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中的外三合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所谓负阴抱阳主要说的是“合”字。

陈式太极拳要求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开而注其合,“合”指的是太极拳的每一动必须在合(阴)中寓开、开(阳)中寓合中运行。其气势开者其大无外,合者其小无内,拳势中只有合得住,才能蓄得足、开得开,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尤能体现此意。

要知“三合”,须明“三节”。陈式太极拳将人体按其特点分为三节,整体分之,头为稍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局部分之,肩胯为根节,肘膝为中节,手足为稍节。根节的主要作用在于催,中节的主要作用在于随,稍节的主要作用在于领。

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指的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一、肩与胯合

肩与胯合是太极拳术中根节与根节相合相系的一种代表,它讲究肩与胯合于一条直线上,并有正斜之分,正线是左肩与左胯合、右肩与右胯合,合时形成一条正直线,太极拳称它为“四正劲”;斜线是左肩与右胯合、右肩与左胯合,合时构成一条斜线,太极拳称之为“四斜劲”(又名“四隅劲”)。

陈式太极拳动作以弧形和曲线做划圆为表现基础,体内劲路以《河图》《洛书》中的奇数与偶数生成变化之数,按八卦的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个方位的爻位变化为依据,纵、横、斜、正互相综(卦)、错(卦)交织着,以中央五数为中心构成九畴,内含勾三、股四、弦五运动方式借于人体,劲路按照依次连三方(图1)和隔次连三方(图2)及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运动方式,促使内劲在体内串宫换位,形成了肩与胯合的表现。

图1 图2

综卦为圆,错卦为方,肩与胯合中的双肩、双胯相吸相系与相互传递的方式符合太极易理中巽兑相综、震艮相综之爻卦变化,左肩与左胯合、右肩与右胯合,符合震兑相错之爻卦变化;左肩与右胯合、右肩与左胯合,符合巽震相错之爻卦变化(图3)

图3

按《易经》中的术数变化角度来看,由于双肩(二、四)或两胯(六、八见图3)的相系相连及相照相合,双肩与双胯之正中间形成一条横向穿叉往复运动的传递劲路,构成《易经》术数中的“勾三”借助于人身;在左(右)肩与左(右)胯相合时,肩井穴和气冲穴之间合出一条竖直不偏的劲路,构成《易经》术数中的“股四”借助于人身;再有左(右)肩与右(左)胯相合时,由上到下、由左(右)到右(左)合出一条斜的劲路,构成《易经》术数中的“弦五” 借助于人身。由此不难看出《易经》术数中所讲究的是综卦为之圆,错卦为之方,肩胯相系相合的旋转,则是综错之卦借于人身的体现,从而促使身体内外利用开中寓合和合中寓开的三角形运动方式,形成了陈式太极拳运动中术数变化和画弧走圆的基本概念,也是太极拳中方圆相生的规律所在(见图4)

图4

二、肘与膝合

外三合中的肘与膝合,是太极拳中中节与中节相合的一种代表。在太极拳运动中,以腰为主宰,要求肘关节与膝关节不但上下呼应,还要求肘与膝相合相照、相随相连,以利于周身的环抱和协调,太极拳讲究一动周身无有不动,因此,在旋转过程中,肘与膝的旋转必须一致。一致的表现在于肘部曲池穴和膝部内虎眼的气机打旋同步进行,这是中节与中节相合的关键所在,学练者不可不知(肘与膝合中的肘部、膝部动作要领参看前面关于肘、膝部分的论述)。

三、手与脚合

陈式太极拳训练过程中,注重劲由内换、劲力协调连贯,节节蛹动、传递贯串,以腰为主要动力,形成根节催(肩胯)、稍节领(手足)、中节随(肘膝)的运动法则,引导内劲出入有序,连绵不断。

详而推之,陈式太极拳运动的出劲要领是: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领劲;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领劲。这就是陈式太极拳梢节领劲的原理。所谓领劲,指的是劲领起即可,犹如骑自行车和两轮摩托车的手把那样,双手在放松协调状态下把握方向,就是动力(催劲)自后向前,待动力催到前方(稍节)时,自然会出现一种领劲,使其劲随着意念设定的方向而运行,领劲须自然,不可刻意追求,否则,劲领的太过则会导致关节和肌肉紧张发硬,容易产生横气,关节转动不灵活,气血不能顺达,影响了节节贯穿的质量。如果劲领的不及,则会导致动作松懈无力,把握不准方向,毫无生机可言,起不到领劲的效果。总之手足领劲力度要适中,方向才能准确无误,达到劲贯稍节的要求。

