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只能决定人的处境,但无法干涉你对处境的看法和态度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可能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

但有两位心理学家,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探索,竟额外发现了点有意思的东西。

那他们都发现了什么呢?普通人能不能用他们的发现来面对一些人生困境?

我说说,你听听。

第一位心理学家叫弗兰克尔。

少年早慧,天赋异禀,打小就爱琢磨:人活着有啥意义。

十几岁时,他沉迷于哲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分析,读高中时,就开始和弗洛伊德通信。

一来二去,弗洛伊德觉得这小伙子可以,就把他写的东西投给了《国际心理分析杂志》。16岁的弗兰克尔大受鼓舞,自此加倍努力,并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专家,业界扬名。

好景不长,二战来了。

1942年,一位美国领事想给他一张签证,劝他跑。

他拒绝了,说是要和祖国、家人在一起。

于是,这位研究了半辈子生命意义的专家,被抓进了最能摧毁生命意义的地方:纳粹集中营。

为什么说集中营是最能摧毁生命意义的地方呢?

篇幅有限不细讲,阅读这篇文字的读者,不妨去搜索一下反映集中营生活的影片,然后把情节的残忍程度加倍想象一下,基本就是当时人们面临的真实光景。

更让人绝望的是:谁都不知道这种极致的痛苦,到底什么时候算个头。完全有可能,一辈子困在这里。

很多人扛不住,干脆自杀了。留下来的人也基本精神失常,比如晚上做噩梦被同伴叫醒,反而会嚎啕大哭。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与睁眼后的世界相比,噩梦反倒成了一种逃避。

喜欢追问人生有何意义的弗兰克尔,就在这种环境中,一天一天地熬下去。

可日子毕竟太难了,总有熬不住的时候。

那可怎么办呢?弗兰克尔想出个点子:每当绝望来临,我就想想我妻子,想象她在我身边,陪我说话。

或者,我想一想将来走出集中营后,被各个国家邀请做讲座时的场景,想想我会对观众们说什么。一想起这些,眼前的苦难好像就值得一熬了。

这招灵吗?只能说,有点用。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弗兰克尔突然发现:嘿,你们这帮军官,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但你们谁也管不了我脑子里正在想什么。

他得出了第一个结论:外部因素可以左右我所的处境,但无法干涉我对处境的看法和诠释

就好比发牌的人是老天爷,老天爷牛,好,我认怂,但老天爷再牛,也是只管发牌,管不着我怎么打牌,我想怎么打怎么打,全看我自己。

又过了些日子,状态好转的弗兰克尔开始有心情观察一下小伙伴们了。

这一观察不要紧,又发现个新现象,那就是大伙同样都待在集中营,同样日子过得不如牲口,同样天天挨鞭子抽,挨枪托打,同样面对着无休无止的日夜轮回,周而复始的极端环境,但人群居然还是分流了。

比如,有的人为了求生选择出卖朋友;而有的人就选择体面地死去;有的人会无休止的抱怨;而有的人会安慰抱怨的人;有的人选择把面包换成香烟麻痹自己,而有的人仍然尽可能让日子保持秩序。

这事可怪了,因为按照传统心理学的经验:人肯定都是受制于环境的;尤其是环境因素控制得这么死的情况下,人类的行为几乎注定整齐划一,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做出不同选择的人,虽然少,但确实有。这说明什么?

弗兰克尔得出了第二条结论:人类有一种最终极的自由,那就是精神上的选择自由。而且即便在最极端最酷烈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也就是说:人人手中其实都握有一张底牌,底牌的名字叫:你随时随地都在做选择,每时每刻都可以做决定。

把第一条结论和第二条结论捏到一起,弗兰克尔终于找到了那个老大难问题的答案: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就体现在每个地球人,每一天,每一秒钟,面对每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时,所做出的反应和选择里。

怎么充分理解这句话呢?我们仍然用那个经典的小故事来说明。

话说在希腊神话中,有个悲催的人物叫西西弗斯,因为得罪了众神,受到了世界上最残酷的惩罚——不停地将滚下来的巨石,推到山顶。到了再滚,滚了再推,永无止期。

为啥这就算最残酷的惩罚了呢?因为在众神看来,这一下子就把西西弗斯的意义感弄没了:任你苦熬苦业,汗流浃背,没有毛用,你干的事儿,没意义。不光没意义,你连个奔头都没有,你这辈子就这样了,明天?嘿嘿,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惨无人道吧?但如果用弗兰克尔的理论来看,这很好解。

