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张明福:清代德州一本制烟花工具书引发的“大案”

清代作为少数民族满族人建立的政权,始终害怕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人起来造反,所以在禁止民间私藏武器的同时,大兴文字狱,采用高压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在这种政治生态环境下,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二月,德州发生了一件以献《霹雳神策》旧书而遭到惩罚的离奇案件,成为清代文字狱之一。

事情原委-生员献书挨打

杨淮震自乾隆元年至九年,三次参加山东乡试均未考中,人变得疯疯癫癫,街坊邻居都称其“疯子”。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得了疯病的德州秀才杨淮震,因幻想着通过献宝弄个一官半职,遂将先前从旧书摊上购得的一本《霹雳神策》旧书献给德州知州宫懋让。

宫懋让见其疯疯癫癫,便只是将书烧了,命杨家人将杨淮震领回家去加以管束。

岂料,山东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俗称“学台”)谢溶生闻听此事,认为“书多不经之谈,不可不彻底穷究”,便迅速向乾隆皇帝上奏,说德州秀才杨淮震所献之书涉及“炮火”,有造反嫌疑,于是乾隆下令立案审查。

所谓《霹雳神策》,不过是一本制造花炮(也称“烟花”)的工具书,怎么挑也没什么悖逆之语,何况杨淮震还是个疯子,算得什么大事?可在从重从严的高压政策下,杨淮震还是被革去生员,挨了四十大板。

最后的判决词写道:“(杨淮震)违反'以上书希求进用’的规定,责板四十;又按照'生员不许建言’的规定,黜革其生员;命令其父杨方竹严行管束。”

德州知州宫懋让被参劾,“听候议处”。

存档奏疏-记录历史详情

杨淮震献《霹雳神策》旧书案,从军机处存档的三件奏疏中可见详情。其中最后一件奏疏,河东河道总督兼署山东巡抚白锺山、山东学政谢溶生联名奏折原文如下:

河东河道总督兼署山东巡抚臣白钟山、提督山东学政臣谢溶生谨奏:

为请旨事,窃照德州生员杨淮震赴州呈献书本,当经一面发司究审,一面奏闻在案。

今据布(布政使司)按(按察使司)两司审拟前来,臣等查核供情,杨淮震于丙辰(乾隆元年)科乡试,曾列荐卷,因三场违试不中,懊恨成痴。时发时止,乡党呼为疯子,不与往来。

乾隆七八年间,有直隶枣强县已故民人魏杰在德州出卖旧书,淮震因买史记等书熟识,偶见有抄写旧书一本,上有火炮诸方,遂自为罕见奇书,亦将货物抵换,收藏在家,妄冀献书录功得有寸进,于本年十一月二十日照抄赴州投献。因伊父生员杨方竹嗔责多事,淮震懊悔,旋赴州恳毁前书。该州宫懋让见其痴状,将书焚毁,并未禀报。

经臣等访闻,饬查宫懋让即亲至其家搜查,原本随经查出,呈案问其书所由来,系得之已故民人魏杰,至造此书者,实不知作自何人。查书中虽间有不经之谈,尚无悖逆之语。及讯其献书之故,不过执迷谬见,妄希寸进,并无他意。

应如司拟照纵横之徒,假以上书,巧言令色,希求进用者,律仗一百,折责四十板。今杨淮震仍照生员不许一言建白,违者黜革,应照例革责,饬令伊父杨方竹严行管束,毋许出外生事。其父杨方竹不知献书情事,应请免议。至该州随经搜查,原本呈报,但前据投到此书之时,即应禀报,不合转听该生求恳,旋即焚毁。容俟另行咨部听候议处。

其原书破烂,不敢恭呈御览,谨照缮清本同原书一并具折恭进,是否有当,伏候皇上训示。遵行,谨奏。

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

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奉朱批:

知道了。钦此。

皇帝赐诗-学政邀赏成功

杨淮震献《霹雳神策》旧书案之所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

清政府害怕汉族人反抗,禁止民间私藏武器,更禁止民间制造武器。他们认为《霹雳神策》这种书如果得到传播,民间就掌握了火药的制造技术,对大清王朝的稳固将带来极大地危害和隐患。

杨淮震献《霹雳神策》旧书案的始作俑者山东学政的谢溶生邀赏成功,得到乾隆皇帝嘉奖。

乾隆写有《赐山东学政谢溶生》诗:“圣贤桑梓地,俊秀鉴衡司。胜任诚非易,不鳏在有为。迁乔思已早,刈楚念人迟。士习民风倡,勖哉法则持。”

(已载10月14日《德州晚报》)

■作者:张明福  ■编辑:王晓松

(0)

相关推荐

  • 崑岗书院|普宁三大书院

    广东普宁故城洪阳东门外的昆安村,俗称崑头山,其原分成两个区域即崑岗.崑安,后合称今名.据资料介绍,宋末有陈氏一支从福建迁此创村,及后相继有蔡.吴等23姓相继迁入.相传果陇庄氏中一支最早几代人便曾定居外 ...

  • 图记|那几十本旧书,离我而去

    再见 把要给坪山图书馆的书整理好.一会儿执行馆长陆其美就到了. 再和这些书合个影.也和这间办公室合影存念一下.过了春节,就搬到报业集团北院儿新媒体大厦了.新办公室肯定放不了这么多书. 陆馆长来了.我们 ...

  • 那些事儿丨张明福:清代德州“义犬救主”牵出的侵财害命案

    清嘉庆年间,德州城东某村上演了一场"义犬救主"的真实故事,这一事件却牵出了一桩弟弟为了霸占哥哥家产而做出的"侵财害命"案. 幸遇好官知州原逊志将恶人予以收监惩治 ...

  • 那些事儿丨杨福国:遥远的格桑花

    近日,备考做题,在试卷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些文字写到雪域高原上绚烂盛开的格桑花. 其实,我还没见过真正的格桑花,但文中所写那绚烂盛开的格桑花却一下子撩动我的心弦,让我倍感亲切--格桑花,原来是一本书 ...

  • 那些事儿丨张明重:半掩的卧室门

    小时候,我每次晚上上厕所,发现父母的卧室门都是半掩着的.我有些奇怪:妈妈可是很怕冷的,我和父母在一个房间住的时候,妈妈总把卧室门关得紧紧的. 我问父亲:"爸,你们的卧室门晚上怎么不关门呀?你 ...

  • 那些事儿丨杨福国:风雪夜归人

    我们的曹校长退休都二十年了,为了写一个材料,我到他家"采访".无意中,他对我说了一件事,让我一下子想到题目上那句诗. 那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儿. 那时候曹校长当然还不是校长,他还很年 ...

  • 那些事儿丨王莹:时光不语 静待花开

    曾经在一篇散文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对我来说,这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便是深深扎根在我心里的教育梦. ...

  • 那些事儿丨姜仲华:舒化民巧破奇案升任德州知州

    在德州的"名宦祠"中,有一位道光年间的德州知州舒化民,在德州留下了显著的政绩和美誉. 而他升任德州知州的原因,是在担任长清县知县的时候,和齐河知县一起断了一桩奇案,表现出优秀的品格 ...

  • 那些事儿丨德州齐河人王祝晨邀请泰戈尔来山东讲学

    王祝晨,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村人,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在山东首倡白话文教学,被誉为"山东的胡适".新中国成立后,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23年春,时任济南第一师 ...

  • 那些事儿丨马惠彬:德州索庄村与索额图的传说

    索庄村是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的一个社区. 明初朝廷在德州设卫时,该地域为德州卫左所的管辖之地,所以这一带的村名中多含有"屯"字,但索庄的名字中却没有. 这里的李姓约占50%,索.王. ...

  • 清代的一本宝录密旨

    清代的一本宝录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