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华:忆马永安师兄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68)
温如华和马永安赴山东演出
与某地演出公司经理合影
(1985年6月)
永安师兄在他的有生之年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杜鹃山》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雷刚形象。
记得曾经作过我的班主任,后来又成为了工作中同事的金桐老师对其表演有着这样一番特殊的评价。
他说:马永安的眼神中带有时刻渴求解放、追寻真理的一种深邃目光。因而这种目光在剧中从头到尾一直贯穿在那个人物之中,确实是十分生动的。而这种目光又是很多架子花脸演员们先天並不具备,而后天又忽视训练的,因而使得有些雷刚的扮演者,显现出雷刚成长的形象方面仍是有所缺失的。所以永安师兄在塑造这个角色方面,除了嗓子之高音受到一定的局限之外,而在当年京剧舞台上,通过全面地审视,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另外雷刚那粗中有细、见微知著而又另带几分的草莽个性,确与永安师兄本人的特殊气质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联。
马永安《杜鹃山》
在近一百多年以来,戏班里流传着一些虽不是十分准确,但却流传很广的谚語,比如;
“一窝旦、吃饱饭,花脸多、准砸锅”;
“大花脸、小心眼”等……
这些话,多是指净角演员之个性,时有生冷怪僻之嫌。虽说剧团演员,禀性各异,人人不同,但对花脸演员之性格特点而言,这些谚语确实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与概括性。
金少山老先生之禀性,众所周知,在他的一生当中,确实是都是特立独行的。
而郝寿臣老前辈信奉“基督教',这在戏班之中亦为少见,在唱着中国传统戏的国度里,却信仰着外国洋式宗教,更属于凤毛麟角不多见而已。
永安师兄的思维行动,有时也是极富色彩而与众不同的。特别是他在演出当中,不是和剧团中所有主演都能通力合作的,但他又不是“一根筋”,而是随时随地也能夠峰迴路转,有时更是能屈能伸的。
温如华、马永安《霸王别姬》(上)
2001年春季,我在长安有两天戏,头天大轴为《法门寺》,二天大轴为《别姬》,每天都有一位净角作为主演,头天是刘瑾,二天是项羽。因为永安师兄在当年的北京剧坛,曾被誉为刘瑾“专业户”,每逢演出此剧,在众位名家合作之中,他总是要拿他所扮演的刘瑾角色,挂为“头牌”的。
而这次特请奚延宏大舅参加演出,从年纪相比,延宏大舅又比他年长5岁,因此两个花脸角色,便请延宏舅舅先作二选一之择定工作。延宏舅舅说,我演刘瑾吧!因此剩下的霸王,才能归为永安兄所扮演。在这个问题上,永安师兄很懂得戏班之“规矩”,决不自以为是,而是按照长幼为序,听命服从,心甘情愿。
1985年6月,有次搭班河北保定京剧团,为了剧目不翻头,我演出了《红楼二尤》,特烦永安师兄反串前薛蟠,后秋桐。(前丑角、后彩旦)永安师兄仍是奋勇当先、知难而上,表演也是可圈可点,极富特色!
温如华、马永安《霸王别姬》(下)
所以说戏班里的演员,在处世方面都是挺活泛的,对于剧团领导而言,也是不难于管理的。演职员们虽然学得多、演得多、听得多、懂得多,眼界开阔又能说,但又不是一味地认死理的,因为他们既要面子,也会给人留有面子的,但首先要给他们尊颜,给他们面子,所以说他们,也都是通情达理的。
因为京剧是在皇城里形成的,而演京戏的人们,有时也保留着“天子脚下”的那一点倔犟的脾气,因为那叫“吃过见过”。
马永安师兄的一生,对人对事,似乎都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脾气,既会谦躬温和、笑容可掬,也能夠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有时惹恼了他,也会不论秧子的!
2020年立冬
温如华老师授权发表
京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