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云门传奇:雍熙院

唐朝年间。
二月的云门山,还在料峭轻寒中,黄灿灿的迎春花已爬满了山坡。
这一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狭长的幽谷里,云蒸雾绕,涧清泉鸣。山麓南面一处寺门开了,走出一个侧背着黄色香袋,穿戴整齐的僧人,急匆匆朝覆斧岭方向走去,此人是拯迷寺的主持重曜。近年来,他致力于各处化缘募款,在云门山及其周边建寺设庵,一心为兴旺云门香火。
覆斧岭通往会稽城。今日一早,重曜便是去城里落实一件设庵之事。
话说会稽城有一陈姓员外,家族世代虔诚信佛。因陈员外日常乐善好施,常常接济帮衬远亲近邻,周边人都尊他为“陈善公”。员外夫妇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早已成家立业,家中唯遗小儿子伴身。
员外这个小儿子,性格安静,不喜多语,平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把自己关在书房,而且尤其爱阅读一些禅经佛书。员外夫妇俩私下曾玩笑相言,这孩子是前世和尚来投胎。谁知戏言成真。某日,小儿子居然跪拜在员外夫妇跟前,认真地告诉父母,自己想要出家修行。任凭双亲如何慰示劝导,小儿子心如磐石。
员外夫妇拗不过小儿子,只得遂了他心意。早几日,员外听亲戚说跟云门山的重曜和尚相熟,便托亲戚相约重曜入城相商。
员外见到重曜和尚,寒暄几句后,两人便说起了正事。陈员外相询重曜,能否为犬子在云门山上造间忏堂,并表示,建造忏堂所需不用担心,自己会承担银两的。
重曜听了陈员外的要求,当即表示,只要解决款项,造忏堂没有问题,他会亲自前去落实相关事宜。
末了,陈员外从书房唤出小儿子,在前厅拜谢了重曜。当日,还在员外家摆设素宴,让小儿子认了重曜为佛门师父。
回到云门山,重曜当即在振迷寺西面的石崖附近,选定忏堂造址。这处空地,重曜已中意多时。但见,石崖破壁,奔泉汩汩;重荫遮日,别有洞天。有诗为证:
怪石嶙峋好泉显,
仓檜婆娑云烟间。
寒竹倚涧荫四季,
怪藤萝立遮暑天。
不日后,重曜亲自监工,开工造堂。待房屋盖到屋梁,重曜与陈员外合计后,选了个黄道吉日,举行忏堂上梁仪式。当日,陈员外率全家从城里赶来相观。
一个月后,忏堂建造如期完工。重曜把它取名为“净名庵”,并按员外小儿子心愿,请进了一尊雕工考究的观音座像。
当“净名庵”的门额上挂之日,陈家小儿子正式入庵,落发为僧,跟随在师父身边。重曜也成为此庵第一任长老。而“净名庵”,便成为后来的雍熙院最初的院址。
岁月匆匆。转眼到了宋开宝五年。彼时,大乘佛教在江南如火如荼兴起。越州府衙中,有个新上任名叫钱仪的观察使,素来好佛。他来云门山游览后,见此地山色秀美,冷泉淙流,再加云门寺盛名远扬,众多来自各地的文人学士、游侠豪客,纷踏而至、络绎不绝。更有甚者,或隐居读书,或研法禅习,流连忘返。钱仪听云门寺和尚说,原有的几处寺院,经常呈香客人满为患之状。他便萌生了广寺扩院的念头。
从云门回来后,钱仪私下与几个同僚朋友茶聊时,说了自己的想法。朋友们听了纷纷附议赞同,认为此事可行。其中有一人与云门寺主持相交甚好,由他代表先去跟主持师父沟通,问问情况。
朋友见过师父,回来后告诉大家,说是云门寺以南相距一里处,有个净名庵年久失修,长老年迈力薄,然周边石崖涧水,幽然恬静,是处合适的扩寺之地。
于是,由钱仪牵头,在云门寺老禅师陪同下,拜访了净名庵长老,并婉转地表达了扩寺之意。长老说,扩寺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要保留观音座堂,因为是开山师父一直传下来的嘱咐。钱仪点头称是。征得长老同意后,钱仪立即跟几个朋友分头落实扩寺募款之事。
有心人,事竟成。九九八十一天后,一座前有法堂,中有佛殿,后有观音殿的禅院,焕然一新地矗立在云门寺不远处。
钱仪与长老及云门寺老禅师相商后,把新禅院取名为“大乘永兴禅院”。钱仪还在禅院山门前的冷泉旁,让工匠造了一座玲珑小巧的院前桥亭。
永兴禅院落成之夜,心愿已达的钱仪,和那几个参与扩寺、志同道合的好友,坐在好泉亭里,看着大功告成的禅院,肃静在皎洁的月光下,听着山风拂松,奔涧鸣泉,不由心潮起伏,斟酒畅饮。是夜,数人无不酣醉忘归。
禅院肃肃钟晨夕,冷泉汩汩诗春秋。此后,永兴禅院与云门寺一样,香客云集、香火鼎盛,成为云门山又一处胜景。
一晃,又过了14年。这一年为雍熙三年。因“雍熙北伐”失利,北宋将士死伤无数。宋太宗赵炅为安抚军心、抚恤军属,昭告全国各地寺院,为死者做佛事,超度亡灵。同时,还为各大寺院亲赐寺名或题额匾。云门永兴禅院也得赐门额,正式改名为“雍熙院”。
从此,雍熙院成为名扬四海的云门三寺三院之一。
被誉为“范文正公”的北宋名士范仲淹曾写有《留题云门山雍熙院》一诗:
一路入襕堆,还惊禹凿开。
林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
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
莫辞登绝顶,南望即天台。
至北宋末年,陆游之祖“陆少师”,在雍熙院内隐居读书时,取范公该诗中“好泉来”之意,为院前冷泉桥亭,题写了“好泉亭”之额匾。
不知陆佃有没幻想过这一幕:很多年以后,他的孙寻觅着祖先的脚印,徜徉于雍熙院与桥亭间,写下了传世之作—《雍熙寺与僧夜话》:
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适逢支道林.
共话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现前钟鼓何曾隐,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

