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新高考II卷诗歌陆游《示儿子》详细解析翻译
示儿子(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诗歌解析】
一、诗题及作者:示儿子(陆游)
示:指教导。《礼记·檀弓下》:“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示儿子:指教导儿子,告诫儿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孙子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
曾孙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
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
诗题释意:教导、告诫儿孙们。
二、首联解析: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禄食:即俸禄,食禄,指供职官府享有俸禄。《后汉书ž朱晖传》:“禄食之家,不与百姓争利。”唐ž韩愈《顺宗实录四》:“ 万福 自始从军至卒,禄食七十年,未尝病一日,典九郡皆有惠爱。”
无功:指于家国没有功绩,功劳。功,指功绩,功劳。
我自知:指我自己心里知道、清楚,有自知之明。
汝曹:指你们。汝,指你。曹,指辈、们、类。《后汉书·马援传》: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唐ž杜甫《渡江》诗: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何以:指以何,用什么。表反问语气。《诗·大雅·瞻昂》:“天何以刺?何神不富?”
报明时:指报效圣明的时代。明时,指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
首联释意:子孙们啊,我为官多年,然于家于国没有做出半点功绩,九州分裂至今,我却寸功未建,内心忧愤、惭愧,我心自知,痛不能寐……然而,我的孩子们啊,你们又用什么来报效圣明的朝代?
三、颔联解析: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为农为士:指躬耕陇亩,成为平民百姓,或出仕朝廷,为官一方。
亦奚异:指又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分别呢?
事国事亲:指侍奉家国,侍奉亲人。《岳飞诉冤》: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为奸人秦桧所杀,魂赴天庭,诉冤于灵霄殿。飞曰:“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跆拳道宣誓精神:“誓国以忠,誓亲以孝,誓友以信,临战不退,杀身有责。”
惟不斯:只有不欺骗,忠心耿耿。惟,同“唯”,只。不欺,指不骗瞒,忠诚。
颔联释意:不论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还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你们都要做到事国以忠,事亲以孝,不欺瞒,不诓骗,内心坦坦荡荡,忠贞不二,至诚至善。
四、颈联解析: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道在:指大道在。道,指方法、道义等。
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此处以“六经”代指各类书本,亦指书中的智慧。
宁有尽:难道有穷尽和极限。宁,指岂,难道。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尽,指尽头,极限。
躬耕百亩:指亲自勤奋耕种广阔农田。躬耕,指亲自耕种。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百亩,指一百亩土地。亦泛指广阔之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郑玄注:“畮,古'亩’字。”
颈联释意:儿孙们啊,天下大道,都在《六经》之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千万不要自满。勤俭持家,亲自耕种,天成以时,百亩之地,可让全家人幸福温饱,没有饥寒。
五、尾联解析: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最亲切处:指最亲密、最关心、最重要的地方。
今相付:指如今托咐、嘱咐你们。成语“披心相付”,指真心待人。《晋书·慕容垂载记》:“歃血断金,披心相付。”
熟读:指熟记、朗诵。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七月诗:指《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诗共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全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详见附录。
尾联释意:儿孙们啊!如今,我把我最关心、最重要的事情嘱咐你们,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
六、综合释意
诗题释意:教导、告诫儿孙们。
首联释意:子孙们啊,我为官多年,然于家于国没有做出半点功绩,九州分裂至今,我却寸功未建,内心忧愤、惭愧,我心自知,痛不能寐……然而,我的孩子们啊,你们又用什么来报效圣明的朝代?
颔联释意:不论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还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你们都要做到事国以忠,事亲以孝,不欺瞒,不诓骗,内心坦坦荡荡,忠贞不二,至诚至善。
颈联释意:儿孙们啊,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千万不要自满。勤俭持家,亲自耕种,天成以时,百亩之地,可让全家人幸福温饱,没有饥寒。
尾联释意:儿孙们啊!如今,我把我最关心、最重要的事情嘱咐你们,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
七、主旨解析
王子文曰:“陆放翁之家风,其出于此乎?”
陆放翁虽壮志未酬,忧愤而逝,然其一生可歌可泣,坦坦荡荡。其家国之情,永载史册;其大义气节,万丈光芒;其教子家风,万世流长。放翁之后,其孙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其曾孙陆传义,于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其玄孙陆天骐,于崖山之战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一门忠烈,肝胆可鉴。
何以继家风,何以教子孙?陆放翁《示儿孙》一篇,可以为见!
一者,以身作责而为之,其一生之所为,当为后世之榜样、之楷模,以言行而化育。
二者,为国以忠,为亲以孝。忠孝乃自古治国之本。忠者,国之命脉;孝者,民之风尚。自古不忠不孝者,奸诈之徒,虚伪之辈,国乱之源,人主必自省之。
三者,勤俭持家,躬耕陇亩。发愤读书,以安社稷。勤俭乃立身之本,耕读为保家之基。勤奋有为,诗书无崖,宽容有度,谦逊以虚,奋发向上,积极而进。
四者,法乎先圣,以修身立事,不论于农于士,至善至诚。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家风者,谓门风也!世代相传之风尚,一家之风气。家风者,价值之准则;家风者,道德之精神;家风者,民族之根本;家风者,文明之力量!
中华好家风,源远流长,万世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