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东汉末年名士]

705次播放01:46
祢衡的一生:只要不死,怼人不止!可惜遇到直接下杀手的黄祖!
446次播放01:04
三国第一喷子祢衡
人物生平
恃才傲物
祢衡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
兴平(汉献帝年号)时期,在荆州避难。建安(汉献帝年号)初期,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颍川(今许昌),就在身上藏着一块刻字的木板,后来没有地方去(没有得到赏识),以至于板上的刺字的漫漶不清了。当时,许都刚刚建立,贤能的读书人、大臣谋士,都从各地集中到这里。有人问祢衡说:“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陈群)、司马伯达(司马朗)?”祢衡回答说:“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
有人又问他:“荀文若(荀彧)、赵稚长(赵融)怎么样?”祢衡见荀彧长得帅、赵融是个大肚子便说:“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赵稚长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其意指荀彧也就只有脸长得好看而已,而赵融则是个只会吃肉的家伙。[1]
祢衡只和鲁国的孔融以及弘农的杨修交情好。他经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孔融也非常喜欢他的才能。
击鼓骂曹
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孔融上疏向汉献帝推荐祢衡。
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厌恶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
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如今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着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得罪刘表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大家都极尽才力。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了他们拟的奏章,觉得刘表等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刘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祢衡于是要来笔纸,立刻写成,言辞、语义可观。刘表十分高兴,更加器重他。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
羞辱黄祖
黄祖也能善待祢衡。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孰轻孰重、孰疏孰亲,都处理得很恰当。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因为黄祖的主簿一向恨祢衡,即刻就杀了祢衡。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其他作品
作品名称
作品简介
《鹦鹉赋》
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
《吊张衡文》
——
《文心雕龙·哀吊》
称为“缛丽而轻清”
《隋书·经籍志》
——
轶事典故
蔡邕以前避难去吴地,读了曹娥碑的碑文并在边上刻上“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后来曹操看到不解其意,这时候江边一个洗衣服的女人说在第四辆车中的人可以解开,那人正是祢衡,祢衡即刻便解出“绝妙好辞”四字,有人说那名洗衣服的女人就是曹娥的灵魂。[2](另一说此故事的主角为杨修,见《世说新语》)
祢衡在京师诋毁朝中人士后南下荆州,当时赵戬也在荆州客居避难,祢衡与赵戬相见后便感叹赵戬就是那所谓的“剑则干将、莫邪,木则椅桐、梓漆,人则颜冉、仲躬(陈寔)。”
后世纪念
陵寝墓地
祢衡[东汉末年名士]

祢衡的墓在武汉市汉阳莲花湖畔,是武汉市一九八三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
孔融: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曹操: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黄祖: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葛洪:虽言行轻人,宁愿荣显,是以高游凤林,不能幽翳蒿莱,然修己驳刺,迷而不觉,故开口见憎,举足蹈祸。赍如此之伎俩,亦何理容於天下而得其死哉?犹枭鸣狐嚾,从皆不喜,音响不改,易处何益。许下,人物之海也。文举为之主任,荷之足以至到,於此不安,已可知矣。犹必死之病,俞附越人,所无如何。朽木铅铤,班输欧冶所不能匠也。而复走投荆楚间,终陷极害,此乃衡懵蔽之效也。盖欲之而不能得,非能得而弗用者矣。於戏才士,可勿戒哉!
范晔:情志既动,篇辞为贵。抽心呈貌,非雕非蔚。殊状共体,同声异气。言观丽则,永监淫费。
刘勰:孔融气盛于为笔,祢衡思锐于为文,有偏美焉。
李白: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张元晏:祢衡垂一噪声之名,关羽荩万人之敌。御众布投胶之德,礼贤怀比饭之恭。智略出群,忠果成性。
胡曾: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参考资料
[1] 《艺文类聚·卷二十二 人部六》引《典略》[引用日期2020-01-08]
[2] 《异苑·卷十》:陈留蔡邕字伯喈,避难过吴,读曹娥碑文,以为诗人之作,无诡妄也,因刻石旁作“黄绢幼妇外[引用日期2020-01-08]
[3] 《文心雕龙·才略第四十七》[引用日期2020-01-08]
[4]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引用日期2020-01-08]
[5] 祢衡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0-10-28]
(0)

相关推荐

  • 祢衡传——我没有针对任何人,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是<真.三国志>第68篇文章 今天来说祢衡 祢衡,字正平,今山东人. 祢衡年少时就很有文采和雄辩力,而且性格刚直高傲,经常口出不逊,是三国第一嘴炮王. 相信玩过光荣三国志的朋友,都有被祢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五十六:文不加点

    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祢衡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年少成名.但是他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 (祢衡画像) 汉献帝建安初年,祢衡到许都(河南许昌)游 ...

  • 因恃才自傲、桀骜不驯吞下苦果而丧生--祢衡

    文/潘长宏 2021年4月5日 就算你才高八斗,就算你学得满腹经纶,然而恃才自傲.桀骜不驯,上不能被中用,下不能服从,废物一个.据<后汉书>载,祢衡于173年出生于东汉时期平原郡般县.东汉 ...

  • 曹操借刀杀祢衡

    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其才学是我的十倍!" 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 ...

  • 祢衡是三国乱世中一只不作不死的鹦鹉?

    作者:许云辉 (祢衡,动漫照) 东汉末年,章陵(今湖北枣阳市南)太守府,宾客云集,热闹非凡.有宾客为凑趣,进献太守一只鹦鹉.鹦鹉乖巧玲珑,模仿人声惟妙惟肖.太守举杯恳请表情高冷独坐一隅的祢衡为鹦鹉作赋 ...

  • 湖北枣阳:东汉末年名士—何颙

    何颙(?-190),字伯求,东汉末年名士,湖北枣阳人.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之时被宦官诬陷,逃亡汝南郡境内(今驻马店).党祸解除后出任中央要职,累次升迁.后参与谋刺董卓事件,未果,忧愤死去. 何颙,年轻时 ...

  • 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后,杀害了哪些大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 ...

  • 三国历史人物——鲁肃(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 ...

  • 三国历史人物——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董卓(?年-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公元189年率兵入京城洛阳,擅行废立,独断专权.后被关东诸路军赶出洛阳,临行时,火烧洛阳,盗掘陵墓,使洛阳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 ...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罗贯中却只写三国?被遗忘的那国有何秘密?

    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开了历史小说之先河,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单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讲,<三国演义>能当得起"第一才子书"之称. 不过站在历史的角度来 ...

  • 东汉末年分三国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能,对内纵容宦官与外戚乱政,对外卖官鬻爵,剥削百姓.外加边疆战事不断,国内灾害频发,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的爆发对东汉的统治打击很大,为了平息叛乱,军政合一的州牧 ...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在几番争斗之后,总算形成了魏蜀吴三个政权,不得不说,刘备和曹操的发家史还是比较励志的,袁绍.董卓.袁术等人,没一个势力不比他们庞大的,但是曹操等人还真就凭借自己的领袖魅力 ...

  • 刘备为何不直接自称汉高祖刘邦之后?为何非要蹭中山靖王的名气?|刘彻|东汉末年

    <三国演义>之中个人介绍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句话除去我乃常山赵子龙之外,应该就是刘备的我乃中山靖王之后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刘备的伪忠去质疑刘备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属实,既然他的身份属实,又为什 ...

  • 历史书没有告诉你:东汉末年其实是四国鼎立而不是三国演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风云岁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多少人是通过这本小说了解东汉末年历史的,可是小说终究是小说,尤其艺术性,比如为了突出魏蜀吴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