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石湫·举行昆虫世界生态园暨南京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开工仪式
溧水石湫镇是全国重要的影视文化和文化创意基地,苏皖边界上以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综合性城镇,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镇和百强镇,南京市12个重点新市镇之一,重点培育的影视特色小镇,是南京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重点开发区域之一。2020年11月8日,昆虫世界生态园暨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开工仪式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田园综合体隆重举行。
来自省市的50余位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开工仪式。江苏省农科院孙洪武副院长、南京市农业农村局马洁峰副局长、溧水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刘人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郭双庆处长、原省社科院张德华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王荫长教授、石湫街道党工委樊斌书记 、江苏昆虫学会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洪晓月教授,为项目覆土奠基。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昆虫世界生态园暨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开工仪式上,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潘龙金进行了开幕致辞。
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潘龙金
“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的建设为广大市民普及昆虫知识,帮助大家了解昆虫、认识昆虫,通过昆虫文化带动发展文旅产业,结合开发青少年科研课题等相关活动,行成研学合一和乡村旅游的结合。石湫镇利用好当地科教优势,加大与各大院校农科院校合作,引进昆虫相关产业,将石湫田园综合体打造形成文旅产业示范区。”溧水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刘人祥表达了以上观点。
溧水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刘人祥
江苏省农科院孙洪武副院长表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驱动着经济社会日益向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模式、蓬勃涌现。这是一个美丽的产业,以昆虫为文化基因,创建昆虫世界,融入生态价值和人文理念,这是南京溧水石湫人的一大创举,是领导、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自然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的多重融合,即将给人们带来极具穿透力的向往和富有冲击力的共鸣。
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 孙洪武
景泰莱文化公司王牧为本次昆虫世界生态园项目进行详细介绍。建设昆虫邮票博物馆,夯实石湫文化积淀;建设活体蝴蝶生态体验馆,提高休闲品质,输出昆虫知识。面向青少年和昆虫爱好者,挖掘昆虫知识趣味性,建立昆虫世界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技术,呈现昆虫趣味知识博物馆,为青少年和昆虫爱好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昆虫知识的产品和体验情境。
南京景泰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王牧
当天的开工仪式上同时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所长苏国东、南京景泰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牧共建协议。马洁峰副局长、郭双庆处长、刘人祥领导、孙洪武院长、张德华院长见证签约。
此次开工的昆虫世界生态园暨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昆虫团队助力开发与运营,目前已完成前期策划的相关工作。昆虫世界是一个以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休闲农旅项目,包含了昆虫邮票博物馆、蝴蝶生态馆、萤火虫馆等广受欢迎的热点项目及众多亲子体验活动,兼具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功能,将极大丰富石湫当地及溧水区的文化休闲生活,并辐射全南京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新去处。
