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法难超越,因为笔尖藏了秘密?

提及书法,自然少不得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书写工具,记录千古文章,描绘锦绣河山,筑就了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笔尖上的中国”。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中,也专门设有“文房四宝实物展示区”,让书法爱好者可以通过书写工具的历史去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数千年来的演变与传承。

但文房四宝中我们为何总将“笔”置于首位?大概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而古人之所以书法写得好,除了时代因素、个人能力之外,也与笔以及笔尖里的秘密有很大关系吧!

1
毛笔的起源

明代王绂分析说:六朝以前,基本上都是用硬毫,魄力既雄,神明内蕴,笔锋藏而不露,这是晋人书法难以企及的原因;唐代书法家追求中锋,而笔笔有交代,规矩端倪,显豁呈露,所用为硬毫无疑;到了宋代,苏轼、米芾等人讲究流转飞动,笔画骨力挺劲,但已经不是纯用硬毫了。所以想要体会古人书法之美,那必须先了解毛笔的历史。

历代毛笔的不同特征

关于毛笔的起源,大概以蒙恬造笔的传说流传最广。连《史记》中都记载说,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但随着考古学的深入发展,曾奉为“定论”的一些事实、观念被颠覆。

80年代从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这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于是,毛笔的起源被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而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楚墓里出土的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长沙左家公山楚墓毛笔

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秦谓之笔,从聿竹。秦以前的毛笔是动物毛缠在笔管外面,笔头中间是空的,含墨量很少,写不了几个字,只能写小字,而秦朝蒙恬发明了新的笔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2
毛笔的演变与改良

秦汉时期,制作毛笔的毛发都是兔毫,也叫紫毫,是取冬季野兔背脊上的一撮硬毛制成,硬度不亚于狼毫,富有弹性。而且汉代开始采用羊毛、狼毛等多种动物毛混合制笔,那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兼毫笔出现了。

“白马作”毛笔 汉代

魏晋时期的毛笔是鼠须笔,笔毛用老鼠嘴上的长须制成,出锋2.5厘米,短而偏硬。魏晋时期人们还将笔当成簪子插在头发上。可以遥想魏晋人风流洒脱的景象。

毛笔 东晋前凉

到隋唐,制笔的材料更为广泛,马、鹿、麝、鸡、狐狸乃至人的毛发都用来做笔,但兔毫仍是首选。这一时期的毛笔笔头短而硬,蓄墨少且易干枯,于是又发展产生了一种锋长劲柔的笔。长锋笔与唐宋时期纵横洒脱的新书风相伴出现。

宋朝时,桌椅开始普及,手能够依托在桌子上书写,纯羊毫笔开始流行,羊毫吸墨很强,写出来的笔画饱满、圆润、柔和。

从明清开始,根据书法、绘画的需要,还创新出了揸笔、斗笔、联笔、提笔等书写特大字的大型笔,以及蓄墨较多的长锋笔等新品种。

黑漆描金云龙纹兼毫笔 明宣德年

描金漆管鬃毫抓笔 清乾隆年

3
笔尖上的秘密

了解了毛笔的起源发展,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现在用的毛笔不知道比古人好多少倍,但为何很少有人可以超越古人?这可能与古人的执笔或用笔技巧有关,虽然我们能看到留存在碑帖上的字,却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结体、构字、下笔。

幸好有古画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仔细观察古画,可以发现古人写字之所以这么细致好看,笔尖上“大有文章”:因为,古人写字时一般只用笔尖蘸墨,笔毫的根部是没有墨汁的。笔尖,才是运笔核心,确实,笔毫短,才能更好控制笔势,但长毫写字,只要功夫、腕力到位,依然能写出好看的毛笔字。那古人为啥只用笔尖蘸墨呢?

古画中的古人用笔之道

这个谜团的答案,在书法家孙晓云女士的《书法有法》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孙晓云在书中讲到:记得很小的时候,所用的“大楷笔”“小楷笔”皆是羊毫。我母亲叫我只将笔毫泡开三分之一,仅用笔尖上的毫。

后来孙晓云翻看明代董其昌、查士标以及明末清初的一大批书画家的墨迹时,发现他们通常写四五个字墨就枯了。这往往是由于小笔写大字之故,但见他们笔画圆润、饱满,完全不像是尖小的笔所书,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用较大的笔,只泡开笔尖用。这实际上起了硬笔心的作用,也正是将纯羊毫软笔当兼毫笔用的绝好办法。

董其昌《幽兰手卷》

唐朝柳公权也曾说:善用笔者,不过三分。所谓的三分就是把笔头分成十份,前三分就是笔尖,我们用笔要用到笔头的三分之一处。笔尖就像刀刃和针头一样。在笔入纸的一瞬间,要通过笔尖因势利导,向行笔方向引导,顺势而行,它起的是引路的作用。这大概也是柳公权总结经验而得出的“笔尖上的秘密”。

《猫妖传》中日本空海和尚使用的唐代鸡距笔

现在,回看毛笔的发展史,魏晋至隋唐时期最著名的鸡距笔似乎也从制笔工艺上呼应了这个关于笔尖的秘密。鸡距笔,因笔头形似鸡爪突出的鸡距而得名,用起来省力快捷、笔头硬劲,可有效控制笔锋使用范围,能写出遒美细致的小行草和精细工整的楷书。

唐时期鸡距笔(日本藏)

古人书法写得好,在于勤奋、在于天赋、在于时代,但笔尖的秘密之所以是秘密,大概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大家不妨从下面这些名家名帖中去领悟与体会古人“笔尖里的秘密”……

晋王珣鸡距笔书作《伯远帖》

唐颜真卿使用类鸡距笔书作《祭侄文稿》

日本空海和尚鸡距笔书法《风信帖》局部

欢迎进入古戈尔艺术微店购买传统古法制作笔墨紙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0)

相关推荐