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粟

芦粟

孩子们成年了,都不在身边,老俩口挺寂寞。我坐在阳台上,仰望皎洁的明月。今天是二姐忌日,我回乡纪念她,顺便带回芦粟。我抝断一根芦粟,撕皮大嚼,觉得甜津津的,但是心头掠过一丝惆怅、一分失落。

芦粟啊芦粟,你不起眼,却始终不渝陪伴我们这辈上海人。

郊区一向富裕,我父亲又是镇上的中医,建国初,我家算得上小康,可是,上大学前,我吃的零食不外乎茅针、桑葚儿、毛豆干、胡萝卜干、青玉米、爆米花等,而不化钱的美味当推芦粟。

父亲贪租金便宜,在农村租房。租房是连宅基地的,母亲便带姐姐们和我种蔬菜、杂粮,当然也种芦粟。芦粟籽发红了,我便迫不及待,经母亲批准,拿把菜刀,“喀嚓”一声砍下一棵。姐姐们捋叶、去梢,然后晒干:梢可扎成扫帚,叶、皮冬天可烧火。姐姐们只可一人抝一节,撕皮成条,剪成斜口,往肉里一插,嗨!一盏小灯笼!姐姐们得等我欣赏这“艺术品”直到厌倦,才可吃掉,因此,她们常吃干呼呼的芦粟。姐姐不让我撕皮,因为这得有点水平,否则,剃刀般锋利的皮割破皮肉,甚至深可见骨,不过不要紧,从皮上刮下白霜般的粉一抹,捏几捏,不出一星期,伤口愈合,没疤。

有时病家送来,或母亲攒下钱买,姐姐们和我能吃到瓜果,一旦有此奢侈享受,我们会乐上三天。

说来也可怜!有年夏天,骄阳似火,蝉鸣如雷。一个小贩骑自行车到村头,“惊堂木”敲得木箱震天价响。他扯开大嗓门吆喝:“赤豆棒冰,五分一根!” 我刚上小学,赤膊赤脚蹦进门大叫:“姆妈,买三根棒冰!” 姐姐从不敢造次,我仗着最小,又是独子,才敢这样风风火火。母亲一听,瞪大双眼怒喝:“什么?三根棒冰!你……” 见她扬起右手,姐姐眨眼睛,我掉头就逃,一口气跑出十里路,傍晚才溜回家。晚饭后,乘凉时,父亲打断母亲的数落,慢条斯理地劝说:“何必呢?我们劳劳碌碌,为谁呢……” 第二天,母亲收拾一堆破烂,恩准姐姐们带我卖掉。我拉上比我大十岁以上的姐姐们,到村口向小贩换来两包橄榄,和姐姐们分吃了五天。我至今还会哼小贩拖腔拉调、蜜得令人垂涎三尺的叫卖歌:“踋踏车,卖橄榄,一分卖两只,十一只卖五分!香炒热白果(银杏),香是香来糯是糯,老太婆吃了眼睛多,新娘子吃了肚皮鼔,大姑娘吃了奶奶大(沪语说du)!”

二姐嫁给农民不久,我考上县一中——市重点中学。星期日,我常帮她种自留田。当然,山芋和芦粟是必种的:三年自然灾害,我正长身体,山芋补充果腹;芦粟的享受权属我和外甥。

我到上海上大学了,星期日仍常去二姐家拿回芦粟,和不稀罕吃令人肚胀屁多的山芋的同学实践共产主义。

我大女儿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生的。她幼小的心灵中,郊区姑妈就是各种零食丰富的小店老板娘。我常告诉她:故乡啊,故乡,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小桥下清清的流水哗哗淌,满望翠绿的田野,蝉儿聒噪,麻雀啁啾,青蛙歌唱,蝴蝶翻飞,蜜蜂戏花;满塘菱藕,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傍晚,我把菜刀插在腰问,拖捆芦粟,赤脚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不起尘土,“簌簌”作响。远处,夕阳的余晖染出大片金色,老牛“哞哞”吼,小羊“咩咩”叫,小狗前蹿后跳地吓唬一步三摇归棚的鸭和鹅……她天真地直叫:“爸爸,我长大种田去!” 她哪会知道,我们这代人生不逢时,丰收的喜悦的背后是劳动者的艰辛,芦粟的甜汁饱含生活的苦涩。

改革开放多年了,二姐几乎年年送土产来。孩子们发育前抢着吃,后来兴趣渐淡,最后不屑一顾。已经工作的大女儿说:“姑妈乘长途汽车再摆渡,花这么些钱送来,何苦呢?要吃,浦东也买得到。” 妻子也时常提醒我:“她已届甲子,空身来看我们已不错了……”我总说:“让她送来吧,我是她的小弟呀。”凡送来芦粟,我当二姐面就吃;当然,皮由她撕。

二姐病逝前,我到医院探望。她问我:“弟弟,你还记得爹爹的一句话吗?” 我问:“哪一句?”她闭上眼睛说:“衙门钱,一蓬烟;生意钱,几十年;种田钱,万万年。”

二姐,你尽管仙逝了,不过,你放心,弟弟仍会吃到外甥特地种的芦粟的。

陈柏有

(0)

相关推荐

  • 散文||儿时地瓜香

    儿时地瓜香 几天前,寒假在家的女儿,让我买菜时顺便买几个地瓜回来."好!好!"我满口答应说好,可每次从市场回来,"买地瓜"的事总是被忘在了脑后. 地瓜,在苏北农 ...