昆虫生态园规划设计图
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 外立面效果图
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 内部效果图
在这里,你可以观赏蝴蝶翩跹、追随流萤闪耀、聆听蝉鸣声声、探寻蜜蜂巢穴……还可以亲身体验喂养桑蚕、制作标本、寻找水生昆虫、栽培美味时蔬等有趣活动。此外,还有众多可爱的农场小动物相伴左右!置身一个鲜花遍地、树木葱茏的昆虫世界,小朋友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习有趣的知识,大朋友们在令人愉悦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方寸大小的邮票,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87岁的南京农业大学老教授王荫长倾注六十多年时间,收集了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昆虫邮票万枚,还有很多昆虫化石标本、钱币、卡、券等,以及诸多与昆虫有关的工艺品、艺术品。日前,王荫长和他的儿子王牧联手多方将在南京建立世界昆虫邮票博物馆,普及、传播昆虫及昆虫邮票文化,打造融入现代农业元素的趣味昆虫乐园。这些凸显人类与昆虫密切关系的邮票,将告别一直被束之高阁的命运,走向更广阔的大地。
展陈 反映世界昆虫邮票史
王荫长对昆虫邮票的兴趣,最早可以追溯至1957年,当时,他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留在学校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出于对昆虫的兴趣,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世界昆虫邮票。从最初的一枚沙捞越的蝴蝶邮票、几枚马斯加的蝴蝶和蛾子邮票,到后来有了一些东欧国家的昆虫盖销票,60多年后,王荫长的昆虫邮票收藏已达万枚。“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王牧表示,这意味着即将亮相的昆虫邮票博物馆可以有丰富而多角度的展陈方式。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于1840年,而昆虫于1850年才开始登上邮票。据王荫长介绍,那是公认的第一枚蜜蜂邮票,其时,新南威尔士发行产业女神邮票,画面上有一女神坐像,旁边是草编的蜂箱及飞翔的蜜蜂。此后,蝴蝶、天蛾等昆虫陆续在邮票中露面,经过一个世纪的寂寥岁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昆虫在邮票中的地位才从配角转为主角。1948年,智利为纪念《智利自然史》发表100周年,发行了一套有25种动植物的邮票,其中就包括了3种昆虫,即蝶蛾、咖螳螂和长牙锹甲。
自那时起,世界各国开始发行纯昆虫邮票,在这股风潮中,新南威尔士甚至还按原图重新绘制发行了那枚有蜜蜂的产业女神邮票,使其中的蜜蜂形象变得更加清晰起来。1962年,世界邮票史上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和推动下,140多个国家共同发行抗疟邮票,只不过,这一次昆虫是以极其不光彩的形象登上邮票的——抗疟邮票上面均带有蚊子标志。
后来,随着各地保护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呼声的日趋高涨,昆虫邮票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邮票中的昆虫从形态、分类转向生态和保育。”王荫长说。
在昆虫邮票逐渐走向繁荣的过程中,中国的身影也是可圈可点。王荫长告诉记者,1963年,我国发行了一套20枚的蝴蝶邮票,由艺术家刘硕仁设计,得到了蝴蝶专家李传隆的大力协助。这套邮票“打破图谱式的单调,以写意的背景烘托蝴蝶的生境”,迅速引起集邮者和昆虫爱好者的极大兴趣,现已成为昆虫邮票中的珍品。与此同时,中国式的写意也被国外很多邮票所追捧和模仿,2002年,马绍尔发行的昆虫和蜘蛛小版票,画面风格采用了典型的中国水墨画,彰显了极富灵动气韵的东方美学。
历史 为何选蚕宝宝作为博物馆LOGO
一个即将新启的昆虫邮票博物馆,王牧正在考虑如何将其从个人把玩转为面对大众?比如在我国八万多种昆虫名录中,用什么昆虫来代表昆虫博物馆,作为昆虫邮票博物馆的LOGO?哪一类昆虫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王牧想到了蚕,陕西历史博物馆就珍藏了一件千年鎏金铜蚕,胖乎乎的蚕宝宝,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昆虫邮票中也是不断出现,并一再被赋予深刻内涵。要知道,昆虫邮票不但浓缩了人类认知昆虫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养蚕历史及其文化就是其中一类题材。古代丝绸之路,由于所涉国家众多,成为昆虫邮票中的一大主题:1992年我国敦煌壁画邮票上,再现了许多风尘仆仆的西域使者,他们正穿梭在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路上,画面中的竹杖依稀可辨。据了解,在南朝梁元帝时候,有人偷偷将蚕卵运送到域外时,正是被藏在了竹杖内。
无独有偶,在土耳其1982年发行的反映欧洲历史上重大事件的邮票上,这条丝绸之路一直延伸到君士坦丁堡,并展示了已历经千年风霜的苏丹罕驿站。
