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新:告诉你一个以服务促治理的创新策略 | 封面报道
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王新
?
《中国教育网络》:当前部分高校实现了校务管理一站式服务,您认为这是否会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趋势?
王新: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实质就是信息化服务内容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和整合,是高校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化服务概念的延伸和信息化助校务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
《中国教育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否需要不断发展?
王新:对,从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来看,初期建设目标是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相对独立的局部开发主要是解决流程自动化问题;第二阶段目标是实现内部集成,进行业务流程改善,将服务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实现,在服务展现形式上,出现了以应用集成的方式提供服务的校园信息门户;第三阶段是业务流程重新构造、业务形式重新设计阶段,对管理的完善辅以对业务更深入的剖析,信息化技术手段不再是制约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对流程的重构成为重要突破口,这对管理模式改变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
《中国教育网络》:此前,根据复旦大学信息化相关调研情况来看,用户对于信息化满意度低于预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业务模式下,数据与服务存在的客观问题,影响到信息化建设成效,您认为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呢?
王新:对于数据、服务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数据壁垒和发展不均衡,数据融通难度大。虽然在数据层面已经有了较好的积累,但是在校内,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数据质量不均衡,数据壁垒仍旧存在。
2、孤岛林立和来源分散,数据采集利用困难多。信息孤岛一直是信息化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但要真正发挥教育管理数据的效能,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信息融合与数据共享的问题,打破各部门、层级以及校内各工作条块分割而治的“信息孤岛”。在数据分析、综合利用过程中,仍然缺少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例如学生行为分析等,鲜有适用于在高校推广的成功案例,无法对学校的各项决策支持产生良性反馈。
3、照搬服务流程,未触及服务之根本。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应用系统建设覆盖面往往大而全,职能部门的所有需求都通过系统来实现,管理和服务在功能和用户数上形成了剪刀差现象,即90%的人使用系统10%的功能;而10%的人使用系统90%的功能,职能部门完全以自身业务为核心驱动,缺乏业务融合与统一规划,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最终用户本应是业务流转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环,其根本的要求却未得以体现。
所以,对于数据与服务的治理,需要打破传统的建设思路,创新数据组织和管理模式,以数据治理推动服务治理,实现打通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利用,激活用户意识,改革行政流程,驱动服务发展的目标。
?
《中国教育网络》:复旦大学一站式服务方案的实施,您觉得最大的创新点在哪里?
王新:从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大多数高校初期的信息化建设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从学校的管理出发制定信息化规划,复旦大学一站式实践的创新点在于,在对学校管理职能、基础数据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着眼于各个层次的不同用户群体,关注用户原生需求,从为其“服务”的各个维度来分析其所需要的数据基础,优化流程,重构数据架构。从以前的被动“推”广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利“用”,改变了数据所有者的主体之后,作为数据的源头,具备了持续完善的活力,从而形成了良性的数据管理和循环利用机制,推动一站式服务完善和发展。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7年11月刊
【回顾】启程了吗?你的一站式专列
“一站式服务在高校”探讨1:“一站式”是否将成为趋势? | 封面报道
“一站式服务在高校”探讨2:“一站式”的条件是否成熟? | 封面报道
“一站式服务在高校”探讨3:“技术上如何实现“一站式”? | 封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