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网络强国基石
虽然浪费了多年的宝贵光阴,但自从2017年底两办发布《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来,中国IPv6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进展。当然,这不过是步入正轨的中国IPv6刚刚走完“万里长征第一步”。
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高速迭代的今天,已近“而立”之年的IPv6在中国加快推动和部署的前提下,亟待发展和创新,以适应我国的超大规模部署,促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中国未来“万物互联”新优势。
IPv6“生态学”
8月28日上午,位于海淀区北部的一家科技园区盛大开园,这对于遍地科技园的北京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于中国IPv6来说却意义重大,这是全国首个专注于IPv6产业创新的科技园区——下一代互联网及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园。
作为北京市政府批准、海淀区政府大力扶持的中关村科学城重点项目,它由清华大学和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建设。园区以“带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服务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为使命,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科研技术实力及应用示范效应,高水平、大规模、深层次地推动IPv6产业集聚,打造国家IPv6高端人才聚集区、体制机制创新前沿阵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早在2017年两办出台IPv6规模部署这个重大利好政策前,这个IPv6创新园就获批并开始建设,不能不说其超前的眼光。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2017年对于中国IPv6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分水岭,10多年来已经陷入私有地址陷阱无法自拔的互联网产业,对于国家如此坚定地推动IPv6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就更谈不上技术、产品和产业上的积累和应对了。
但依托CERNET的下一代互联网及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园却完全不同。CERNET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自1997年起开展IPv6的相关研究,20年来从未间断,截至2016年已取得IPv6相关RFC国际标准21项,尤其是在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IPv4over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IVI翻译过渡技术上实现了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
CERNET2 主干网
2004年开通的CERNET2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最大的核心网和唯一的全国性学术网,目前已经建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41个核心节点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超过1000万的IPv6用户数量……二十年磨一剑,有核心技术、有用户、有实践、有积累、有成果,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及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园可谓水到渠成。
从另一个层面讲,这也体现了中国IPv6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蹉跎,在人才、存量技术、创新层面的短缺和匮乏。为了更好地培育IPv6应用创新方面的人才和项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赛尔网络投入重金打造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五年时间累积投入经费超过60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发表论文825篇、申请软著294项,申请专利235项;另完成百余个可以在纯IPv6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系统、App、网站以及硬件设备等。在已经通过验收的项目中,有23个项目成果获得专家认可,有8个项目获得滚动支持,
资助经费100万,2000多名学生参与资助项目研发,对IPv6专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中国IPv6的发展也要讲“生态学”。
借鉴互联网的发展史,它从最早的出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到互联网,一直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整个过程就如同凯文·凯利《失控》中的“蜂巢”或者杰夫·斯蒂贝尔笔下的蚁群一样,并非是由一到两个中心化的人或者机构预期或者计划建构的,而是在“大道至简”的体系规则和需求法则下,整个群体都基于各自利益有意识地为其增砖添瓦,技术创新。
随着参与个体数量的增加,整体的密集程度会突破某个临界点,这样,集群就会从个体中涌现出来,最终使得最初用于部门联络的“局域网”发展成为可以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并成为所有产业发展和变革的底层逻辑。
下一代互联网及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园实际上也是要打造这样的一个“生态”,IPv6创新应用示范将在园区构建“一核心、两产业、六平台”的产业服务体系。
明确下一代互联网与网络空间安全两大产业功能定位,
打造IPv6技术转化平台、网络安全创新平台、双创教育孵化平台、国际业务拓展平台、产业资源交流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六大平台,
为园区企业提供IPv6接入与网络服务、IPv6数据中心托管、企业网站IPv4到IPv6升级改造、IPv6技术与应用测试等IPv6特色服务,
为入园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资源优势,
抓住国家IPv6部署和创新创业契机,集聚下一代互联网高端创新要素,
打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服务、成果转化等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一个IPv6产业创新的科技园区立起来了,以此为示范,希望有更多的创新园、企业、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全国生发出来,以产业推动部署,以生态促进发展,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中国IPv6这曾经的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而今迈步从头越
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句话用来类比重新回到正轨的中国IPv6发展态势,也是相当准确的。
如果从1998年清华大学李星教授领衔建立的中国第一个IPv6试验网算起,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和实践经历了星星之火的白银时代和万马齐喑的青铜时代,到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峰回路转再现曙光,整整过去了20年的时间。
这期间,整个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IPv6领域,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和部署后来居上,突飞猛进。在IPv4地址池枯竭的刺激下,我们邻国印度的IPv6用户甚至一跃成为全球第一,而当时中国IPv6用户普及率仅排在67位。
我国对于IPv6的重视并且倾“举国之力”发展,以至于大多数老百姓到现在为止还对IPv4与IPv6分不清楚、搞不明白的情况下,仅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就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这也是逼上梁山,不得不改。即便IPv4地址不耗尽,随着移动终端、物联网以及5G的发展,面对IP地址的爆炸式需求,IPv4也最终会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以物联网为例,其物联终端预计将需要200亿个以上的IP地址来进行网络连接,而IPv4仅能提供的大约40亿左右网络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终端独立联网的需求。仅此一项,发展IPv6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事实上,IPv6已经成为万物互联的根基和保障。换言之,如果继续沉迷于私有地址转换的“小便宜”,将会失去新一轮互联网创新革命的“大机遇”。
随着规模部署的推进,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IPv6已然成为包括新基建、教育专网在内的新兴基础数字设施建设最根本的“基石”。可以说,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的一次全面升级,深刻影响着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的创新和变革。
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提升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高端发展水平,高效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促进网络应用进一步繁荣,大幅提升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水平,进一步增强互联网的安全可信和综合治理能力,打造先进开放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
据介绍,推进IPv6规模部署实施两年多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政企联动,高效协同,多方参与,网络、应用和终端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IPv6已经从“能用”逐渐步入“好用”阶段。
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IPv6规模部署之后,其发展和挑战才刚刚开始,可谓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非要有“雄关漫道,道阻且长”的思想准备和魄力才行,但更重要的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数据上的繁华,而必须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亟待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加强IPv6的研究、试验和创新,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为网络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世新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