因为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西西弗斯的一举一动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每一个瞬间,都在面临着精神世界里的抉择,比如:我这次推石头的时候,是采用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心情?我在这一秒,是反复思考自己的困境,还是不思考?我是把它当成惩罚,还是当成一种经历?等等等等。

这样一来,众神就没法子了,因为你就算往西西弗斯的脑袋上插铁钉,人家至少也有权力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迎。只要他意识到这一点,那他活成狗,都有意义。

好,关于弗兰克尔探索生命意义的故事,咱们暂时按在这里。

另一位跟“人生意义”问题正面刚过的心理学家,名叫阿德勒。

无巧不成书,跟弗兰克尔一样,阿德勒也和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发生过关系……

弗洛伊德与阿德勒年龄相仿,而且俩人都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

弗洛伊德像欣赏弗兰克尔那样欣赏阿德勒,见人就说:哎,阿德勒不错,是我的小迷弟……

阿德勒一听:臭不要脸,谁是你迷弟,我不光不是你迷弟,我还觉得你那套引以为豪的理论,有问题!

要说这阿德勒也是真争气,由于他提出了与弗洛伊德相反的看法,反倒最终与弗洛伊德并列,成为心理学三巨头之一。

另外一位巨头叫荣格,荣格的态度就好多啦,声称:在精神上,我不是弗洛伊德的迷弟,应该这么说,弗洛伊德是我的父亲!

好吧扯远了。圆规正转。

刚刚我们提到,阿德勒是觉得弗洛伊德那套理论是有问题的。

那到底有啥问题呢?

很简单,阿德勒认为:你弗洛伊德不是总主张人的现在是由什么童年经历啊,原生家庭啥的决定的吗

好,那我按照你的思路推下去,结论就成了:过去,决定着现在,现在又是未来的”过去“,所以现在是为未来服务的。那所谓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被过去束缚,又不断追求未来的长跑。我这么理解有毛病没?

支持弗洛伊德的粉丝说:没毛病。

阿德勒说:好,毛病就出在这。那要按你这么说,长到二三十岁的我,一方面,我得成天想着:哎呀,自己又出现点精神缺陷,这来自童年经历;哎呀,我又表现出点变态,这可能来自我的家庭;

这过去越想越憋屈,那我展望一下未来吧:未来……我得先苦哈哈地学习几年,拿第一,拿完第一以后毕业找工作,找到工作我还得攒钱买房,买完房趁着没秃顶我得抓紧相亲结婚,结完婚趁着体格还行得抓紧生孩子,生完孩子先是赚奶粉钱然后选学区,选完学区得逼着孩子继续好好学习,然后让他拿第一。

他拿第一找工作,我接着帮他凑首付,然后他经历青年危机我去应付中年危机,一顿折腾终于到了这小子经历中年危机的时候了,我往病床上一趟,腿一蹬,眼一闭,归西。

可问题是:如果我按着这种心态活着的话?第一,我有哪怕一天真正活过吗?第二,人生的意义在哪?人就是从生到死,一边受制于过去,一边抻着脖子想未来的血肉机器?

所以阿德勒认为:你说的那套我是爱搭不理。我觉得这不叫人生的意义。

那要按阿德勒说,怎么对待人生,才算有意义呢?

只见他甩出六个大字:活在当下,兄弟!

话音未落,弗洛伊德的阵营里传出:鸡汤,你个臭弟弟。

阿德勒扶了扶帽子:别着急,想真正理解我说的”活在当下“,你得放空成见,先上轮椅,因为只有俩脚一离,病毒才上不去。

弗洛伊德坐在了轮椅上。

阿德勒嗓门高八度:请听题!

第一题:请问你承不承认咱们的下场都是死。

弗曰:我承认。

阿曰:那既然固有一死,人活这几十年算比赛还是算旅行?快点答别想。

弗曰:算旅行。

阿曰:好,那既然是旅行,请问明智的旅行是着急忙慌地往景点赶,到了以后抓紧拍个照往下一个景点跑,最后直到一头扎进坟墓里;还是说悠哉游哉,让赶路的过程就充满着欢声笑语?哪种是明智的?

