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哥的后人,为何要改姓为陆?

通常来说,在正规出版的史学刊物中,阿里不哥的死因是病故。

这种说法的流传度非常广,也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拉施特撰写的《史集》中,出现了这样的记载:“阿里不哥于伊斯兰教历664年天患病死去。”除此之外,《史集》还记载了阿里不哥过世后,忽必烈给予其遗孀子女妥善的照料和照顾。

不过关于阿里不哥去世的情况,仅在《史集》中有较详细的记载。除了这部著作之外,《元史》和其他蒙古史料中,并未详叙阿里不哥的死因。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史集》之外,其他蒙古史料对阿里不哥的死因、终年均无明确记载,而一些野史资料中,阿里不哥的终年又存在一定差异。

上世纪八十年代,位于湖北省洪湖县的陆氏,首次将本家族谱向大众公开。在这部陆氏族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陆氏子孙均是阿里不哥的后人。时至今日,阿里不哥儿子陆弈公的画像仍被收藏于陆家。从这幅画像上来看,陆弈公的穿着打扮非常有蒙古特色。

这本族谱中的记载与《史集》大相径庭,根据族谱中的记载可知,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就汗王之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争夺。在这场争夺中,阿里不哥落败,忽必烈成功上位。虽说忽必烈并没有第一时间除掉阿里不哥,但阿里不哥的一众党羽及部将全部被处死。

阿里不哥预见了自己的悲惨命运,为了防止忽必烈赶尽杀绝,阿里不哥带着亲人及少量奴仆,一路南逃。最终,阿里不哥选择在古云梦落脚,在此处隐姓埋名,改姓为陆。在此之后的岁月里,陆氏始终不敢自称蒙古人的后代,而是以色目人后裔的身份掩人耳目。阿里不哥逃到监利县后不久,便一命呜呼了,后人将其葬在此处,并修建了一座“陆家大坟”。

那么,为什么阿里不哥要改姓为陆呢?

因为他是拖雷的六儿子,而“陆”正是六的另一种写法。陆氏子孙,不论男女老幼都知道自己是铁木真的后裔,每个人都知道阿里不哥南逃的历史。

在陆氏的祭祖仪式中,我们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蒙古祭祀仪式的特征。陆氏先祖的牌位,表面上与汉族的牌位别无二致,但在牌位的背面却有“蒙古”字样。汉民在祭拜先祖的过程中,经常会在牌位前摆放玉磐,在祭祀时进行敲击。陆氏祭祖时,并不会准备玉磐。因为,在蒙古的风俗中,磐是一种非常不祥的器物。

陆氏于十三世纪迁居到洪湖,由于他们初来乍到,使用的语言、穿着的服饰等均与当地原住民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掩人耳目,陆氏以色目人自居。陆氏融入当地后,又改为汉族。二十世纪初,陆氏于陆家庄修建了一座祭拜先祖的宗庙,并请本族出身的,北平辅仁大学的教授陆开钓写了“蒙古风派”四字匾额。不过,当时有些陆家人认为匾额会招致祸端,并未将这块匾额挂在宗庙里。

1964年,我国在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期间,不少陆氏子孙都将民族改为蒙古族。不过,当时一部分族老认为此举不妥,仍劝诫族人使用汉族身份。时至今日,九成以上的陆氏子孙希望“认祖归宗”,恢复自己蒙古族的身份。因为在元朝时期,他们畏惧忽必烈及其子孙,到了明朝时期又怕被当成蒙古遗族,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又怕突然改换民族会招来祸事。到了现在,这些隐姓埋名七百余年的陆氏子孙,已没有任何顾虑了。

那么,《史集》中为何会出现与陆氏族谱截然相反的记载呢?

笔者猜测,当时忽必烈发现阿里不哥逃亡后,没有查到阿里不哥及其族人的踪迹,猜测他已经隐居到不为人知的地区了。于是,忽必烈向其他国家发布了阿里不哥病故的假消息。至于原因,想必是忽必烈为了巩固政权,彻底消除阿里不哥带来的政治影响。

拉施特在撰写《史集》时,也沿用了忽必烈对外宣称的说法,其实他并不了解真正的内幕。若非如此,曾一度登上大汗之位,并与忽必烈争得不可开交的阿里不哥,其死因及终年怎会在蒙古史料中没有记载呢?

显然,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忽必烈及其后人在掩饰阿里不哥潜逃的事实,刻意抹去了某些证据。

参考资料:

【《蒙古秘史》、《陆氏族谱》、《史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