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为何叫寺,庙为啥叫庙,寺和庙究竟有什么不同?别再搞混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是饮食文化,还是生活起居,都有自己的特点。古人们早已经为现代人总结出了一套道理和规律。比如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这句话,意思是鸟儿善于蛰伏,才能够飞得更高,率先绽放的花朵,往往也最先凋谢。 意思是只有懂得收起锋芒,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而古人还对生死之事特别看重,认为人平时行善积德,在死后就能不用受罪。他们也对佛教有信仰,会去寺庙中拜佛,为家人和自己祈福。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寺”和“庙”可以拆开来念。它们原本就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寺,其实在古代指的官员任职或者办案所在的地点。在电视剧《包青天》里,不少案件都会交给大理寺来办理。说明在佛教没有传入我国之前,就已经有寺的出现了,寺其实也是朝廷里的一个机构,在这里工作的管理官员,就被称为“大理寺卿”。

时间来到唐代后,唐朝典籍《孔颖达疏》有过关于寺的解释, 从汉代开始,三公办公的地方,就被称为“府”,而九卿办公的地方,就叫做寺。在唐代,佛教很盛行,“寺”作为官方机构,就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少了。

寺后来成为僧人长期生活修行的地方,也供奉着不少的佛像,这样才有资格被人称为“寺庙”,这就是寺的起源以及来历。庙就跟寺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是指供奉祖先的场所,不一定跟佛像有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时的人们会把自己心目中的神仙,或者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会放到寺庙中去供奉。于是就有了大家所熟悉的关羽庙、孔子庙等等,还有城隍庙、财神庙等等这些地方,也都是人们经常听见的寺庙名称。由此可见,寺和庙拥有很大的不同。

在佛教未传入以前,我国在古代早就已经有寺和庙的出现,而且,它们自身原来跟佛教没有任何关联。直到佛教来临以后,才跟其有了一定的联系。对此,不得不佩服古代人高深的智慧,他们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虽然“寺庙”这一词经常被人们提起,但是不能混为一谈,毕竟这两字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