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麦姓人——梅江流域的水上人家

麦姓人——梅江流域的水上人家
文/梁德新

梅县松口麦姓人家的生活习俗,别具一格。

1949年之前,麦家渔民都是以船为家。之所以如此,当地有一种说法,麦姓人是外来族群,当地人以“麦子麦子,落地生根,生长旺盛为由”,阻止麦姓的人上岸发展,怕麦姓人兴旺后抢了当地人的地盘和田地饭碗。但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麦姓在渔船上生活惯了,到陆地上无法谋生,不愿上岸。

麦家人还有一个绝技就是识天时懂水情。数百年来,麦家人从来没有出过翻船的事故,即使在刮台风下大雨发大水的季节。因为多年的水上生活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哪里有避风的地方,就把船停靠在哪里。风雨来的时候,风能起到多大,雨能下到多大,水能涨到多高,他们都能预测,准确率几乎达到90%,这就是他们保命的本领。

旧时松口麦姓人停渔船的地方/嘉华摄

梅江、韩江沿岸,都有麦家人固定驻扎的地方,他们以此为据点,娶妻生子,繁衍生息。麦家娶妻有两个途径:一种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靠一些亲戚朋友介绍岸上的女子。从前岸上的生活并不好,渔家生活反而显得有保障,于是有不少穷苦女子都愿意嫁到麦姓渔家;还有一种就是买童养媳。女子嫁过来或买过来也在船上住,不再上岸。麦家女人生孩子基本上是自己接生的,大多麦姓渔家女子都有这个绝技。因为生孩子时说不定打鱼已到很远的河域,没办法,每家都自备剪刀,船家都喝酒的,用酒消毒,一剪脐带,孩子就降生在世上。

旧时的麦姓人家的孩子一辈子都是在船上生活的,个个水性都好。从出生到长大,难免经常掉到河里去。还不会游泳的儿童,只得用一条绳子系在身上,腰上再系一只浮筒。孩子稍大后父母就要教会他们游泳。夏天,做父母的把孩子推下水中,赶紧捞上来,如此反复,水性也就练出来了。即使是岸上的女人,嫁到了船上,也大都会跟丈夫学得一身好水性,毕竞一辈子都要以船为家的。

传说麦家人因为祖上是军官出身,因而人人都习武,但他们有个祖训:起脚不先踏(行),开口不先(逞)强。所以从未发生过麦姓人恃武先动手打人的事件。因此不论在哪个地方,麦姓渔家与当地居民都相处融洽。逢年过节,麦家人的船就在有墟镇的河滩停靠几天。

渔民一旦生病,都会赶回居住水域所在地的墟镇乡村看郎中。当有渔民死去的时候,附近的渔民都会赶来帮忙,他们会把灵堂设在船常驻地附近的河岸上,向当地居民买一块河边的土地土葬,风俗与当地人一样。所以麦姓祖上的墓地基本都在沿河两岸。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把船靠近岸边祖坟,在船头祭拜先人。

麦姓人娶媳妇,几十条渔船连成一片,用木板铺成平地,船上张灯结彩,吹唢呐、闹八音,一片繁忙,新娘接上船后,拜天地,拜祖宗,中午大家席地而坐八人围一桌喝喜酒。

老人去世时,也是把船只连接在一起,请和尚在船上做佛事;殡葬时用一块红布遮住棺木,用一条小船运到岸边,再抬到山上去安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号召水上的麦姓渔民上岸居住,并分给他们田地。1956年把渔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梅县木帆船运输生产合作社”,麦姓人从此有了一个自己的岸上集体经济。1966年政府要求渔民全部上岸居住,并成立了“水陆搬运站”、“松运船队”,很多渔民改行搞起了运输和其它行业。松口的麦姓人一开始租房住,1980年后,有些人家在镇上盖了新房。上岸后的麦姓人逐渐适应了社会和环境的变迁,改变了单一打鱼的谋生手段,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如今年轻人基本上不愿再打鱼了。
作者:梁德新(2020年3月20日)
(0)

相关推荐

  • 使船事本属吴儿

    沈建东 七桅是太湖中最大的渔船,载重量六十吨左右,因有七桅七篷,俗称"七扇子". 在"一面朝天,三面朝水"的险恶环境中,历代的太湖渔民积累了丰富的渔捕经验,形成 ...

  • 福建深沪渔港

    休渔期的福建晋江深沪渔港(国家一级渔港)停泊着数百艘各式渔船,船头船尾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堤坝上一群群头戴花头巾的渔家妇女和男人,三三两两在钩织大渔网,渔网恰如跳动的浪花一般,在他们灵巧的手上不断向 ...

  • 长江“末代渔民”上岸后的首个春节:从靠水吃水到守水护水

    (新春见闻)长江"末代渔民"上岸后的首个春节:从靠水吃水到守水护水 中新社重庆2月14日电 题:长江"末代渔民"上岸后的首个春节:从靠水吃水到守水护水 中新社记 ...

  • 越南簸箕船,接触一种生活,体验一种刺激

    越南,从北到南,一路都是白色的沙滩, 海水不是马尔代夫的蓝色却很清澈, 与海滩隔了一条马路, 海鲜排档林立,非常热闹. 等到夕阳西下时, 你还能领略到千船归航的场景. 这种直径两米的圆渔船, 英文叫B ...

  • 出没风波里,渔船摇来多少江南故事 郭梅

    "今晚鱼儿巧梳妆,做一个神女去会襄王",越剧舞台上,一代代王派花旦演绎着多情的鲤鱼精爱上人间落魄书生的动人故事,而三百余年前的蒲松龄先生也在其<聊斋志异>里为我们塑造了 ...

  • 梁德新║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梁德新 2005年5月24日晚,中央电视四台"走遍中国·梅州专辑"镜头中的松口"上坝头大街"和"火 ...

  • 梁德新‖松口的卓姓人哪里去了?

    松口的卓姓人哪里去了? 梁德新 梅县松口镇是粤东千年古镇,居民姓氏众多"百姓杂居"为全国所罕见.全镇约7万人,有121个姓氏.松口流传着一个有关姓氏的口谚:"钟(椿).高 ...

  • 梁德新‖神奇梅教村,名人母亲的故乡

    神奇梅教村,名人母亲的故乡 梁德新/整理 前泰国总理他信到其母亲曾经居住过的故居广东梅县松口镇梅教村寻根问祖,国内外报刊,电台.电视.网站都作了报道,使梅教村一时成为众人关汀的焦点.这重新唤起人们关于 ...

  • 梁德新‖客家吹笛人【客都推荐】

    客家吹笛人 梁德新/收集整理 在客家地区,旧时具有客家特色的工艺要数"一阉二补三吹四打".阉是"阉鸡".补是"补锅".吹是"吹笛& ...

  • 梁德新‖漫谈客家松口人的饮食文化

    漫谈客家松口人的饮食文化 梁德新收集整理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人的饮食文化客丰富多彩. 大米是松口人的主粮,杂粮以番薯为主,其次是高粮.黄豆.木薯.芋头等.松口人用这些食物,加上各种蔬菜水果,能做出许多 ...

  • 梁德新II松口仙口村,让人迷恋的客家古村【客都原创】

    我的家在梅县区松口仙口村,它是个风景秀丽的客家山村."山口竹林"是松口十景之一,松源河从村中穿过,河两岸竹林树木婆娑.饮烟袅袅,两岸河滩的草地上牛羊在啃草:河中"水堰&q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