  • 火烧观音院的背后,孙悟空矛头直指观音,菩萨一句妙语竟轻易化解尴尬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今天来聊聊<西游记>第十六和十七两回,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火烧观音院,和黑熊精偷袈裟的故事.而在 ...

  • 《西游记》师徒四人中,悟性最高的不是唐三藏,而是孙悟空!

    <西游记>中,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就是唐僧是个有道高僧,因为他不但从小吃斋念佛,而且是十世修行的好人,性格温和,总是对于任何人都有不忍,而孙悟空是个大魔头,因为它不但出身本来就是妖怪,而且顽劣 ...

  • 岳飞:沥泉山中遇怪异,天降神兵待主来

    岳飞:沥泉山中遇怪异,天降神兵待主来 2021-08-05 01:35·人过留个名丶 王员外这庄院里可就热闹了啊!立马设下香案,摆上供品,这仪式一轮接一轮儿就开始啦.先是岳飞给义父磕头.请茶.那小岳飞 ...

  • 西游中最惨的弃子,只为了一件宝贝就丢了小命,观音为何不救他

    (蜗牛看西游第5655期) 文/蜗牛 从古到今,不乏有一些炮灰性的人物,他们在主角眼里,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棋子,那么大家知道西游中最惨的弃子是谁吗? 这个人就是活了270岁的观音禅院住持金池长老,唐僧 ...

  • 【原创】鲁智深在五台山,学会了什么?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 ...

  • 《水浒传》助读(六)

    <水浒传>助读(六)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补充注释: P49赘(zhuì):入赘,上门做女婿. 捋(luō)虎须:捋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做冒险的事情. ...

  • 水浒传:智真长老收鲁智深为徒,为什么赐了个平辈“智深”法名?

    杨角风谈水浒第19期: 鲁提辖为了金翠莲,拳打镇关西,没曾想三拳下去后酿成大祸,担心坐牢后无人送饭的鲁提辖,一溜烟就跑了. 当然,他的跑也不是无目的性的,而是有选择性地跑,尤其是那句"贫不择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云门草堂”与“寿圣院”

    南宋绍兴四年.初冬的若耶溪,已是寒风瑟瑟.一只乌篷船朝着云门寺方向,缓缓地行进着. 竹乌蓬下,坐在草席上的男孩,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朝船舱外望着.他的身旁,是一披着玄色香罗纱斗篷的妇人.俩前面,坐着一 ...

  • 行走丨云门传奇:秦望山与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南有天子气"的一句流言,在坊间甚为流传,自然也传到了始皇帝嬴政的耳朵里.无风不起浪,这还得了,要知道,皇帝的子孙都在咸阳呀. 此时四十九岁的皇帝,虽说正值壮年,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樵风泾之“郑公风”

    若耶溪畔有关郑弘的传说,自古以来,一直在当地口口相传,"郑公风"便是其中之一. 史载,郑弘为东汉会稽山阴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曾祖父郑吉曾为西汉首任西域都护.而郑弘自己在官场上,从一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丽句亭的来历

    云门山下云门寺前,有一亭,名唤"丽句亭".亭内刻有许多赞美云门寺的唐贤诗赋.亭名与唐朝诗人秦系相关,源自其所作<山中奉寄钱员外兼苗发员外>诗句,"高吟丽句惊巢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不负岭

    旧时,连着山阴与会稽两县有一覆斧岭,当地人又称它为不负岭.关于不负岭之名的来历,跟一段传说故事有关. 相传唐贞观年间,文武兼济的唐太宗李世民,对书墨大家甚为推崇,尤其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但他所收集的王羲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浮休公深居精舍

    元至正十五年盛夏,因不满朝中昏聩腐败,已辞官还里数年.被羁管于绍兴的刘伯温,受云门广孝寺大禅师浮休公所邀,相偕云门灵峰寺奎上人,一同前往若耶溪的深居精舍. 彼时,人们把修道之地称为精舍.此深居乃浮休公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洗骨池”的来历

    相传,宝掌和尚手握珍珠.成拳出生,所以父母为其取名"宝掌".唐高宗显庆二年,宝掌和尚已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人称千岁和尚. 离开黄梅双峰祖寺,走访名山大川,礼拜各地尊圣,并随处讲经布 ...

  • 行走丨云门传奇:刘基过普济寺与清远楼记

    一早,普济寺小和尚慧可随师父砥上人,在大殿做完两堂早课后,起身,便听师父吩咐道:"慧可,你待早膳后,速去清远楼准备些茶点,今日有客人来临." "知道了,师父!" ...

  • 行走丨云门传奇:葛仙翁与若耶溪钓台

    一早,铸铺岙的小牛听到鸡叫头遍,便起床了.他惦记着,昨日山上鸟窝里的鸟蛋,不知破壳了没. 小牛虽说只有十岁,却早会帮衬爹娘了.只要天晴,山路不滑,小牛都会去村附近若耶溪畔的山里斫柴,再把柴挑下山,卖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