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复兴村之脱变
付明武
远眺复兴村新貌
站在马槽湾往下看,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面就会真实的展现在你的眼前。望郎坡,鸡嘴山,黄家坡三座主峰披着厚厚的绿装依次排列在东南面;堡堡脚,大坡上,小青山有序地从西北面紧靠相偎呵护。上下两个村庄刚好座落在其中间易居的山坳里。青瓦白墙相间的一橦橦房屋座落有致,尽展新时代改革风采!一条白色的通村公路婉如玉带般顺庄顺寨蜿蜒其间美不胜收!这就是曾经上过<贵州新闻联播>上过毕节日报和中国党刊网的贵州省黔西县永燊乡复兴村。
通村的马槽湾公路
回忆之前的复兴,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晴天太热,雨天赶紧挖檐沟防洪。由于那个年代正置国家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初期,人多地少,接连闹饥荒,为了防饿加上村民们生态环境意识淡泊,为此争相上山砍树开塃,中寨组和大寨组还挖起了小煤窑,环境污染可想而知,原本开得鲜艳的映山红也惨遭其害所剩不几。没过几年,严重受创的复兴村生态环境几本淹淹一息。尽管村民们乱砍乱挖乱开但还是依然饥荒如故一贫如洗,干旱,水灾却接撞而来。可惜那时手机还没问世,无法让人们看到整个复兴村千苍百孔的惨状及满山遍野被洪水冲现的道道痕迹……
生态环境又受到人为破坏,在水、电、路三不通的复兴村经济落后一度贫穷再贫穷!营养不良是饥荒带来的恶果,使我们这代人在那个困难的时段饱受饥饿的恐慌,些许的小病成疾也再所难免,现在的我虽然已年过半但因此犯下的胃病到如今都还隐隐着痛。
复兴,可怜的复兴!山上几本没花、没树、没鸟,生机暗然。低头抬头都是一片片光秃秃的石头和那被风化已久的黄土。因为生态失衡就会引起自然恶烈的演变,一到夏天,热得难受,那怕是未老先衰的村汉也抵挡不住烈日的照射,拘着油黑的驱体在祖宗留下的土茅屋中连声哀叹!
“好花不长复兴院,好女不嫁复兴郎”这句流转甚久的山歌在当时就是复兴村凄凉的真实写照。由于几度贫穷和落后,本地山妹子都选择远嫁高飞,山外的姑娘根本不可能嫁到复兴来。这一残酷的现实,导致本村张秀祥、付安武、黄廷海、罗发文、吴国才等50多位青少年几度落单,直到今天人到中年都还未成婚的悲哀结果!回首青春已逝也无法挽回,如今的他们不时喝点小酒来打发时光,人虽没醉但脸上却写满无助的辛酸与忧伤……
种种迹象表明,地球若没有丰富的生态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人们在吸取教训中开始认识到失去生态的严重性。忘羊补牢为时不晚。就在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召开第66次常务会议,保持生态才是根本的原则,于2003年1月20日开始施行退耕还林的文件和法令。这一声号角吹响西部贵州,就在2006年,一场轰轰烈烈的退耕还林在贵州大地有序展开。复兴村也不例外,在党支部龙明举村支书<保住青山就是保住生存>的动员下,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赞成退耕还林的好政策,于是说干就干,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拿着工具上山打窝、植树、造林忙得不亦乐乎!
时过境迁,复兴村发生了惊天之变,天蓝了、水青了、山绿了,全村处处生机勃勃……村公所还办起了养兔、养峰基地。村民何德武办起了自酿自销的白酒厂,村民龙明学、付明学也开起了小卖部收入都不错。富裕起来的村民们脸上挂着前所未有的微笑,载歌载舞,田间土坎山歌飘摇……
经上级政府的关心、和大家不懈的努力和改造,如今的复兴村确实变好了,但有一位一心向党,情系复兴,心怀村民的龙明举支书却累坏了,可以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和村支书龙明举默默不闻的改造思路就不会有今天起死回生的复兴村!
永燊乡<火食坝>街全景
复兴村近貌
村支书龙明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