是你自己。

面对亲密关系中的问题,筋疲力竭的争吵,你想要逃离的冲动,一次比一次强烈,你认为离开就能一劳永逸。往往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问题在解决之前,只是暂时被掩盖了。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逃避是弱者行为,你应该做强者。

亲密关系中需要双方100%的付出,而且这只是基本要求。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先付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愿意花时间经营和维护一段关系,这段关系自然反过来滋养你;只是一味索取,不懂回报,最终结果是枯萎。

幸福与快乐是人生的重要目的,在于拥有良好的关系。在一段关系中,你可以选择责怪对方、要求他们改变、和他们分手,也可以选择正视自己的责任,与对方坦诚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开启新的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