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秀作品“增色”!第六届上海新人展获奖、入展作品点评辅导活动举行
第六届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中涌现出不少基于传统、功力深厚、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为了更好地培养上海新生书法人才,10月15日上午,上海书协特别组织此次新人新作展获奖、入展作品的点评会。活动旨在为本次展览中的优秀作品“增色”,更为优秀的书法新人“搭梯”,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书法创作。此次点评辅导活动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展历史上的一次创新,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开拓展后书法艺术的传播、培育书法优秀人才。
本次点评辅导面向第六届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获奖、提名、入展的优秀书法新秀。共有33位投稿作者参与此次点评辅导(其中行草书6人、楷书7人、篆隶12人、篆刻8人)。辅导班根据字体(含篆刻),分组点评教学。点评会特别邀请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徐正濂,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杜鹏飞,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书法报》教学栏目特约评改人杨耀扬,分任行草书、篆刻、篆隶、楷书组的授课老师。各位授课老师,根据每一幅作品的特点,从技法、传承、书法史、当下书风发展等角度进行详细而有针对性地点评。点评中既肯定了作者们的勤奋和有智慧的创作,又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作者书法和篆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与会现场,入展作者和授课老师进行着热烈的交流互动,老师们的金玉良言,启发着书坛新秀;老师们对新人的鼓励,激励着参训作者;老师们的示范演示,感染着书坛新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近距离的示范演示让大家受益匪浅。
分组点评要点
黄庭坚的草书,充满着理性;张旭、怀素草书,感性十足;徐渭的草书颠狂,王铎的草书兼于理性和感性之间。草书书写时,要在感性中融入一些理性。
学行草书要有一门正书的底子,在一篇作品中,要有一个“醒笔”,要让观者醒悟,这样作品才不至于平淡。
风格新的作品有着一种创意,风格旧的作品存在着历史的厚度。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要懂得取平均。
朱文比白文更难刻,在刻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些毛涩感,借鉴齐白石背着线刻。
章法不可太平,最好要有左右穿插的效果。
边框线是文字的延伸,要和文字要有所协调。
刻印要表现一种生动,章法要巧妙。
篆隶中那些左右对称的字,要打破左右对称,要有这种“破”和“立”的意识,要保持一种书写的状态。
学习摩崖体系的书法,要取其意,不可完全取其法,透过字体悟其意。
临帖中,要观察到字帖中虚实变化,粗细的变化,方向的变化。不可只抓一个大概,临摹不是抄书,每个字的书写都要细细打磨。
颜体楷书写得和原帖一样,会显得太老式。要在颜体的基础上,添加入一些生动的东西。如果学习颜体楷书,可以临摹一些当代写颜体比较活的国展作者,这样达到1+1的效果。(颜体的风格+灵活笔法)
书法作品的雷同化、同质化,跟风化现象严重,许多书法专家对此意见很大,所以,如何去突破,如何去拓展,需要我们去努力思索的课题。
聂福奎
冯等平
甘 哲
卜 蔚
撰稿 / 顾琛
拍摄 / 兰海彬
编辑 / 昭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