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去国外参加会议,美国代表拒绝与他握手,总理是如何应对的
先给大家说个假故事: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和周总理握手之后,掏出手绢擦了擦手,以此来羞辱总理。
总理见状,也掏出手帕,擦了下手后,直接把手帕丢进垃圾桶,狠狠地反击了对方。
之所以说这是个假故事,是因为当时陪同周总理参加会议的熊向晖等人曾明确表示:根本就没发生过这种事。
不过,故事虽然是人们编造的,但当时美方不愿和中方进行肢体接触却是真的,就算有人愿意与中方代表亲近,也不敢握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吵架要带帮手
1954年2月底,在苏联的倡议下,苏、美、英、法四国的外长达成协议,决定在同年的4月份举行日内瓦会议。
苏联之所以建议开这么个会,主要是为了缓和当时的国际形势。
在此之前,围绕着朝鲜和印度支那,苏联和美国斗得如火如荼,谁也不肯相让。
虽然苏联的实力不错,但它毕竟刚经历过战争的创伤,好几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要是继续和美国斗下去,肯定会熬不住。
说白了,苏联就是想借助这个会议为恢复国力争取点时间。
既然要开会,就少不了中国这个盟友。
吵架要带帮手,打架要带小弟。
苏联带着中国一起参加会议,一方面是想要向西方国家展示下社会主义阵营的凝聚力(带小弟助威),另一方面就是想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吵架时有帮手)。
而对于新中国而言,那意义就更重大了。
虽说已经“站起来了”,但当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少得可怜,其他国家对我们的了解也受美国影响。
而参加日内瓦会议,就是个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发挥中国力量的好机会!
于是,1954年4月19日,周总理带着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等人,浩浩荡荡地到达了日内瓦。
身穿笔挺风衣、头戴黑色礼帽、脚穿锃亮皮鞋,一手插兜、神情威严、步履稳健,这张周总理参会时的照片,不管看多少次,都让人忍不住想大赞一声:总理实在是太帅了!
看看围观的那些人们的表情,哪个能对总理的魅力视而不见?
然而,就在中国代表团前来参加会议的时候,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却发出了一条匪夷所思的命令。
你不伸手我不握
说起杜勒斯这个人,那就是个疯狂鼓吹冷战的极端主义者。
他极端仇视社会主义国家,反对民族解放运动,对新中国前来参加会议的不满几乎到了要疯狂的地步。
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杜勒斯特地下令:不许和中方代表团的任何一个人握手。
当杜勒斯到达日内瓦机场时,有记者问他:
“在会议举行期间,你和中国的周恩来会有正式或者非正式的会面吗?”
杜勒斯傲然答道:“除非我们两人的车在大街上相撞了!”
这个人就是这么的盛气凌人!
不过,杜勒斯不愿意握手,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愿意。
会议开幕式一结束,英国代表团的杜威廉便找到中国代表团成员,说英国外相艾登想在第二次会议的会前或者会后,介绍杜勒斯和周恩来认识,彼此握个手、互相致意下。
杜威廉还说,如果周总理这边愿意,那艾登外相就立即去询问杜勒斯的意见。
既然都在一起开会了,互相接触也是理所应当。所以,周总理很爽快地答应了艾登的这个提议。
谁知,艾登去找杜勒斯提这事儿的时候,杜勒斯却表示不接受,拒绝和周恩来握手。
总理得知杜勒斯对中方的态度后,立即交代我方代表团的全体人员:
只要是遇见美国代表团的人们,一概不要主动伸手,除非他们主动。如果他们主动来握手,那咱们就礼尚往来。
所以说,国家大不大气真的和强不强盛没有必然联系。
当时新中国势单力薄、积贫积弱,而美国富得流油,可论风度和胸怀,他们远不如我们。以前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而周总理接下来的表现,也狠狠地打了杜勒斯一个措手不及。
周总理和英外相艾登
偏不如你愿
美国代表团从会议开始的那天起,就打定主意,不让这次会议达成任何和解协议。
日内瓦会议大概开了四十多天,杜勒斯只待了一周左右就回国了,代替他的是副国务卿史密斯。
这位史密斯先生和杜勒斯正好相反,二战时,史密斯曾带领美军同德军作战,他本人很愿意和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据说私下里,他还曾劝杜勒斯不要拒绝和中国代表团握手。
在一次宴会上,史密斯端着酒杯,主动走到周总理的翻译员身边,又是夸他英语好,又是夸中国文化厉害,反正是说了很多好听话。
回去后,翻译员立即将这个情况汇报给周总理。
总理笑道:“好啊,既然史密斯愿意、敢和我们接触,那明天休息时,我找他谈谈。”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到了第二天会间休息时,史密斯一个人去倒咖啡,周总理假装也要喝咖啡,两人正好相遇。
周总理既然已经事先得知了史密斯对中国的态度,就装出要跟他握手的样子。
史密斯原本是左手端茶杯,右手拿着烟,一见周恩来要和自己握手,他连忙把杯子换到右手,然后道歉,说我右手正拿着东西呢,不方便握手。
虽然没有握手,但史密斯满脸笑容地和周总理打了招呼,还主动用自己的胳膊碰了碰周总理的胳膊,以示友好。
多年后,尼克松亲赴北京,周总理谈起史密斯的这个举动,还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次“碰胳膊”之后,史密斯经常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主动与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攀谈。
他说自己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周总理相识,还赞扬了中国在这次会议上的出色表现,他希望不管是朝鲜还是越南,都能早日恢复和平。
当然,不管史密斯的态度多么友好,他始终都没有和周总理握过手。史密斯是军人出身,虽然心中不愿,但也绝不会违背上司命令。
其实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人并没有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日内瓦会议是周恩来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但他在这次会议中做出的成就几乎是无人能及的。
正在发言的周总理
以前国外的人们认为中国“好战”,听了周恩来的发言后,这种形象在他们的头脑中也打消了。
美国原本打算在会上孤立中国,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孤立。
开会前,杜勒斯说不会和中方接触,结果会议期间,两方举行了四次会谈。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周总理硬是凭借着不懈努力,促使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帮助越南解放了北部。
会后,越南方面特地致电给中共中央,再三感谢我方对他们提供的全面帮助!
感谢是应该的,感谢再多次也不为过。
因为二战之前,越南、老挝、柬埔寨都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时被日本占领,好不容易日本投降了,法国的军队又回来了。
这三个国家中,只有越南多少有点抵抗的能力。
身为“邻居”,新中国一直关注着越南和法国的战况。
早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周总理还曾向中国援越抗法部队发过一封电报,指示道:
“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为了争取外交上的主动,需要在越南打几个漂亮仗,就像朝鲜停战前那样。”
也正是因为周总理的这封电报,越南军队才开始对法军阵地展开了猛烈进攻,法国人被打惨,求美国帮忙没得到回应,只能连连败退。
尽管法国已经动了停战的念头,但美国一直从中作梗,阻挠两国停战。
在日内瓦会议上,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代表团竭尽全力为越南出谋划策,与美方斗争到底,越南等国家这才得以摆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
总而言之,若是没有周总理带领的中国代表团,日内瓦会议上的很多问题可能不会得到解决。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见到周恩来的时候,他特意先伸出手,周恩来随即微笑着和他握手。
后来,基辛格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将旧情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刚一下飞机,尼克松便快步向前,朝前去迎接的周总理伸出了手。
主席身体微微后倾,坦然地接受了他的主动示好。
尼克松与总理握手
当年,你们对我们爱答不理,如今,我们让你们高攀不起。
不管什么时候,想要让别人看得起,都得自己先争气。
国家如此,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