外三合中的手与足合,是陈式太极拳运动中稍节与稍节相合的一种代表,尤其定势时更要求如此。在陈式太极拳运动中,以腰劲的旋转为公转,促使手足在协调的前提下做自转动作,其中手与脚不但旋转一致,而且要求在自转中有相照相合、相吸相系、相随相连、合拍与扭标等动作。

手与足相照,是指手足方向、角度一致并上下相照;手足相合,是指手足运动时在相照的前提下有相合之意;手足相连相随,是指手足运动在相合的前提下旋转一致;手足合拍,是指手脚合击的动作(如拳势中的“擦脚”“翻身二起”“旋风脚”等。);手足扭标是指拳势中手脚左右分离时,合劲依然不丢,形成蓄劲状态,即内劲欲合先开的动作(如拳势中的“双摆莲”、“十字摆”、“当头炮”等)。

综上所论,陈式太极拳所讲究的外三合是练习周身的整体合劲,也是锻炼周身相随的途径。为此,在太极拳的旋转运动中不仅仅要体现外三合,而且,还要注意双肩相合、双胯相合、双肘相合,双膝相合、双手相合、双足相合、肩与手肘膝足相合、左半身与右半身相合等,一合,周身上下左右前后无处不合。只有合住劲才可能互相传递、相吸相系,才能放得开。由此可见,太极拳术中的“合”是目的,“开”是一种相应的外观表现。所以说,太极拳中的“合”是绝对的合,“开”则是相对的开。这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开而注其合的原理,也是开中寓合和合中寓开的运动规律所在。

(0)

相关推荐

  • 外三合;内三合与太极拳的发劲。

    X 一些太极拳老师,教授学生时,总是教育学生练拳时要做到,'内三合和外三合'什么是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是太极拳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 ...

  • 用阴阳理论指导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十大要领,是认识太极拳运动的基础,是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开端.所谓十大要领,指的是虚灵顶劲.含胸塌腰.松腰养气.分清虚实.沉肩坠肘.以意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招势相连和动中求静.这十大要领 ...

  • 养与练 | 陈式太极拳中的养气和练气

    气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拳之所以与外家拳不同,就是因为太极拳重视内外双修. 一.养气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身体保持端庄.放松.沉稳.自然. 两眼微视前下方.鼻息均匀.轻微;舌抵上腭(舌尖上 ...

  • 掌握这些学习拳来事半功倍——陈式太极拳中的基本手型、步型

    掌握这些学习拳来事半功倍——陈式太极拳中的基本手型、步型

  •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之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是存绝对的.永久的运动中进行,但它外家拳术 ...

  • 【原创】客观对待陈式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变化”

    一切事物总是因时.因人有意或无意而变化的.不离法则而变化,是为发展:离开法则而变化,必定倒退. 太极拳论说:"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理"即法则.太极拳有太 ...

  • 郭中玉--陈式太极拳养生功

    郭中玉--陈式太极拳养生功

  • 运动关节 | 陈式太极拳运行中的九大运动关节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在我们的身体当中,可以分为九个运动关节.它们是:颈.肩.肘.腕.脊.腰.胯.膝.踝.人们在做任何运动的进修都离不开它们的支持. 如果某一个部位关节没有达到某一个 ...

  • 陈式太极拳练习中“圆”的要求

    太极拳不论动作大小.快慢,都要求做到非圆即弧.处处成圆.顺逆缠丝贯彻于各种刚柔.快.慢.开合.升沉动作之中,体现于身体各个部位之上.其讲究:"不划圆,不成拳".在动作练习中腰身不停 ...

  • 陈式太极拳:太极掤劲,太极中的太极

    "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精辟地说明了太极拳的本质及锻炼方法. 一.什么是掤劲 陈氏太极拳所说的掤劲,就是一般拳家所说的内劲:太极拳的内劲,是指螺旋运动 ...

  •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 三十二式摔法教学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 三十二式摔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