昆虫邮票还见证了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和丝织品贸易在中西贸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比如我国的养蚕缫丝技术先传到朝鲜半岛,再由朝鲜传入日本,2000年韩国汉城邮戳上,复制了古老的缫丝画面;蚕桑从云南传入中南半岛后,老挝在很长时期内都保留着传统的缫丝织绸技艺,在其1970年发行的邮票上,就有妇女抽丝、络丝和织绸的画面;黎巴嫩两次发行养蚕会议的邮票,其中,1965年发行一套邮票,有蚕茧抽丝成绸的示意图,也有老人弯腰弓背织绸的情景,其织机与我国古代使用的十分相似。王荫长介绍说,黎巴嫩位于西亚边缘,我国养蚕技术正是经过这里扩散到阿拉伯和地中海国家的。
科普 用诙谐的语言讲昆虫故事
“昆虫和许多古老的节肢动物,因为有防水的外壳和发达的气管……可能很早就离开了海洋,发展成为能用气管呼吸的节肢动物。”博物馆的一大功能就是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教育,王荫长的学院背景赋予了昆虫邮票博物馆专业性和权威性,他可以用非常生动而诙谐的语言介绍昆虫的进化史。王荫长曾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农学会理事等职,退休以后,更是将大量时间、精力倾注于昆虫邮票收集、整理和研究,并屡获南京和江苏、全国以及亚洲邮展高奖。
据王荫长介绍,1956年我国发行的古生物邮票,其中一枚是万蒿山三叶虫,因身体分左中右三叶而得名。“三叶虫是早期的节肢动物,4.5亿年前是它们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海洋十分辽阔,众多三叶虫在水中游荡。”在很长时间内,科学家都认为三叶虫是唯一能在化石中见到的昆虫远祖。可是,云南抚仙湖虫的发现,也被证明与昆虫远祖有血统关系,是在寒武纪发生历时上百万年的生命大爆炸后演化而成。对着一枚我国于1999年发行的云南抚仙湖古生物化石邮票,王荫长告诉记者,这是一头体长两米的奇虾,是一种大型食肉节肢动物。“三叶虫不过是抚仙湖虫的‘远房兄弟’。”
对于我们熟知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王荫长从专业角度对此有新的解读。他认为,结好茧子的蚕并没有死,只是正在变蛹中度过它一生的关键时刻。至于跳蚤跌不死的秘诀是什么?能鸣奏“婚恋三部曲”的昆虫是怎么回事?昆虫是怎么知道OTC(非处方药)的?蜉蝣真的是我们所说的“朝生暮死”的短命者吗?王荫长总能用浅显的语言点明要旨,比如蜉蝣,虽然其成虫寿命仅几小时到几天,可是实际年龄它们都超过大多数蝴蝶和蛾子。跳蚤由于“骨骼”有别于其他动物,并不坚硬,是由褐色柔软膜外包的几丁质组成,很具弹性,此外,跳蚤的体腔不存在血管,而是各种器官直接被包围与浸浴在血液中。这样的特殊结构,就能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即使连续蹦跳七八个小时,不论是撞击到异物,或从空中跌落到地面,都不会发生头破血流、‘骨折’和‘脑震荡’。”
据王牧介绍,昆虫邮票博物馆在运营中还将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及中科院中山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为大众送上最专业、最浅显的昆虫知识。
创新 将夜间虫鸣体验 融入大众生活
“昆虫与人类社会更替、历史演进、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几千年来,人类社会无时不有昆虫的存在和参与。”在王荫长经历两次中风之后,突然而至的紧迫感,让王牧对父亲倾注了60多年的爱好有了新的认识。
“1万枚昆虫邮票就是一个等待被挖掘和激活的大IP。”王牧告诉记者,昆虫邮票博物馆主要面向青少年和昆虫爱好者,不但挖掘昆虫知识的趣味性,还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昆虫知识的产品和情境体验。比如建设活体蝴蝶生态体验馆,为一个个昆虫邮票故事拍摄小动画,等等。王牧把昆虫邮票博物馆选在了溧水石湫街道上方村,那里山丘连绵起伏,至今仍保留有乡村的独特气韵,相传为孙权母亲所栽的银杏树就藏身于此。王牧表示:“孙权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把他一起整合到丝绸之路邮票故事里,对石湫而言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王牧发现,以昆虫为主题,可以演绎出众多相关的文化项目和产业。比如在古代中国,就将蝴蝶的形象通过刺绣、蜡染等用到服饰中,并创造出花灯、胸花等各类工艺品,而石湫周边凝聚了南京艺术学院、江苏二师等高校,更聚集了石湫影视基地等优质产业群体,“中国古老的内涵必将通过这些可爱的昆虫形象,被激发出年轻的活力,从而在传承传统文化、反映民众生活、体现大众审美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虫邮票博物馆只是小小昆虫邮票发生蝶变的一个起点,王牧志在打造以昆虫邮票博物馆为基点,集现代农业、 休闲旅游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趣味昆虫乐园,也已引起包括省农科院等在内的多方兴趣和关注。“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农业生产,一刻也无法离开昆虫。”王牧告诉记者,趣味昆虫乐园将挖掘昆虫对于人类的深层价值,包括食用、中药材、观赏价值,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众多仿生学产业等;通过户外、夜间、露天娱乐项目,打造各种户外活动内容,让游客能够全身心地沉浸于自然之中,“尤其是在夜间昆虫的鸣叫中,游客在昆虫谷民宿群中能体会到一种独特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