  • 游召稼楼随拍

    2020年11月14日女儿女婿带我们游览召稼楼,今日星期六,游客较多.看到现榨甜芦粟的店家较多,甜芦粟是我们小时候吃的很多,以前在城市里有榨甘蔗的鲜见榨甜芦粟.现在开发本地农产品,有利农业经济的发展. ...

  • 红楼二尤之死

    我读红楼-6 红楼二尤之死 文/袁根法 尤二姐.尤三姐姊妹是随母亲来宁府客居的,两人性格迥异,尤二姐温顺善良,尤三姐豪爽放荡.自从尤二姐被贾琏包养之后,开始也算过了一段舒心日子.有一次,尤二姐备了酒宴 ...

  • 故事 | 拆迁前母亲给我一套老宅,姐姐不同意,母亲拿出盒子,姐姐失语

     良心盒子  我母亲出身于大户人家,家里传下两处独门独院的宅子,到了她这一代就遇到了旧城改造. 拆迁在即,母亲把我们几个儿女叫到跟前,要分家.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却哭了,实在不舍这种一大家人热热闹闹住 ...

  • 乔家路忆旧——各种小吃味道好

    沪语朗读:哈贝 朗读者 乔家路忆旧--各种小吃味道好 作者:丁日青 朗读:哈贝 油豆腐线粉汤.一副担子也带有炉子和锅子的."来一碗线粉汤,勿要放大蒜叶"."好来!&quo ...

  • 笑海:三婶 | 品读

    三婶 笑海 秋阳慵懒地洒在老旧.狭窄的巷子里,一位纤弱的女子挑了副担子,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如履平地.我默默跟在她身后,朝家中走去.无意中瞥了一眼,汗水已洇湿了她的后背. 我与她 ...

  • 【便民】崇明第一批甜芦粟上市了!

    市农委说,芦粟,上海人一般称为甜芦粟,又名芦穄,与甘蔗一样是一种可口的"活饮料",也是崇明有代表性的土特产.往农户家里走一圈,这个时节的宅前沟边齐齐地种上几排芦粟,长势迅速,全身碧 ...

  • 共此年 | 陈怡伶

    严格来说,童年甚至少年时光里,我家是没有过年这个概念的.就算有,也是年关. 印象当中的除夕总是极冷的,比前阵子的极寒天气还要冷上许多.父亲照旧是来不及赶回的,工程失利,一败涂地,他正焦头烂额奔波在千里 ...

  • 二姐

    二姐,是我的同胞姐姐.在中国,向来讲究长幼有序,我为什么要先写二姐,后写大姐呢?因为二姐七岁离殇,先一步去了天堂. 二姐名叫晓霞,据说是在拂晓时分,霞光初现的时候,这位俊俏机灵的女孩来到了人间.于是, ...

  • 粟特人与昭武九姓2

    二.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10多个小国的的泛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 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 ...

  • 什么情况下要吃芦可替尼?每天吃多少?

    根据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研究与诊治指南,推荐骨髓增殖性疾病,特别是骨髓纤维化患者在出现符合临床表症的情况下运用芦可替尼,有关适应症以及每日服用剂量问题,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什么情况下要吃芦可替尼? ①症状 ...

  • 要论混乱世的粟特人真不算啥!这三个东北族群能把他们忽悠死

    粟特是隋唐年间东亚.中亚一个很重要的族群,他们以精明狡诈著称,因为安禄山史思明的关系他们也被很多人高看一眼.但在乱世中有的是精明强悍的族群,粟特族群就被三个来自东北的族群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过,就连安禄山 ...

  • YSL口红还没用完,中国女人又看上了更贵的CPB,芦丹氏和萝卜丁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一场"星辰"大战席卷朋友圈,YSL凭借圣诞限量版星辰口红火了一把,甚至还在一些城市玩起了限购,想集齐一套?买完一支再继续排队去吧. 圣诞过后,正当大家以为星辰 ...

  • 一粒粟地理书

    一粒粟地理书

  • 地理真定:《一粒粟》 全卷(解释).doc

    地理真定:<一粒粟>· 全卷(解释) <一粒粟> [唐]杨筠松 杨筠松: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 ...

  • 芦福的先生镜头里的“雨中古石村”纪实

    初夏的一场大雨喜降太行山,芦福的老兄急忙拎起相机驾车向太行山深处的"大洼古村"驶去,这个村子对他来说一年不知要去多少次,而他对古村的印象是那么的深刻,他不仅仅喜欢山里人的纯朴与善良 ...

  • 芦福的镜头里的太行山大洼古石村

    前不久我在博客发了一组许多年前拍摄的太行山大洼古石村,兄长芦福的看到这个原汁原味的古石村后感觉对他是一种诱惑,于是,他日前专门驱车进山采风.虽然他从事摄影时间不太久,但他的执著和满腔热情还是十分高的. ...

  • 仁兄芦福的镜头里的静美古村“涉县小泉村”

    这位坐在洋车上的长者是我的仁兄他叫芦福的,退休后爱上摄影多年,摄影很让他执著,近年相继增添了不少摄影器材,摄影成为他唯一的爱好,于是,他经常与我奔赴在河北.河南.山西及太行山一带拍摄古村落.由于他身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