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诱惑,如何让孩子说“不”

网瘾(AlD)是个早已不新鲜却一直无解的难题,其危害不管是否是身在其中的人都能信口说出,由它引发的各种触目惊心的事件也不断的刷新着人们对网瘾危害的认识。而对于那些身陷其中的麻木的孩子和绝望的家长来说,戒网瘾学校不啻于最后一丝希望最后一道光亮。

可事实上呢?

最近被一篇名为《从杨永信到豫章书院:你是有多恨孩子,才把他们送去戒网瘾?》的文章刷屏了。说实话,文章中的爆料并没有太多意料之外的东西,这些所谓的黑幕,其实早已是堂而皇之的曝光于世了。可即使这样,黑暗底色的网瘾学校依然顶着各种名头光鲜的存在着,依然以救世主的姿态存在着。黑暗,不仅仅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还有闭上双眼的时候。

关于戒网瘾机构的话题并不想说太多,一则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太多,一个戒网机构几乎可以串连起一个地方的产业链,这其中的水深可想而知,这大概也是再多的曝光再多的“事件”依然大行其道的原因。二则没有深入其中的切身体会,单凭间接的转述信息,实在没有什么底气去评论或褒贬。但是,不说戒网学校,却可以说网瘾少年,因为这有可能关系到每个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想象,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离开网络会有多少不便。这样的环境和趋势下,断绝孩子与网络的关系既不可取也不现实,可是网瘾的危害又切实存在,如何取舍似乎成了无法破解的问题。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往往被人忽略的前提,就是如何定位网络的功能性问题。当网络作为资讯获取的平台,沟通交流的工具,甚至谋生获利的手段时,不必去费心它的负面作用,与积极意义相比,可以忽略。但是一旦网络成为娱乐消遣的方式,它的危害常常变得不可控起来。

不可否认,相比现实生活,网络世界里的即时满足和虚拟存在,以及完全自我的角色扮演和无顾忌的道德弱化,对每个人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不仅仅是青少年。只是成年人会因为责任、角色、阅历或者生活中的琐事,弱化摆脱了网络的影响。可是对孩子来说,如果只有单纯的说教和道理,毫无意义。

网络依赖,究其根本是心理上的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情感上的缺失或伤害。而亲子关系则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本的情感维系。可以说,网瘾的背后通常都是有问题的亲子关系。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网瘾的基础。只有孩子对父母有足够的信赖和依靠时,才有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可能。

有了感情做基础,就要考虑具体的方法和技巧。网络之所以会让人沉迷,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能带给人成就感和认同感,而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缺乏的。知道了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做。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体验现实世界里的美好和感动,当他接触到来自真实的人的感情时,那种成就和满足,绝不是虚拟世界能比拟的。而这些,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陪伴。

通过社会活动可以帮孩子重树信心,并找到他的归属感,可是仍然要面对不时出现的心理空虚。这其实是个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但是对有网瘾的孩子来说,尤其突出。有人主张多读书来充实内心,这当然没错,但是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网络依赖的孩子,用消耗的方式效果更好于补充。通过强体力的消耗来转移对网络的关注,与其强制他不想不如让他无力去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疏远,再将其他的有益的方式填补进去,更可靠也更有效果。

对网络形成依赖,需要一个过程,而解决摆脱掉,则需要更久。因为疏忽和缺失了爱,网络将孩子从父母手中夺走,而现在,想要重新赢得孩子,则需要加倍的爱和温暖。

最后说一句,网瘾或许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放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