弗曰:后一种。

阿曰:恭喜你,所以说,想过去,看未来,都相当于看景点,把每个今天都当成是明天的准备工作,那今天就失去了其存在本身的意义,而人生正是由每个今天组成的,个别无意义导致整体无意义,所以想开吧,人归根结底是活在当……

弗曰:不对,不对呀!好像哪里有问题你等我捋一捋……

阿曰:那好,那咱们换一道,请听题!请问按你的思路看,人生是不是一条线?昨天串成今天,今天串成明天的,是不是一条线?这是你自己就说过的问题。

弗曰:没错,人生就是一条线!

阿曰:那请拿起放大镜,看着这条线,细看,别控制,看到了什么?

弗曰:呀,点,我看到的是无数个连续的点!

阿曰:恭喜你,都会自己推导啦!没错,人生看起来是一条线,其实无非是无数个独立点的连续。所以我们不是活在线上,我们是站在每一个点上,人只要认认真真地活在此时此刻,安安心心地应付好每个当下就可以。并不是说到了某个终点或巅峰才有意义,那万一你到不了呢?前几十年白活了吗?

不,只要你在每一个点上都认真起舞,那花草也是旅行,吵闹也是旅行,而且每一个刹那你都是圆满的完结状态,就算明天才巅峰,但你今晚就死了,那你的人生都是充满意义的。因为花花草草都入了你的心,没被你路过,或嫌弃,所以说,活在当……

弗曰:你等会儿,我虽然有点懂了,但我还有一个问题,我要是按你这个套路活,又是在每个点上跳舞,又是不想未来啥的,我家孩子可能一辈子都吃不起奶粉。所以说,信你我就上当了。

阿曰:我明白了,耽误咱俩沟通的就是那所谓的奶粉罐子,我今天必须当你面把它砸碎。你细想,跳舞,其实是不耽误你赚钱买奶粉的。你现在没跳舞,奶粉就到手了吗?不还是没有吗?

相反,如果不想奶粉,咱就快快乐乐地沉浸在每个当下的每支舞曲里,那奶粉到手,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所以我把轮椅改成了录音机卖给你,你给我四百手工费就行……

弗曰:大哥,这钱我给,但我想问问,除了我还有谁在当下跳过舞?你有没有现实依据?因为我看那些成功人士,都没跳舞啊,都是像我说的为明天计划,担心,奔着目标去。

阿曰:果真如此吗?也许是这些人在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活在“此时此刻”,你没看见而已。

梦想着成为小提琴手的人也许总是只看见眼前的乐曲,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一首曲子、这一个小节、这一个音上面。就这么认真跳好每一天,然后跳着跳着,蓦然回首:啊,我竟然已经跳到了这里。

如此一来,他既在不知不觉种达到了目标,也在人生的每一个点上都达到了完成完满的状态,哪怕中道崩殂,这辈子都有意义。

阿曰:我彻底懂了哥。我承认你的理论和我并驾齐驱,丝毫不弱于荣格,介于咱们仨都属于心理学三巨头,他还总说我是他的精神父亲,那以后咱们俩就各论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于是,一场心理学领域的风波终于平息。

后记:疫情的关系导致高考延期,后台有很多高三读者发私信表达了担忧和焦虑,说自己节奏也乱了,状态也没了,觉得自己面对着了不得的人生困境。可前段时间太忙,抽不出时间写,仓促下挤出空,码出这篇长文,希望这以上几位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带来一丝抚慰。

弗兰克尔托我给您带个话:环境不管多极端,你每一秒其实都有选择,也都在选择。就像这一秒,你其实就在选择信还是不信。意识到这一点,那此时此刻你用什么心态来做下一道题,都关联着重大的人生意义。

阿德勒托我给您带个话:只要活在每个当下,每个点上,那么每个刹那的你都是功成且完满的,即使高考没有了,你都没有白费劲。因为,你正在用明智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旅行。

弗洛伊德飘过一条弹幕:原因是存在的,但人生是由欲望决定的,接纳自我,超越欲望就是人生的意义。我的理论没有阿德勒说的那么蠢,等你们上大学了要多研究研究,我今天可能是被他”忽悠瘸了“。

荣格回复弗洛伊德:我再说一遍,楼上在精神领域永远是我的父亲!

如果说跳出发散性问题的本身,答案就不在那么重要了。不同观点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生命不需要意义,但生活需要。直觉本能是基因遗传的,价值观是传统继承的,只有意义要靠自己去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